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膳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0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膳学
(供中医学类、中药学类、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主 编 左铮云 刘志勇 乐毅敏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 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医药膳学/左铮云,刘志勇,乐毅敏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11
ISBN 978-7-5132-1968-6
Ⅰ.①中… Ⅱ.①左… ②刘… ③乐… Ⅲ.①食物疗法—中医药院校—教材 Ⅳ.①R247.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162419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 64405750
北京市泰锐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 787×1092 1/16 印张 22.75 彩插 1 字数 460千字
2014年11月第1版 2014年11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5132-1968-6
*
定价 48.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社长热线 010 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 64065415 010 64065413
微信服务号 zgzyycbs
书店网址 csln.net/qksd/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淘宝天猫网址 http://zgzyycbs.tmall.com
目 录
《中医药膳学》编委会
前 言
第一章 中医药膳学概述
第一节 中医养生
一、中医养生的特点
二、中医养生的主要内容
三、中医饮食养生观
第二节 中医药膳学发展简史及现代研究
一、中医药膳学的发展简史
二、中医药膳学现代研究
第三节 中医药膳学基础理论
一、中医药膳
二、中医药膳养生治病的理论依据
三、中医药膳治病养生的基本特点
第四节 中医药膳的分类
一、按药膳食品的医疗作用分类
二、按药膳食品的工艺特点分类
三、按药膳食品原料属性分类
第五节 中医药膳的应用范围
一、药膳在医疗方面的应用
二、药膳在保健方面的应用
三、药膳在丰富人民生活方面的应用
第六节 中医药膳的宜忌
一、患病期间饮食宜忌
二、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三、孕、产期等特殊阶段宜忌
四、药膳的配伍禁忌
第七节 中医药膳的应用原则
一、辨证施膳
二、三因施膳
三、以脏补脏
四、应用药食性能
第八节 中医药膳的治法
一、汗法药膳
二、下法药膳
三、温法药膳
四、消食法药膳
五、补法药膳
六、理气法药膳
七、祛湿法药膳
八、清法药膳
第九节 中医药膳原材料的炮制
一、炮制目的
二、炮制方法
三、药液制备法
第二章 中医药膳中常用的中药材
第一节 补气类
一、人参
二、党参
三、太子参
四、黄芪
五、白术
六、山药
七、大枣
八、黑枣
九、五味子
十、绞股蓝
十一、红景天
十二、刺五加
十三、牛蒡根
十四、甘草
十五、灵芝
第二节 养血类
一、当归
二、熟地黄
三、阿胶
四、生何首乌
五、桑椹
六、龙眼肉
七、枸杞子
第三节 养阴类
一、西洋参
二、沙棘
三、玉竹
四、枳椇子
五、黄精
六、槐米
七、蜂胶
八、黑芝麻
九、石斛
十、墨旱莲
十一、龟甲
十二、山茱萸
十三、怀牛膝
十四、制何首乌
十五、天门冬
十六、麦门冬
十七、北沙参
十八、玄参
十九、女贞子
二十、人参果
二十一、生地黄
第四节 温阳类
一、鹿茸
二、鹿胎
三、鹿鞭
四、杜仲
五、补骨脂
六、沙苑子
七、淫羊藿
八、菟丝子
九、韭菜子
十、巴戟天
十一、蛤蚧
十二、益智仁
十三、冬虫夏草
十四、海马
第五节 发散风寒类
一、紫苏
二、生姜
三、白芷
四、香薷
第六节 疏散风热类
一、薄荷
二、葛根
三、升麻
四、牛蒡子
五、淡豆豉
六、菊花
七、桑叶
八、木贼草
第七节 清热泻火类
一、鲜芦根
二、栀子
三、淡竹叶
四、莲子心
五、知母
六、菊苣
七、荷叶
第八节 清热解毒类
一、野菊花
二、金银花
三、蒲公英
四、青果
五、鱼腥草
六、马齿苋
七、金荞麦
第九节 清热利湿类
一、积雪草
二、土茯苓
三、越橘
四、赤小豆
五、车前草
第十节 利尿渗湿类
一、茯苓
二、泽泻
三、薏苡仁
四、车前子
五、白扁豆
第十一节 清退虚热类
一、地骨皮
二、银柴胡
第十二节 清火泻下类
一、制大黄
二、芦荟
三、番泻叶
第十三节 润肠通便类
一、郁李仁
二、火麻仁
三、榧子
四、胖大海
第十四节 清肝明目类
一、决明子
二、刺蒺藜
三、苦丁茶
第十五节 平肝息风类
一、石决明
二、珍珠
三、牡蛎
四、白芍
五、天麻
六、罗布麻
第十六节 养心安神类
一、酸枣仁
二、柏子仁
三、百合
四、夜交藤
五、远志
第十七节 清热化痰类
一、浙贝母
二、川贝母
三、平贝母
四、竹茹
五、桔梗
第十八节 温化寒痰类
一、黄芥子
二、橘红
第十九节 止咳平喘类
一、杏仁
二、桑白皮
三、紫苏子
四、罗汉果
第二十节 化湿类
一、藿香
二、佩兰
三、苍术
四、白扁豆花
五、砂仁
六、白豆蔻
第二十一节 行气类
一、青皮
二、枳壳
三、枳实
四、厚朴
五、厚朴花
六、橘皮
七、佛手
八、香橼
九、香附
十、木香
十一、薤白
十二、代代花
十三、玫瑰花
第二十二节 温里类
一、肉桂
二、干姜
三、丁香
四、小茴香
五、花椒
六、荜茇
七、黑胡椒
八、胡芦巴
九、吴茱萸
十、高良姜
十一、八角茴香
第二十三节 消食类
一、麦芽
二、山楂
三、莱菔子
四、鸡内金
五、酸角
第二十四节 祛风湿类
一、木瓜
二、桑枝
三、五加皮
四、马鹿骨
五、骨碎补
六、蝮蛇
七、乌梢蛇
第二十五节 活血化瘀类
一、桃仁
二、红花
三、川芎
四、丹参
五、赤芍
六、牡丹皮
七、川牛膝
八、泽兰
九、姜黄
十、益母草
十一、银杏叶
第二十六节 止血类
一、三七
二、小蓟
三、大蓟
四、鲜白茅根
五、槐实
六、白及
七、侧柏叶
八、茜草
九、蒲黄
十、槐花
十一、酸枣
第二十七节 软坚散结类
一、昆布
二、鳖甲
第二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医药膳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