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园遗编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5mb。
书籍内容:
续藏经 芝园遗编
宋 元照录 道询集
芝苑遗编目录
上卷
戒体章 持犯体章 持犯句法章 律宗要 大小乘论 始终戒要
中卷
授大乘菩萨戒仪 剃发仪式 受戒方便 建明州开元寺戒坛誓文(并郑丞相跋) 诫沙弥文
下卷
为蒋枢密开讲要义(请简诗附) 为高丽僧统义天开讲要义 上楂庵法师书 南山律宗祖承图录 南山律师撰长录(并跋)
目录(终)
芝苑遗编卷之上
余航郡沙门 元照
戒体章
熙宁三年。后安居日。释元照於南山祖师羯磨疏录出戒体章。顾眄先贤后进。议论递作。得失互见故。直叙大略云。
夫戒体者。律部之枢要。持犯之基本。返流之源始。发行之先导。但由诸教沈隐。道理渊邃。是以九代传教。间出英贤。虽各逞异途。而未闻旨决。逮于有唐。独我祖师。穷幽尽性。反覆前古。贬黜浮伪。剖判宗旨。斟酌义理。鼎示三宗。诚所谓会一化之教源。发群迷之慧日者也。然而圣师既往。文存理隐。故使任意私说殆六七家。各谓指南。宁知所适。既无是处。不益后来。例皆不引。此时子隆亦出章门。言依业疏三宗出体。尝考始末。得在破他。失於自解。今须破者。由名字相滥。诸宗义学。所惑当时故。略责四过。使是非区别。一大小混滥。二圆义偏乖。三妄分两体。四輙隐圣文。初.大小混滥者。彼谓四分假宗种子为体(增晖亦然。但取种子上功能为别)。且种子者。尚非经论权浅所谈。何况小乘律部耶。又。若谓假宗体是种子者。非色非心。又是何物耶。又。假宗既言种子。后立圆教。戒体何为耶。如此妄言。颠乱教旨。不可轻恕。二圆义偏乖者。圆者。融通贯摄。非异非偏义也。彼说圆教戒体。乃云。因作业种。熏本藏识。永为种子。此即戒体。不同假宗。外立种子也(假宗何曾言种子为体。又种子唯一。何言不同)。既曰不同。何名圆义。又云。自浅至深。三宗迭废。既容相废。可谓圆乎。今释圆义。与彼天别。如下可见。三妄分两体者。彼将圆教中文。自意强分作.无作二体。其妄又甚。且圆不分者。由融会假实。指破前二。即前之体是圆之体。故不可别分。彼不知此意。故多妄说。又自知不晓。乃云。然此戒体亦多议论。可以意通。不烦叙矣。用语验心。心亦可见。四輙隐圣文者。祖师疏文之立宗诠体。文义废立。靡不周备。而彼窃疏名目。少参自语。题为己立。匿圣之咎。何可胜言。其间妄说更多。且略提小耳。嗟呼。时变人浮。勤名惰学。欲其发晖教宗。规范来裔。百代无古者。吾不得见也。故使祖师遗训。戒体极谈。几于熄矣。犹赖垂文不坠。明若星日。贞如金玉。故幸得而闻也。是以专依疏本录出别行。犹痛未详故。略言其大要。初.多宗。作.无作体二。俱是名可知。二成宗。作戒色心为体。亦可知。无作以非色非心为体者。然非色非心止是摄法之聚名。实非体状。遂令历世妄说非一。今依疏文。即名考体。直是密谈善种。但以小宗未即径示。故外立名非色非心也。故疏云。考其业体。本由心生。还熏本心。有能有用。乃至云不知何目。强号非二。细详此文。未即言善种。而曰熏心有用。密谈之意。灼然可见。应知此即考出非色非心之体耳。子隆不知。便言四分种子为体。紊乱宗绪。深为不可。
问。此既密谈。显在何处。
答。如下圆教。岂非显也。
问。有人言四分戒体探入大乘。其义何耶。
答。教宗既曰分通谈体。何名探入。故知非也。三圆教者。略分四段。初.明圆义。谓融会前宗。的指实义。前宗两体。即善种子(揽本从末)。此善种子。即前二体(摄末归本)。是则约此圆谈。任名无在。故疏云。於此一法。三宗分别。故知分别有三。体实不二。余如下说。
问。若言体唯是一。分别有三者。则前二宗中但有虚名。竟无实体耶。
答。宗虽各计。体岂乖殊。由彼谓异。强构他名。应知多宗计种为色。成宗计种为非色心。但后圆教指出前二耳。故疏云。愚人谓异。就之起着等。更以喻陈。如世美玉。或人无知。谓玉为石。或名非石。未能显体。后人得实。指破前二。若无玉体。何有不识。喻今三宗相似法也。二正名者。已往诸师。或名思种。或名熏种。然思熏属作。种是无作。今召无作。何得相滥。或名种子者。种通善恶。是亦不然。今正此名。善种为体。故疏云。成善种子。此戒体也(言善则简恶。不言思熏则无滥也)。
问。何因缘故名为善种。
答。善则是法体。种是譬喻。谓尘沙戒法纳本藏识。续起随行。行能牵来果。犹如谷子投入田中。芽生苗长。结实成穗。相对无差。故得名也。三大小同异者。
问。此与菩萨戒体为同.为异。
答。体同缘异。言缘异者。大则三归.四弘.请师.问遮.三番羯磨.诸余法式。与今小宗两途逈别。言体同者。以缘为旁助。心是正因。缘疎因亲。体从因发。前既心发上品。故知今体即大乘。故涅盘中白四所受持。息世讥嫌。与性重无别。即同此意。
若尔。经论所说菩萨戒。心性为体。此则善种。何言体同。
答。彼经论中自分二体。一当体体。即是戒体。与今善种不殊。二所依体。如上所引。心性是也。然则心性但是戒体所依。实非戒体。故今不立也。
问。体若同者。持犯立忏诸余行相。如何分别。
答。体虽约圆。行必依受。既受从当教。故行相无差。如疏云。出家菩萨形位同诸声闻。又。释迦佛无菩萨僧。诸大菩萨入声闻僧。依夏次第。即其意也。
若尔。持犯既依教限。出体何必约圆。
答。体既多途。故须圆会。律仪不异。故得就宗。又。依教奉持。则受随相应。约圆开解。使域心於处。既开显大解。依小律仪即成大行。岂须弃舍。方曰大乎。故疏云。常思此行。即摄律仪等。深有意旨。不能繁述。
问。此与天台圆教。为同为异。
答。理同说异。何名理同。以下疏中。引法华文。用法华意。立此圆体。但彼教统摄。此局一事。将此入彼。即彼妙行之中戒圣行也。何名说异。今此为明戒体。直取佛意。融前二宗。自得此谈。非谓取彼。但名相滥。是故异也。四立圆教本意者。多.成谈体。并诸论师。各据教限。互计不同。考实求深。终非了义。然大圣示迹。专为一事。出家所怀。唯修出离。若不了斯戒体。纵令持护莹若明珠。不免轮回。还没生死。事既深大。是以吾祖大师。推佛本怀。穷出家意。跨入大乘位。立此圆教。直显实体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芝园遗编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