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子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4mb。
书籍内容:
草木子 (明)叶子奇 撰
●目录
自序
卷一上 管窥篇
卷一下 观物篇
卷二上 原道篇
卷二下 钩玄篇
卷三上 克谨篇
卷三下 杂制篇
卷四上 谈薮篇
卷四下 杂俎篇
附录
●自序
洪武戊午春。有司以令甲于二月望致祭于城隍神。未祭。羣吏于后窃饮猪脑酒。县学生发其事。吏惧。浼众为之言。别生复言于分臬。予适至学。亦以株连而就逮。幽忧于狱。恐一旦身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实切悲之。因思虞卿以穷愁而著书。左丘以失明。厥有国语。马迁以腐刑。厥有史记。是皆因愤难以摅其思志。庶几托空言存名于天地之间也。圄中独坐。闲而无事。见有旧签簿烂碎。遂以瓦研墨。遇有所得。即书之。日积月累。忽然满卷。然其字画模糊。略辨而已。及事得释。归而续成之。因号曰草木子。万一后之览者。牺尊而青黄以文之。未可知也。弃而为沟中之断。亦未可知也。容讵必之乎。故语才识之高下。理义之浅深。虽不敢比伦于数子。出于穷愁疾痛而用心则一也。千虑一得。尚期穷理者择焉。时洪武十一年岁次戊午冬十一月二十又七日。括苍龙泉静斋叶子奇世杰自序。
●草木子卷之一上
括苍龙泉叶子奇世杰着
管窥篇
○管窥篇
天始惟一气尔。庄子所谓溟涬是也。计其所先。莫先于水。水中滓浊。历岁既久。积而成土。水土震荡。渐加凝聚。水落土出。遂成山川。故山形有波浪之势焉。于是土之刚者成石而金生焉。土之柔者生木而火生焉。五行既具。乃生万物。万物化生而变化无穷焉。
洪范五行之生成。以微着为渐次。盖以数言之也。水火气也。故微。木金形也。故着。四行莫不待土以生成焉。其质最大。故居后。盖土所以成始而成终者也。
南北二极。所以定子午之位。历家因二极而立赤道。所以定卯酉之位。北极。瓜之蒂也。南极。瓜之攒花处也。赤道。瓜之腰围也。指南针。所以通二极之气也。
赤道为天之腰围。正当天之阔处。黄道自是日行之道。月之九道。又自月行之道也。
天度本无广少之分。由浑法分天。而有斜长之处。始分广少。
天如劲风旋转。局大块于中。吾恐日月星辰之上。则愈高愈清愈劲愈光明而无穷矣。或人见天裂处。见其霞光闪烁。于此足以知之矣。
昆仑。天下山之顶也。乃天下山之至高处。山之起势处。其东面。中原也。所以江淮河济。水皆东流也。其西面。西域诸国也。自流沙以西。水皆西流也。南自吐蕃两广。水皆南趋也。北即沙漠。又天下冈脊至高之处。直北虎林至海都木钵子田地。地势又逐渐而低。水皆北流。南视阴山之地。反为极南之境矣。以此观之。地形如一亭子。中高而四方下。昆仑乃其结顶处。四下之檐。乃四方之国土。考其流水。可见必皆会同于四海。
天以气言。故无穷。地以形言。故有尽。
天。阳宗。故日最盛。是以日常圆而月则缺也。地。阴宗。故水最盛。是以水常满而火则伏也。
天主神。地主鬼。神主伸。鬼主屈。伸主聚。屈主散。此二者所以生万物死万物之大端也。
包含徧覆。无非天也。天包水。水承地。地载万物。
天南为阳。北为阴。地北为阳。南为阴。对待之理也。山以南为阳。北为阴。水以北为阳。南为阴。亦对待之理也。
天动而无静。亘古亘今无息也。地静而无动。亦亘古亘今无息也。此天地之道。所以为物不二也。及其生物益久。莫知其所以然而然也。故不测焉。
空即天也。自地而上。无非空也。即天也。地间亦有动时。亦气动之耳。
天依形。地附气。天地自相依附。康节之言尽之矣。
天道不以理言。则归于幻妄耳。
天之生物。匪物物刻而雕之也。而世之善雕刻者莫能及。此其所以为妙也。
天地得其位。则万物莫不循其常也。一或有失。则为灾为妖为乱矣。
天裂时。火光现。阳精之极也。地裂时。泉水溢。阴精之盛也。
天为阳宗。故风火在上。地为阴统。故水土在下。
地为阴。故火隐而不现。击石有火。至刚而后生也。两木相摩则火。至动而后生也。刚动皆阳也。
有形无声。木石也。有声无形。雷霆也。有形有声。人物也。无形无声。鬼神也。
冬属水。而一阳已生于冬。夏属火。而一阴已生于夏。此水火之所以互根也。春木秋金。而非阴阳始生之月。此金木之所以不互根也。
金者。石中之精液。水出石中。故曰金生水也。素问枢式曰。水自西而东流也。西。金位也。故曰金生水。亦一说也。
水生于北方阴位。而阳已生。火生于南方阳位。而阴已形。故水火互根也。木生于阳方阳时。金生于阴方阴时。而阴阳无所生。故金木不互根也。
火日外光。照影在外。金水内明。照影在内。阳施而阴受之理也。月亦受光于日而含内影。而照物亦影在外者。光盛于金水也。
火。阳根阴。离中虚也。水。阴根阳。坎中满也。于卦象亦可见也。
火外明而内暗。根阴也。水外暗而内明。根阳也。二物之象。亦可见也。
圣人作八卦。以之配五行。水火纯乎气者也。而无所杂。故各以坎离一卦配。金木土有阴阳刚柔之质。故各以二卦配之。干刚金。兑柔金。震阳木。巽阴木。艮高土。坤卑土。
邵子曰。日食月以精。月食日以形。是以君子用智。小人用力。此见君臣之理也。
又曰。月受日之光。不受日之精。相望中弦。则光为之食。甚矣精之不可以二也。窃料太阳乃火之精。其气亦类于人间之火也。火正当气焰之上。必有黑晕。观之灯烛可见。星家谓之闇虚。想即此也。受光则稍偏。受精则正对。以月正对此黑晕之中。所以食也。
月食时辰多。天下见之。其分数皆同。日食时辰少。天下见之。其分数皆不同。由日食月以精。其所亏之分。其明全尽。所以天下皆同也。月食日以形。其亏之分。正当其下。则分数同。及侧远望之。则分数或少或多。所以天下多不同也。日之食月。闇虚之精大。故食时辰多。月之食日。其形小。故食时辰少。
月食。阴抗阳而不胜。犹可言也。日食。阴掩阳而胜之。不可言也。是以春秋书日食而不书月食。诗云。此月而食。则惟其常。彼日而食。于何不臧。即取此义。
列宿所以定经天之体。七曜所以布四时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草木子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