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9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齐明月编.--
北京 :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4.4
ISBN 978-7-5171-0499-5
Ⅰ.
①我… Ⅱ.
①齐… Ⅲ.
①散文集-中国-现代 Ⅳ.
①I26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14)
第059706

    
目录
前 言
父亲的病/鲁迅
我的母亲/胡适
芭蕉花/郭沫若
父亲梁巨川/梁漱溟
落花生/许地山
我的母亲/邹韬奋
父亲的三年之病/茅盾
背影/朱自清
中举人/丰子恺
我的母亲/老舍
父亲的玳瑁/鲁彦
旅人的心/鲁彦
母亲的时钟/鲁彦
滕回生堂今昔/沈从文
母亲/石评梅
想我的母亲/梁实秋
父亲/胡也频
母亲/李霁野
悲哀的玩具/李广田
望断天涯儿不归/谢冰莹
守岁烛/缪崇群
亲爱的父亲/张允和
苏州拾梦记/柯灵
旧宅/穆时英
父亲/穆时英
种在诬蔑里的决心/唐弢
父亲的记忆/孙犁
母亲的记忆/孙犁
怀念父亲/吴祖光
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母亲的秘密/林海音
婚礼和父亲/吴冠中
母亲/吴冠中
梦里依稀慈母泪/秦牧
母亲/曾卓
三松堂断忆/宗璞
花朝节的纪念/宗璞
后 记
前  言
编辑部开会,不知谁说了一句:“出一本写父母的书吧,他们是我们最初也是最后的老师,而我们这一代,好像缺少了对父母的顾念。”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了,气氛有些沉重,好像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因了某个契机,一下子就戳中了大家内心深处那个最柔软的角落。之后,没有分配任务,大家都竭尽所能地去搜寻相关的文章,一篇一篇地罗列,一篇一篇地翻阅,很多时候,一篇文章甚至被大家读上十多遍,眼睛红了,鼻子酸了,然后叨念:“原来他们是那么的令我们骄傲和倾慕。别等到来不及的时候,才想起他们的好,才想起对他们好。”
这便是我们编纂这部书稿的初衷。
在选录文章的过程中,大家取舍艰难,篇篇都是珍品,篇篇都舍不得放弃,最终,我们决定选录一些上世纪初文学大家的文章,这不仅是对我们上辈人乃至上上辈人的缅怀和纪念,也是对亲情的一种归依和顾念,更是在温习那个年代那种最为朴素的爱与恩中,找回我们失落多时的情感。我们并不是想呼吁什么,只是希望我们生活在当下的每一个人,都能看到给予我们生命的源头,那里,住着的是一直、从未放弃爱护和牵挂我们的双亲。
儿女大了,总归是要单飞的。每一次相聚,每一次分离,长大的我们昂头在前面大步流星,而年迈的他们蹒跚送出好远却不肯转身。年轻的我们总是很不以为然,想着又不是再也不见,何必如此伤感。但是,真的有一天就成了再也不见。
于是,不管我们再怎样离开,都不会有人为我们留恋、挂牵和等待了。
于是,我们哀痛,悔不当初,为什么不肯拿出一点时间来陪伴他们,为什么不能停下来等一等他们那蹒跚的脚步。
于是,我们才真正明白了龙应台在《目送》中写的那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那么我们呢,是否也能及时懂得,拍拍他们的肩说一句:不必怕,我们都在呢。
谨以此书作为礼物,在这个春暖的季节,送给我们的父亲母亲,及我们自己。思念还太遥远,让我们在来得及的时光里,给予他们陪伴。
编者
父亲的病/鲁迅
大约十多年前吧,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那时虽然已经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金一次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是隔日一次。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据舆论说,神妙就在这地方。先前有一个病人,百药无效;待到遇见了什么叶天士先生,只在旧方上加了一味药引:梧桐叶。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医者,意也。”其时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气。其先百药不投,今以秋气动之,以气感气,所以……我虽然并不了然,但也十分佩服,知道凡有灵药,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求仙的人,甚至于还要拼了性命,跑进深山里去采呢。
这样有两年,渐渐地熟识,几乎是朋友了。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正在这时候,他有一天来诊,问过病状,便极其诚恳地说:
“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 ............

书籍插图:
书籍《我的父亲母亲: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插图1
书籍《我的父亲母亲: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我的父亲母亲: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