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家之精神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4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国道家之精神
詹石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目 录
第一讲 绪 论
一、道家意涵新说
二、道家的历史概略
三、道家精神的当代诠释
第二讲 道家的思想渊源
一、“混沌”、“食母”的神话溯源
二、隐士风范与史官智慧
三、“天人合一”的巫术传承
第三讲 道家的形成发展
一、道家学派的产生与初期传承
(一)道家学派的成型
(二)道家学派的分衍
二、道家学派在秦汉至隋唐时期的理论成果
(一)秦汉黄老学派
(二)魏晋玄学
(三)隋唐重玄学及其他
三、道家思想自宋元到近现代的发扬和研究
(一)宋元道家思想的传播
(二)明清道家思想的影响
(三)近现代道家思想研究的勃兴
第四讲 道家的精神原则
一、道德之原
(一)道生万物
(二)德蓄万物
(三)道德为天下正
二、自然无为与贵柔主静
(一)自然无为
(二)贵柔主静
三、和谐为道常
(一)道家和谐观的基本内涵
(二)道家“天人关系”的和谐旨趣
第五讲 道家的义理思辨
一、有无之论
(一)大道为无,万物为有
(二)道统无有
(三)以无为体,以有为用
二、大小之辩
(一)大以小为本
(二)大小多少
(三)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四)小知不及大知
(五)秋豪为大,太山为小
三、批判与求真
第六讲 道家的生死关怀
一、生死乃“天福”
二、“轻物重生”的生命意识
(一)一毛为重,天下为轻
(二)全生完身
(三)乐生:生命活力的自我提升
三、终极关怀与合道境界
(一)自然主义的终极关怀
(二)“外生死”的合道境界
第七讲 道家的人格理想
一、“与道合同”的真人
(一)“道之真以治身”的力行精神
(二)“质真若渝”的人格修养范式
(三)“天与人不相胜”的真人气象
(四)修身守神的真人情怀
二、“唯道是从”的圣人
(一)圣人是明道之人
(二)圣人是身国共治之人
(三)圣人是大德之人
(四)圣人具有超人的智慧
三、“默探道德”的大人及其他
第八讲 道家的养生智慧
一、形神之养
(一)养形
(二)养神
二、取舍合乎天的养心法门
(一)养心在于去累
(二)原心反性以养生
三、与道相保的养性观念及其实践
(一)养性须知和
(二)养性须反俗
(三)养性须达理明权
(四)养性须去嗜欲
第九讲 道家的审美指归
一、和与适:道家的审美境界
(一)和以天倪:主体审美自觉性的孕育
(二)“和出于适”:审美主客关系的调适过程
(三)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
二、淡且朴:道家的审美价值取向
(一)淡:道家的审美逸趣
(二)朴:道家的审美回归
三、忘而纯:道家的审美方法
(一)“忘”是审美境界的最佳体现
(二)忘是世俗之美的否定,而忘之后所呈现的美是大美
(三)由“忘”而纯:道家艺术灵感的激发与境界升华
第十讲 道家的治国方略
一、道家的理想社会
二、无为而治:道治天下的施政原则
(一)“我无为而民自化”的治国之术
(二)“君无为,臣有为”的君臣之道
三、德法并举:道治天下的行政方法
(一)道法相济的治国之术
(二)法礼并用
第十一讲 道家的军事思想
一、“勿以取强”的军事防御思想
(一)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
(二)“兵者,不祥之器”的慎战思想
(三)“伐乱禁暴”的义兵思想
二、“兵有符”的军事战略思想
(一)“人事必与天地相参”的战机选择
(二)“以战则胜,以守则固”的爱民爱兵思想
(三)“邦富兵强而不衰”的战备思想
(四)“用人之力”的将帅修养
三、“克敌制胜”的计谋与战术思想
(一)“不战而胜”的“文伐”思想
(二)以奇用兵
(三)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四)选将之术与治兵之法
第十二讲 道家的科学探索
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科学态度
(一)道:事物的自然秩序
(二)气:万物的始基
(三)自然:道家审察事物的风向标
二、“以道观之”与“涤除玄览”的科学方法
(一)“以道观之”
(二)“涤除玄览”
三、“道进乎技”的科学人文主义情怀
(一)尊道贵德
(二)与物无伤
(三)不为物役
第十三讲 道家的生态意识
一、尊重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
二、“天与人不相胜”的生态保护思想
(一)“知常曰明”的生态文明观
(二)“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生态规范观
(三)“知足”、“知止”的生态自律观
三、“三才相盗”的生态利用思想
第十四讲 道家的历史省思
一、以道为本的历史批判原则
二、“执古御今”的历史价值取向
三、“反者道之动”的历史辩证法
第十五讲 道家的语言传播
一、正言、贵言、信言:语言传播主体的求真意向
(一)希言守中
(二)言必有宗
(三)善言无迹
(四)名止于实
(五)得言必察
二、寓言、重言、卮言:语言传播方法的求善准则
(一)寓言:对语言传播模糊性的理解与运用
(二)重言:对语言传播稳定性的理解与运用
(三)卮言:对语言传播创造性的理解与运用
三、不言、无言、忘言:语言传播效果的求美境界
(一)不言:融入非语言符号,增强传播效果的方式
(二)无言:无不言的语言传播效果
(三)忘言:语言传播效果的极致
END TALK 结束语
第一讲 绪 论
近年来,“道家”这个名称逐渐流行起来。这不仅因为海内外研究道家的学者增多了,有关道家的著述增多了,也因为社会上爱好道家的人士增多了。既然有如此“三多”,人们比较广泛地使用“道家”这个名称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人们关注道家,当然是好事。这一方面说明道家的传统得到延续,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道家具有顽强的文化生命力。
然而,什么是“道家”?如何理解“道家精神”?人们的描述依然存在诸多差异,甚至相左。在笔者看来,一个名称的广泛使用并不代表它的意义已经明确,也不意味着人们都对它完全理解,“道家”这个概念也是如此。至于“道家精神”如何把握,这更是值得探讨的了。有鉴于此,本书《绪论》也就有必要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略作解释和说明。
一、道家意涵新说
学者周知,在先秦古籍中,没有“道家”这个概念,最早使用“道家”概念的是西汉的司马谈,他在《论六家要旨》中对儒家、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道家的思想及其社会作用作了精要的评述。司马谈所谓“道家”指的是以黄帝、老子为代表的学术流派。同时代的刘歆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道家之精神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