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_无_深处的历史深渊_以海德格尔哲学为范例的虚无主义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于“无”深处的历史深渊:以海德格尔哲学为范例的虚无主义研究/王俊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1
ISBN 978-7-308-07213-7

Ⅰ.于… Ⅱ.王… Ⅲ.虚无主义—研究 Ⅳ.B08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9)第216057号

于“无”深处的历史深渊
——以海德格尔哲学为范例的虚无主义研究
王 俊 著
责任编辑
 张 琛
文字编辑
 何 瑜
封面设计
 俞亚彤
出版发行
 浙江大学出版社
   (杭州天目山路148号 邮政编码310028)
   (网址:http://www.zjupress.com)
排  版
 杭州中大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印  刷
 富阳市育才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640mm×960mm 1/16
印  张
 12.75
字  数
 222千
版 印 次
2009年11月第1版 2009年11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308-07213-7
定  价
 28.0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
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行部邮购电话 (0571)88925591
作者的话
如果某个论题是个真正的论题,它一旦被挑起来了,关于它的话总是说不尽的。每一次言说都只是对上一次的补充,而这种补充永无止境。就像哲学的反思一样,一旦反思被挑起,它也就变成了一个无穷后退的问题:一个反思出现了,随之会出现一个对反思的反思,继而又会出现一个对反思之反思的反思。这种反思可以一直进行下去,绝无止境,真可谓子子孙孙,无穷匮矣。然而,回溯我们的哲学史,我们会发现,整个哲学史就是这么进行的,并还会这么一直进行下去。或许,这就是哲学迷人的地方,也是它恼人的地方。其迷人之处在于:它能永远地吸引你,让你不断地更新与创造,正所谓“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其恼人之处在于:它仿佛是个陷阱,一旦进入,就欲罢不能,总感觉自己被一步步地诱惑,被引入了一个无底的深渊。
或许正是由于哲学的这种既迷人又恼人的特质,它总是让人对它既爱又恨。爱之时,让人心醉神迷,神魂颠倒,可以舍其所有而独欲此;恨之时,让人心生厌恶,咬牙切齿,必欲除之而后快。综观整个哲学史,这种爱恨交加的悲剧、喜剧和悲喜剧总在不断地上演。可是,到底是什么让人们对哲学如此地或爱之极或恨之切呢?为什么哲学总是挑起人们这种极端的情感或情绪呢?或许,这才是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哲学问题。
哲学所挑起的这种爱恨情仇之所以如此剧烈,就在于它所涉及的乃是人类生活中最为基本和最为根本的问题,涉及生还是死的问题、存在还是虚无的问题、时间还是永恒的问题,是最为深奥和最为麻烦的问题。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苏格拉底指出了思考哲学的真正本质,“真正的追求哲学,无非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在平常人看来,这是句耸人听闻的话,但在人生的最本真处、在人类生活的基底上,这却是最基本和最真实的问题,是哲人需要思索的“真际”。或者说,只有真正思考到这一问题的人,才可以称之为哲人。
哲人是思考最根本问题的人,哲学是思考最根本问题的学问,哲学领域是涉及最根本问题的领域。但是,在现代性的物质主义狂潮中,最根本的问题变成了最无人理睬的问题,哲学成了最没用的学问,哲人变成了最没用的人,哲学领域成了最不值钱的领域。而这正好反照出现代性的虚无主义本质,反照出其反哲学的本质。在“宁为瓦全,不为玉碎”的时代,哲学要么堕落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学术研究,要么堕落为御用学问,而这些都不关涉真正的哲学问题,或者说,它们都是对哲学的戕害。总体而言,现代性的物质主义霓虹灯照射出现代生活之低俗的物质性丑态,哲学的高贵性一扫而尽,物质的狂欢淹没了人的存在,淹没了存在本身,时间淹没了永恒,虚无淹没了存在,醉生梦死淹没了审慎、节制,整个世界都在趋向虚无,或者说,虚无主义变成了当今世界生活的真实样态。在这一情形下,撕破时代的虚无主义面纱可能是不合时宜的,然而却又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哲学家总应该是那只不断叮咬懒牛的“牛虻”。
在这本以虚无主义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著作中,如何尽量哲学地思考问题,是作者力图努力实现的。说出哲学,而不是弄一本学术著作,是作者力图达到的目标。当然,限于水平,这种目标是否实现或能否实现,那不是作者自己可以评判的。但是不管怎样,努力成为一个哲学家,而不仅仅是成为一个哲学学者是当前中国哲学界所缺少的雄心壮志,这是令人感慨和让人悲哀的。作者希望有更多的人有此目标并为此努力,这样才不至于玷污哲学的高贵和辱没哲学的尊严。
严格地讲,本书应该分为两大部分:序言和正文。序言是时隔四年后加上去的,是对正文的进一步提升和总结,也是对它的超越。在某种意义上,它也可以看成作者下一本书的序言。因为,与正文只专注于虚无主义问题不同,序言更加侧重如何哲学地肯定这个世界的问题,或者说,序言试图回答正文中提出但没有解决的问题。当然,问题的真正解决将不在这篇序言之中,而在作者的下一本书中,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到时再去翻翻。
序言 触摸虚无主义的脉搏
一、从杞人忧天说起
在《列子》中有个杞人忧天的故事。故事说,有个杞国人担心天崩地裂,无处可存,整日忧虑,寝食难安,后经他朋友的一番劝导,终于醒悟过来,不再终日忧虑了。具体的故事如下: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

这个故事没有说到杞人具体是个什么样的人,因此他为何忧天,人们不得而知。如果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我们可能会把他说成一个哲人,一个思考终极问题而陷入思想深渊的哲人。
天地会不会崩坠?一般的人 ............

书籍插图:
书籍《于_无_深处的历史深渊_以海德格尔哲学为范例的虚无主义研究》 - 插图1
书籍《于_无_深处的历史深渊_以海德格尔哲学为范例的虚无主义研究》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于_无_深处的历史深渊_以海德格尔哲学为范例的虚无主义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