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中华为了世界:许嘉璐论文化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为了中华 为了世界:许嘉璐论文化(全三册)/许嘉璐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5
ISBN 978-7-5161-8263-5
Ⅰ.①为… Ⅱ.①许… Ⅲ.①中华文化-文集 Ⅳ.①K203-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116757号
出 版 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任明
特约编辑 乔继堂
责任校对 王斐
责任印制 何艳
数字编辑 于晓伦
出 版
社 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 编 100720
网 址 http://www.csspw.cn
发 行 部 010-84083685
门 市 部 010-84029450
经 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刷装订 北京市兴怀印刷厂
版 次 2017年5月第1版
印 次 2017年5月第1次印刷
开 本 710×1000 1/16
印 张 78.25
插 页 2
字 数 905千字
纸书定价 285.00元(全三册)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营销中心联系调换
电话:010-84083683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目录
文化与哲学
儒家思想与世界道德
探究“王道”原旨,关怀世界当下
再谈“王道”思想与中国企业管理
一个中国人心目中的孔子
突出核心,“落叶归根”
释“修齐治平”
小学与儒学
献给民族复兴的心中之礼
认识一下儒家经典
弘扬儒学精华 发展先进文化
当今冲突世界需要儒释道融合理念
从人文性到神圣性:儒释道相融之因缘
动静皆修,释儒圆融
忆念太虚大师,营建人间净土
禅宗
深研经典,环顾宇内,振兴道家
道教的未来
我的人生道路与中国儒家思想
人类是同父同母的兄弟
汉语汉字与哲学(上)
汉语汉字与哲学(下)
训诂学与经学、文化
尼山论坛碑
携手传承儒学 共促和平繁荣
汲取儒学精髓 突出“仁”的理念
近乎善,则合乎道
开掘审视华夏文化,携手和谐世界文明
请历史记住他们
文化与哲学
儒家思想与世界道德
[1]
“新人文主义”是相对于传统的“人文主义”而提出的。从14世纪到16世纪,在中世纪神权统治的核心地带意大利的土壤里孕育着人性的呼唤、价值重建的胚胎。在这胚胎里隐藏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基因。大约15—16世纪,西方一些学者开始知道了东方,知道了中国。于是,孔夫子的思想也加入到培育胚胎的营养液中。但是,当时的中国却对欧洲一无所知。
由于东西方的智慧相映相补,于是“人文主义”这株新的思想之树冒出地面,先后在德意志和法兰西成长起来。可惜的是,当时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不可能深入地把握孔夫子思想的精髓,亦即其深刻的哲学内涵。给他们带来局限的,主要有两件事:一是记录孔夫子思想言论的书籍,例如《论语》,是由粗通或不通汉语的传教士翻译成拉丁文的,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停留于表面;同时,他们是以基督教、天主教的观念来理解和翻译中国文献的,这必然影响并妨碍了欧洲思想家们对孔夫子的理解;二是中国当时是宋代、明代理学盛行的时代,朝廷以宋代儒家大师朱熹编定并注释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科举的指定教科书,对儒家其他原典已经相当疏远,而对原典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教条化了。当时的学者没有关注中国境外之事,更不会关心孔夫子的书如何翻译和理解。这也必然影响了传教士对原典的认识,进而影响了西方思想家。
其实,孔夫子思想(我在这里宁肯用“思想”一词而不愿意用“学说”)的核心是对“人”的关怀和尊重。这体现为他主张施政者要让人民正常生活、繁衍,继而走向富足,进而实行教化,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准;更体现为对人的“终极关怀”,他的“终极关怀”完全是儒家化的、伦理化的,即充分认识到人在道德领域的无限潜力。这种潜力在经过了教化的过程后,可以无止境地提高。他还明确地主张人的道德纯化过程是从幼小时开始的,是从对最亲近的父母敬重、热爱和顺从开始的;由对父母的爱,扩展到对兄弟的爱、对朋友的爱,再扩展到对天下所有人的爱。他在这方面的全部思想主张,概言之就是“仁”。为了规范并指导人们成为完整的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就是具有仁爱之德的“人”,他力主恢复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的周代的“礼”。他说自己是“述而不作”,其实是寓“作”(创造)于“述”——即根据当下时代特色,凭借着他对未来的睿智预测,而推行“礼”“乐”之教。过去一个相当普遍的看法是:孔夫子所提倡和强调的“礼”是对个体自主性及其发展的束缚。但是如果深入地、多角度地分析,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社会生活需要一定的规范,“礼”作为这种规范的总称,不仅不会束缚个性,反而为个性的发展进行引导,创造适宜的环境和空间。这从《论语》中他和人们的对话,特别是和自己学生的问答与讨论中,就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总而言之,在贯穿于人类全部历史中的对物质的追求和对精神的追求二者之间,孔夫子首先选择了后者,即“人”在解决了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之后,就要着力于不断提升爱人之德——“仁”的水平。他认为只有这样对待社会上的种种关系,才有和谐、和平可言。可以说,他一生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大写的“人”进行的。
中国在近100多年来,由于接受了工业化文明的洗礼,原有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儒家关于“仁”和“礼”的学说,彻底地被颠覆了,社会失去了道德准则。这是农耕文明在工业文明冲击下必然出现的现象,非人力所能左右。在这一民族文化的灾难中,许多急于为民族寻找出路的先行者,率先否定自己以孔夫子为代表的文化传统。这不但加重了文化灾难,而且从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我批判”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所继承的前此几百年的学者们对儒家原典、对潜在于“仁”“礼”等思想内部的普适性元素,的确缺乏更深入的开掘。这也是在强势文明猛然冲击下的必然现象:弱势文明来不及从容地、深入地在学习并吸收异质文化的同时进行宁静地反思、细致地分析、扎实地重建。
在新的千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国人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在财富渐渐增加的同时,精神家园也在以同样的速度毁坏着,在原有已经破败不堪的基础上进一步毁坏着。人们也曾热衷于从来源于西方文化的“人文主义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为了中华为了世界:许嘉璐论文化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