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周有光口述.—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2
ISBN 978-7-308-14149-9
Ⅰ.①逝…Ⅱ.①周…Ⅲ.①周有光-生平事迹Ⅳ.①K825.3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84761号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周有光 口述
统筹策划叶 芳
责任编辑陈丽霞(clixia@163.com)
特约编辑罗人智 隋 丹
封面设计蔡立国
出版发行浙江大学出版社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邮政编码:310007)
(网址:http://www.zjupress.com)
排  版浙江时代出版服务有限公司
印  刷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
开  本640mm×960mm 1/16
印  张32
插  页2
字  数445
版 印 次2015年2月第1版 2015年2月第1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308-14149-9
定  价88.0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
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行部邮购电话(0571)88925591;http://zjdxcbs.tmall.com
关于本书
封面
图书信息
编辑说明
百年沧桑笑谈间
我的爸爸
正文
我的家庭背景
祖母与常州旧家
父亲与母亲
小学和中学 世谊变亲家
“五卅运动”前后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
我的几位同学
开始交女朋友 跟随孟宪承办民众教育
在杭州开“新闻学”课程
东北旅行 简朴而随意的婚礼
留学日本
考入京都帝国大学
身兼两职:进入江苏银行和光华大学
章乃器及救国会诸君子
夫妇互补 弃家逃难
张家兄弟姐妹
周家兄弟姐妹
抗战前的上海生活
逃难:苏州 合肥 汉口
长沙办报 三峡遇险 合川团聚
从成都光华大学到重庆农本局
抗战时期农本局的作用及贡献
空袭重庆 南溪遇盗 居转搬家
通货膨胀 生活艰难
再进江苏银行 四川印象
“星五聚餐会”与民主人士
见证国共合作 与许涤新等人的交往
仰光探母 缅甸见闻
战争的持续及国际形势的发展
金华巧遇杜立特 痛失幼女小禾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各国形势及思想武器
进入新华银行 考察西北
河西走廊的故事
在西安的生活
战时贸易 儿子被流弹所伤
美苏对日作战与抗战的胜利
重返上海 转赴美英
漂洋过海 众议战后局势
纽约观察
探访亲友 游历美国
美国的交通和效率
美国的经济
建设国家的若干想法
赴伦敦游轮上的趣事 渴望建设新中国
“二战”后左倾的欧洲 古罗马的语文技术
归国途中的见闻与思考
与爱因斯坦聊天 认识范旭东 设计速记符号
滞留香港 撰文著书
回到上海教书 进银行 办杂志
不断的运动和改造
移居北京 进入“文改会”
研究制订《汉语拼音方案》
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汉字改革概论》与日本的文字改革运动
“反右”运动
“文改会”大院的变迁 北京的风沙与大雨
张允和的工作经历
从“打麻雀”到“大炼钢铁”
人民公社化与粮荒
饥饿的时代
人民公社制度与现代经济
“文革”开始 搬进“牛棚”
“破四旧”带来的恐慌
袁二姐与胡仙洲的悲惨故事
奉命看批判陈毅的大字报
越南华侨陈越离奇蒙冤 “文改会”的批斗会
下放宁夏平罗“五七干校”
西大滩的“学习”与生活
在干校种黄瓜和水稻
奇妙的芨芨草
几件让人难受的事
和林汉达一起看守高粱地
“白菜原理” 探亲十天
用《新华字典》做研究 大雁粪雨的奇观
奇怪的如厕习俗 开办造纸厂 人性的“原始状态”
和当地农民谈宁夏的发展潜力
林彪死了 尼克松来了
回到北京 反对简化《汉语拼音方案》
听闻“四五”运动
唐山大地震 “四人帮”垮台
苏州过冬 票证时代 巧吃刀鱼
凋敝的洞庭东山 人民公社是“井田制”
“二简草案”被废除
“文化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
身无分文赴巴黎参加ISO会议
华沙会议上的两次发言 外汇稿费需上缴
张宁和的经历 巴黎与华沙两重天
苏联见闻
《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际标准 在中国召开国际会议
应邀去香港演讲文字改革
香港的巨变及回归问题
到夏威夷参加华语现代化国际会议
《汉语拼音方案》在华语文化圈的影响
夏威夷土著文化 中日美文化在夏威夷
在美国讲学旅行 探望张元和
现代化城市圣巴巴拉 旅馆和女服务员
在圣巴巴拉市的两次演讲
在芝加哥大学演讲
讨论“同音词恐惧症”
探望表弟 美国式家庭生活
重访纽约
开眼界:用电脑查书目
在联合国语言学学会演讲 用英语讨论华语问题
美国大选观察 纽约黑人问题 在宾大演讲
看望张充和 在耶鲁大学演讲
与《江青传》的作者交谈
尾声
书后说明
附录 窗外的大树
周有光年谱简编
周有光著作一览
周有光家族世系表
张允和家族世系表
鸣谢
编辑说明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的主要内容来源于周有光先生在1996—1997年间对友人宋铁铮先生的口述。在他讲述过程中总共录下了30余盘磁带,周和庆女士根据这些录音录入电脑并打印成文,未作删节或改编。后面附录的文章是作者最近几年接受采访后整理的文章,对希望了解1997年以后周有光先生所思所想及研究方向的读者来说或许是一个补充。这些文章在收入本书前,有的已经全部或部分在媒体上发表。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作者长时间的讲述,原本是对友人和家人的“忆旧”,并未考虑到公开出版,讲述之前也无特定计划和大纲。
这里讲述的一些内容,作者此后几年中在接受各类采访时有所披露,由此引起了读者对于语言学以外的周有光先生的更多兴趣。越来越多的人从关注作者本人,也更多关注到中国以20世纪为主的这段依然缺乏充分研究的历史事实。作者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虽然已经90高龄,但仍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和思考能力。处于自然放松的家庭环境之下的聊天,对事实的陈述未加刻意雕琢,使得这部口述作品带有某种即兴和漫谈性特点。即便如此,这里所展示的人生视野仍然十分广阔、生动。也许从某种意义上看,这并非严格意义上历史陈述,但却是十分重要的历史佐证和思考。
在编辑这部口述作品中,为了确保作品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在广泛征求了许多专家意见后,我们确定了以下编辑原则:
一、保留大部分口述习惯用语,最大 ............

书籍插图:
书籍《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