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传》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孔子传》
作者:钱穆【完结】
本书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所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其最大宗旨,乃在孔子之为人,即其所自述所谓“学不厌、教不倦”者,而以寻求孔子毕生为学之日进无疆、与其教育事业之博大深微为主要中心,而政治事业次之。故本书所采材料亦以《论语》为主。
目录
序言……………..004
再版序…………….011
孔子的先世…………..014
一、弗父何…………..014
二、正考父…………..015
三、孔父嘉…………..016
四、孔防叔…………..017
五、叔梁纥…………..018
孔子之生及其父母之卒………019
一、孔子之母………….019
二、孔子生平………….020
三、孔子父母卒年………..021
孔子之早年期………….023
一、孔子之幼年…………023
二、孔子十五志学………..024
三、孔子初仕………….026
孔子之中年期………….029
一、孔子授徒设教………..029
二、孔子适齐………….032
三、孔子反鲁………….037
孔子五十岁后仕鲁之期……….044
一、孔子出仕之前缘………..044
二、孔子为中都宰至为司空、司寇…..050
三、孔子相夹谷………….052
四、孔子堕三都………….055
孔子去鲁周游…………..062
一、孔子去鲁…………..062
二、孔子适卫…………..066
三、孔子过匡过蒲…………068
四、孔子反卫出仕…………073
五、孔子去卫…………..078
六、孔子过宋…………..082
七、孔子至陈…………..085
八、孔子至蔡…………..089
九、孔子自蔡反陈…………096
十、孔子自陈反卫…………098
十一、孔子自卫反鲁………..105
孔子晚年居鲁…………..109
一、有关预闻政事部分……….109
二、有关继续从事教育部分……..117
三、有关晚年著述部分……….144
孔子之卒…………….154
一、孔子之卒与葬…………154
二、孔子之后世………….157
三、孔门七十子儒学之流衍……..159
附孔子年表……………160
序言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 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500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 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2500 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 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 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孔子生平言行,具载于其门人弟子之所记,复经 其再传三传门人弟子之结集而成之论语一书中。其有 关于政治活动上之大节,则备详于春秋左氏传。其他 有关孔子言传及其家世先后,又散见于先秦古籍如孟 子、春秋公羊、谷梁传、小戴礼记檀弓诸篇,以及世 本、孔子家语等书者,当尚有30种之多。最后,西 汉司马迁史记采集以前各书材料成孔子世家,是为记 载孔子生平首尾条贯之第一篇传记。
然司马迁之孔子世家,一则选择材料不谨严,真 伪杂糅。一则编排材料多重复,次序颠倒。后人不断 加以考订,又不断有人续为孔子作新传,或则失之贪 多无厌,或则失之审核不精,终不能于孔子世家以外 别成一惬当人心之新传。
本书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其最大宗旨,乃在孔子之为人,即其所自述所谓 “学不厌、教不倦”者,而寻求孔子毕生为学之日进 无疆,与其教育事业之博大深微为主要中心,而政治 事业次之。因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上之主要贡献,厥 在其自为学与其教育事业之两项。后代尊孔子为至圣 先师,其意义即在此。故本书所采材料亦以论语为主。 凡属孔子之学术思想,悉从其所以自为学与其教育事 业之所至为主要中心。孔子毕生志业,可以由此推见。 而孔子之政治事业,则为其以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 部分。虽事隔2500年,孔子之政治事业已不足全 为现代人所承袭,然在政治事业之背后,实有其以学 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番精神,为孔子学术思想以学以 教有体有用之一种具体表现。欲求孔子学术思想之笃 实深厚处,此一部分亦为不可忽。
孔子生平除其自学与教人与其政治事业外,尚有 著述事业一项,实当为孔子生平事业表现中较更居次 之第三项。在此一项中,其明白可征信者,厥惟晚年 作春秋一事。其所谓订礼乐,事过境迁,已难详说, 并已逐渐失却其重要性。至于删诗书,事并无据。赞 周易则更不足信。 以上关于孔子之学与教,与其政治事业、著述事 业三项层次递演之重要性,及其关于著述方面之真伪 问题,皆据论语一书之记载而为之判定。汉儒尊孔, 则不免将此三项事业之重要性首尾倒置。汉儒以论语 列于小学,与孝经、尔雅并视,已为不伦。而重视五 经,特立博士,为国家教育之最高课程,因此以求通 经致用,则乃自著述事业递次及于政治事业,而在孔 子生平所最重视之自学与教人精神,则不免转居其后。 故在汉代博士发扬孔学方面,其主要工作乃转成为对 古代经典之训诂章句,此岂得与孔子之述而不作同等 相拟。则无怪乎至于东汉,博士皆倚席不讲,而大学 生清议遂招致党锢之祸,而直迄于炎汉之亡。此下庄 老释氏迭兴并盛,虽唐代崛起,终亦无以挽此颓趋。 此非谓诗书礼易可视为与儒学无关,乃谓孔子毕生精 神,其所谓学不厌、教不倦之真实内容,终不免于忽 视耳。 宋代儒学复兴,乃始于孔子生平志业之重要性获 得正确之衡定。学与教为先,而政治次之,著述乃其 余事。故于五经之上,更重四书,以孟子继孔子而并 称,代替了汉唐时代以孔子继周公而齐称之旧规。此 不得不谓乃宋儒阐扬孔子精神之一大贡献。宋儒理学 传统迄于明人之亡而亦衰。清儒反宋尊汉,自标其学 为汉学,乃从专治古经籍之训诂考据而堕入故纸堆中, 实并不能如汉唐儒之有意于通经致用,尚能在政治上 有建树。而孔子生平最重要之自学与教人之精神,清 儒更所不了。下及晚清末运,今文公羊学骤起。又与
乾嘉治经不同。推其极,亦不过欲重返之于如汉唐儒 之通经而致用,其意似乎欲凭治古经籍之所得为根据, 而以兴起新政治。此距孔子生平所最重视之自学与教 人精神,隔离仍远。人才不作,则一切无可言。学术 错误,其遗祸直迄于民国创兴以来之60年。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孔子传》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