人·岁月·生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1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总目录
人,岁月,生活:全2册 上
人,岁月,生活:全2册 下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3-2541
И.Г.ЭРЕНБУРГ
ЛЮДИ,ГОДЫ,ЖИЗНЬ
И.Г.ЭРЕНБУРГ,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В ДЕВЯТИ ТОМАХ,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МОСКВА.1966,1967.
本作品经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获得专有版权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人,岁月,生活:全2册/(苏)爱伦堡著;王金陵,冯南江,秦顺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ISBN 978-7-02-010215-0
Ⅰ.①人… Ⅱ.①爱…②王…③冯…④秦… Ⅲ.①回忆录—苏联—现代 Ⅳ.①I512.5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315123号
责任编辑 张福生
装帧设计 柳泉
责任印制 王景林
出版发行 人民文学出版社
社 址 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
邮政编码 100705
网 址 http://www.rw-cn.com
印 刷 固安县铭成印刷有限公司
经 销 全国新华书店等
字 数 1376千字
开 本 680毫米×960毫米 1/16
印 张 89.75 插页5
印 数 1—5000
版 次 2016年10月北京第1版
印 次 2016年10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978-7-02-010215-0
定 价 138.00元(上、下册)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图书销售中心调换。电话:01065233595
文前插图
前言
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版此书之际,我们觉得有必要就内部发行的书籍当年的出版情况再做一些说明。
早在50年代中期,“内部书”已有零星出版,主要为当时在苏联引起争议,而我国认为国内不宜公开发行的作品。为了让有关方面了解情况,决定只印少量供文宣部门及文化界人士参阅。印刷装帧完全按公开出版书籍的样式,出书后由出版社通知有关方面购买。如1957年出版的《不是单靠面包》(杜金采夫著)。
1959年底,中宣部在新侨饭店召开全国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批判修正主义文艺思潮和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的问题。自此提供这类资料便成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固定任务,内部书的种类大增,编辑部也设有专人负责这方面的工作。1963年年中以后,内部书的包封统一改为土黄色,封底上印有“供内部参考”字样,俗称“黄皮书”。此类书一般定为乙类,印数统一为九百册,有别于当时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政治类灰皮内部书(甲类)。此工作一直持续到“文革”开始,出版社陷于瘫痪而停顿。
70年代初,出版社工作逐步恢复,内部书也开始零星出版,但由于此时正值“文革”中最动荡时期,这类作品印数限制很严。70年代中期,内部书的出版渐趋正常,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停止。
内部书不只限于小说,还包括诗歌、戏剧、理论等方面。如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译的刊物《现代文艺理论译丛》就连续出版了十余期。
当时的文艺内部书刊虽然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但所用的名称还有作家出版社和中国戏剧出版社。书籍的国别不只限于苏联、东欧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涵盖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其中日本较多,仅70年代就出版了十多种。
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结束,粗略统计先后共出版了七八十种。这也是特定时期的特殊措施吧!
根据出版社的要求,这次出版按爱伦堡在世时出版的九卷本文集的格式,删去了1999年中译本由海南出版社出版时策划人给每章前面添加的标题。
秦顺新
2013年9月
第一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第二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第三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第一部
王金陵 冯南江 译
1
我早就想把我生平遇到过的一些人、我所参与或目睹的一些事写出来;但我一次又一次地把这个工作搁置下来:或为情势所阻,或因心中犹豫——我能否成功地再现那些因年深日久而逐渐暗淡了的人物形象呢?自己的记忆又是否可靠呢?如今再也不能因循拖延,我终于坐下来写这本书了。
三十五年前,我曾在一篇游记中写道:“今年夏天,在阿布拉姆采沃,我眺望着园中的几棵槭树和几张安乐椅。想当年阿克萨科夫有足够的时间去思索一切。他和果戈理的往来书简对心灵和时代作了从容不迫的勾画。而我们将在身后留下什么呢?无非是一张张的收据:‘今收到一百卢布’(签名)。我们既无槭树,又无安乐椅,只不过是经过在编辑部里和贵宾席上那一阵阵使人精神空虚的瞎忙之后,在火车单间里或甲板上休息一下罢了。这大概也有它的道理。如今时代宛若一辆高速汽车,对汽车不能大喝一声:‘停下,我要仔细看看你!’只能谈谈它的前灯一闪而过的亮光。只能不知不觉地落在它的车轮底下,——这倒也是一条出路。”
我的许多同龄人都陷在时代的车轮下了。我所以能幸免,并非由于我比较坚强,或是较有远见,而是因为常有这种时候:人的命运并不像按照棋路下的一局象棋,而是像抽彩。
很久以前我就说过,我们的时代没有留下许多生动的记载,看来我说对了:很少有人写日记,书信也写得简短、讲求实际——“我活着,还健康”;回忆录也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我只提出其中也许不是所有的人都了解的一点:我们为了要好好思索一下我们的过去,却过分频繁地和它发生争执。在半世纪内,多次变更对人对事的评价。完整的语句说了一半便戛然而止;思想和情感不由自主地屈服于环境的影响。人们得从荒野里走出一条路来;有的人从悬崖上跌落,向下滑去,挂在枯树多刺的枝丫上。健忘有时是出于自卫的本能,因为怀着对往昔的记忆是不能前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人·岁月·生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