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集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mb。
书籍内容:

安乐集
  唐 道绰撰

  安乐集卷上

    释道绰撰
  此《安乐集》,一部之内总有十二大门,皆引经论证明,劝信求往。
  今先就第一大门内,文义虽众,略作九门料简,然后造文。第一、明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第二、据诸部大乘,显说听方轨。第三、据大乘圣教,明诸众生发心久、近供佛多少,欲使时会听众力励发心。第四、辨诸经宗旨不同。第五、明诸经得名各异,如《涅槃》、《般若经》等,就法为名;自有就喻,或有就事,亦有就时、就处,此例非一。今此《观经》就人、法为名,佛是人名,说观无量寿是法名也。第六、料简说人差别,诸经起说不过五种:一者、佛自说,二者、圣弟子说,三者、诸天说,四者、神仙说,五者、变化说。此《观经》者,五种说中,世尊自说。第七、略明真、应二身,并辨真、应二土。第八、显弥陀净国位该上下,凡圣通往。第九、明弥陀净国,三界摄与不摄也。
  第一大门中,明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者。若教赴时机,易修易悟;若机教时乖,难修难入。是故《正法念经》云:“行者一心求道时,常当观察时方便,若不得时,无方便,是名为失,不名利。”何者?如攒湿木以求火,火不可得,非时故;若折干薪以觅水,水不可得,无智故。是故《大集月藏经》云:“佛灭度后第一五百年,我诸弟子学慧得坚固;第二五百年,学定得坚固;第三五百年,学多闻、读诵得坚固;第四五百年,造立塔寺、修福忏悔得坚固;第五五百年,白法隐滞多有诤讼,微有善法得坚固。”
  又彼经云:“诸佛出世,有四种法度众生。何等为四?一者、口说十二部经,即是法施度众生;二者、诸佛如来有无量光明、相好,一切众生但能系心观察,无不获益,是即身业度众生;三者、有无量德用、神通、道力,种种变化,即是神通力度众生;四者、诸佛、如来有无量名号,若总、若别,其有众生系心称念,莫不除障获益,皆生佛前,即是名号度众生。”
  计今时众生,即当佛去世后第四五百年,正是忏悔、修福,应称佛名号时者。若一念称阿弥陀佛,即能除却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一念既尔,况修常念,即是恒忏悔人也。
  又若去圣近,即前者修定、修慧是其正学,后者是兼;如去圣已远,则后者称名是正,前者是兼。何意然者?寔由众生去圣遥远,机解浮浅、暗钝故也。是以韦提大士自为,及哀愍末世五浊众生,轮回多劫徒受痛烧故,能假遇苦缘咨开,出路豁然。大圣加慈,劝归极乐。若欲于斯进趣,胜果难阶,唯有净土一门,可以情悕趣入。
  若欲披寻众典,劝处弥多,遂以采集真言,助修往益。何者?欲使前生者导后,后去者昉前,连续无穷,愿不休止,为尽无边生死海故。
  第二、据诸部大乘,明说听方轨者。于中有六:第一、《大集经》云:“于说法者,作医王想、作拔苦想;所说之法,作甘露想、作醍醐想;其听法者,作增长胜解想、作愈病想。”若能如是,说者、听者,皆堪绍隆佛法,常生佛前。第二、《大智度论》云:“听者端视如渴饮,一心入于语议中,闻法踊跃心悲喜,如是之人应为说。”第三、彼论又云:“有二种人,得福无量无边。何等为二?一者乐说法人,二者乐听法人。”是故阿难白佛言:“舍利弗、目连,何以所得智慧、神通,于圣弟子中最为殊胜?”佛告阿难:“此之二人于因中时,为法因缘千里不难,是故今日最为殊胜。”第四、《无量寿大经》云:“若人无善本,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第五、云:“曾更见世尊,则能信此事,奉事亿如来,乐闻如是教。”第六、《无量清净觉经》云:“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为竖,如拔出者,当知此人过去宿命,已作佛道也。若复有人,闻开净土法门,都不生信者,当知此人始从三恶道来,殃咎未尽,为此无信向耳,我说此人未可得解脱也。”是故《无量寿大经》云:“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
  第三、据大乘圣教,明众生发心久、近供佛多少者。如《涅槃经》云:“佛告迦叶菩萨:‘若有众生,于熙连半恒河沙等诸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闻是大乘经典,不生诽谤;若有于一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闻经不起诽谤,深生爱乐;若有于二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正解信乐受持、读诵;若有于三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书写经卷,虽为人说,未解深义。’”何以故须如此教量者?为彰今日座下闻经者,曾已发心供养多佛也,又显大乘经之威力不可思议。是故经云:“若有众生,闻是经典,亿百千劫不堕恶道。何以故?是妙经典所流布处,当知其地即是金刚,是中诸人亦如金刚。”故知闻经生信者,皆获不可思议利益也。
  第四、次辨诸经宗旨不同者。若依《涅槃经》,佛性为宗;若依《维摩经》,不可思议解脱为宗;若依《般若经》,空慧为宗;若依《大集经》,陀罗尼为宗;今此《观经》以观佛三昧为宗。若论所观,不过依、正二报,如下依诸观所辨。若依《观佛三昧经》云:“佛告父王:‘诸佛出世有三种益:一者、口说十二部经,法施利益,能除众生无明暗障,开智慧眼,生诸佛前,早得无上菩提。二者、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妙好,若有众生称念观察,若总相、若别相,无问佛身现在、过去,皆能除灭众生四重、五逆,永背三途,随意所乐,常生净土,乃至成佛。三者、令劝父王行念佛三昧。’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父王白佛:‘念佛之功,其状云何?’佛告父王:‘如伊兰林方四十由旬,有一科牛头栴檀,虽有根牙,犹未出土,其伊兰林,唯臭无香,若有啖其花果,发狂而死。后时栴檀根、牙渐渐生长,才欲成树,香气昌盛,遂能改变此林,普皆香美,众生见者,皆生希有心。’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如彼香树,改伊兰林。’”所言伊兰林者,喻众生身内三毒、三障无边重罪;言栴檀者,喻众生念佛之心;才欲成树者,谓一切众生但能积念不断,业道成办也。
  问曰:“计一切众生念佛之功,亦应一切可知。何因一念之力,能断一切诸障,如一香树,改四十由旬伊兰林,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安乐集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