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南秉烛谭--邓云乡集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邓云乡集
宣南秉烛谭
邓云乡 著
中华书局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宣南秉烛谭/邓云乡著.—北京:中华书局,2015.6
(邓云乡集)
ISBN 978-7-101-10773-9
Ⅰ.宣… Ⅱ.邓… Ⅲ.杂著-中国-现代-选集 Ⅳ.C53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39602号
书  名
 宣南秉烛谭
著  者
 邓云乡
丛 书 名
 邓云乡集
责任编辑
 贾雪飞
出版发行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100073)
http://www.zhbc.com.cn
E-mail:zhbc@zhbc.com.cn
印  刷
 北京天来印务有限公司
版  次
 2015年6月北京第1版
2015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
规  格
 开本/880×1230毫米 1/32
印张16⅛ 插页4 字数360千字
印  数
 1-6000册
国际书号
 ISBN 978-7-101-10773-9
定  价
 50.00元
出版说明
邓云乡(一九二四—一九九九),学名邓云骧。山西灵丘人。教授。作家,民俗学家,红学家。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清朝为官。幼时生活在山西灵丘东河南镇,一九三六年初随父母迁居北京,一九四七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过中学教员、译电员。一九四九年后在燃料工业部工作,一九五六年调入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院前身),直至退休。
邓云乡学识渊博,文史功底深厚。为文看似朴实,实则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其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不论叙述民风民俗,描摹旧时胜迹,抑或是钩沉文人旧事,探寻一段史实,均娓娓道来,语颇隽永,耐人寻味。
此次中华书局整理出版的邓云乡作品集,参考了二〇〇四年版《邓云乡集》,并参校既出的其他单行本。编辑整理的基本原则是慎改,改必有据。具体来说,就是:
一、凡工作底本与参校本文字有异者,辨证是非,校订讹误。
二、凡引文有疑问之处,若作者注明文献版本情况,则复核该版本;若作者未能注明的,或者版本不易得的,则复核通行本。
三、作者早年著述中个别用字与当代通行规范不合者,俱从今例。
四、作者著述中某些错讹之处,未径改者加注说明。
五、本次整理对某些书稿做了适当增补,尽量减少遗珠之恨;有的则重新编排,以更加方便阅读。
邓云乡与中华书局渊源颇深,生前即在中华书局出版《红楼风俗谭》、《文化古城旧事》、《增补燕京乡土记》、《水流云在丛稿》等多部著作。此次再续前缘,我们有幸得到其家属的大力支持,不仅提供了邓云乡既出的各种单行本作为编辑工作的参考,并以其私藏印章、照片、手稿见示,以成图文并茂之功,在此谨致谢忱。
中华书局编辑部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代 序
按语:《宣南秉烛谭》就要出版了,还缺少一篇序。怎么办?本来早在十五六年前,我就想在北京一家报纸上开以此为题的一个专栏,当时暑假期间,我住在右安门里仁街家中,的的确确是个宣南人,便先写了一篇两三千字前言,不想后来专栏未开成,这篇“前言”也被没收了。后来此书编成,一心想写篇长序,综述宣南在几百年来与中国全国历史文化之关系,但浮想虽多,却未能抽时间写成文字。前见报载菜市口往南拆成大街的报道,忽然感到,下世纪也无所谓“宣南”了,何必多余再写序呢?手头恰巧有这篇为友人所编《学林春秋》写的长文,题为《我与北京历史民俗》,其中说到北京的历史文化、民俗繁华,是全国的,也可以说是“宣南”的。因之,把它编在前面,就作为代序吧。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四日记于
浦西延吉水流云在之室晴窗下
友人来函约稿,让我写一篇谈我关于北京历史民俗学术研究的文章,感到十分惭愧。因为一谈到学术研究,便感到太高级了。因为我对于北京历史民俗只是欣赏爱好而已,因为欣赏爱好,所以几十年来,注意这方面的观察、思考、想象,过去到过一些地方,接触过一些耆旧,眼看过一些变化,搜求过一些旧闻,阅读过一些书籍,讨教过一些老师……这样使我在这方面有了一些肤浅的知识,更因为感情所系,对其爱好,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一直是以写小文章作为最大乐趣的,而思念所系,又都在北都旧事,这样写的有关北京历史风俗的书就十分多了,也似乎变成为这方面专门的历史民俗学术研究了。其实,哪里谈的上呢?
我不是北京人,也不是北京出生的外省人,虽然老辈曾祖、祖父、父、母等位先人他们都在北京生活过,可是我童年一直在乡间山镇。我时常想,也许我如果出生在北京,从小北京长大,或许对北京没有那种较新鲜深刻的认识与爱好,也不会对北京历史风俗那样感兴趣,去注意观察、欣赏、理解它……我又想,如果我不在解放初就调离北京,久住江南上海,也许对北京的历史民俗没有那么殷切的思念,没有那样深情……我再想,当年我到了江南上海,我父亲、弟、妹还留在北京,我又是教书匠,每年暑假(除特殊年份外),总有个把月假期,这样我有条件每年回京探亲,重游故地、寻访故人,互诉衷曲……正因为我对北京有那样先前的条件,有后来这样的方便,所以我比从小生在北京的人,一生一世未离开过北京的人,或远客异地他乡、漂洋过海到过外国,多少年没有回过北京的人……观察、理解、注意的焦点更清楚、更客观、更细致、更真切……我基本上是读熟了这本书的,也看清了这本书的……当然,熟和清都是程度上、感觉上的,距离所谓的学术研究那还是十分遥远的。因为我根本不是什么学者、专门家。
何以见得,不妨举例说明。我小时候在乡下常听嫡母贺老太太讲说北京故事,她老人家是庚子前在北京度过童年的。民国初年,又和父亲在北京居住过的,那时住家在河伯厂,后来又搬到羊肉胡同。讲她小时洋人进北京的事、逃难的事,也讲城南游艺园看放“盆子”时的热闹;她拿大幅照片给我看,我看民国初年她年轻时穿着高元宝领紧身长袄、下面长裙子的照片,她告诉我一起照像的那些女性,这是哪位姨妈,这又是哪位姑妈……我在未到北京之前,对什么这个官、那个“老”、什么“东四西单鼓楼前,六国饭店游艺园”已经十分神往了,及至到北京之后,因为是早闻名已久,急于想知道的,自然所到之处、所见之人,比生在北京、早 ............

书籍插图:
书籍《宣南秉烛谭--邓云乡集》 - 插图1
书籍《宣南秉烛谭--邓云乡集》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宣南秉烛谭--邓云乡集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