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08mb。
书籍内容:

华严经疏
  

  华严经疏

  刹准可知。颂中有十。初一颂劫差别。二劫长短。三劫多少。已上通颂前列名。四劫染净。五释劫净因。六显诸劫名。七劫中佛出。八一多劫相入。九劫内严具相入。十结归心想。是故得无碍并可知。
  第九明世界海劫转变。随所居众生作业善恶命。一劫中或初染后净。或初净后染。如是转变尘数多端。略列十种。初一总说。谓世界法尔随业转变也。余九别显。一恶业所感名染众生。如下文云。泉池皆枯槁等。二修人天大福。令世界亦染亦净。如下文。大王出兴世。粳米自然生等。三地前信解菩萨所住亦令染净。以未断障故非纯净也。四发地上证位菩提心故。令刹纯净也。上来明染净转变。五如下文。菩萨将下生时。先严此世界等。六多菩萨游现多严等。七如来入灭庄严随谢。八如来出现严净斯出。九神力无染不净。颂中亦十。一颂总句。二颂染众生。三颂福众生。四颂信解。五颂发心。六颂菩萨游刹。七颂菩萨云集。八颂佛灭。九颂佛兴。十颂神力。准释可知。
  第十明世界海无差别。十列名中。一明一世界海中所含世界数如一世界海尘等。并积在其中诸世界海皆同此数。故云一一无无差别。二佛威力。三道场处。谓遍微尘中处故云法界也。四大众会。五佛放光。六现神变。七圆音遍。八转法轮。九刹入尘。十尘中佛并诸刹海中。同有此事故云无差别。颂中亦十次第。颂前十法。但前平漫普遍。今尘内重叠。初中明尘内多刹复互相十而不离乱。二颂佛兴。三颂道场。四颂众会。五颂佛光。六颂神变。七颂法轮。八颂佛音。九颂尘中刹出二因。一佛力。二业力。十颂尘内佛亦出二因。一性通。二愿力。并可知。上来明世界海成就品竟。

  花严藏世界品第五

  将释此品四门同前。初释名者。梵本具言花。谓莲花。藏即。含藏。谓花台之上积诸世界布列校饰名曰庄严。数多繁奥故称为海有释世界。
  发光地。世亲释云。由此地中。与三摩地三摩钵底常不相离。无退转故。于大乘法能作光明名发光地。无性释静虑名等持。无色名等至。或等持者心一境相。等至正受现前大法光明所依止者。于大乘教得智光明。此地是彼所依因故名为发光。解云。地从所发果法为名。解深密经及瑜伽论意同摄论。显扬论云。证得静虑三摩地蕴大智光明之所依止。智论四十九名为光地。十住论云。广博多学为众说法。能作照明故名明地。人王经名明慧地。地论等并如前辨 第二来意者有三。一前戒次定义次第故。是故须来。二前位能持微细戒品。未得圆满世间等持等至。及圆满闻法总持为令得。此因说此地令勤修学。此依深密经。三者初之三地。总寄世间施戒修法。前二施戒。今此显修。是故来耳 第三所离障者。依十地论离闇相。于闻思修诸法忘障解云。此与所得地法。敌对相翻故立斯号。唯识论第九名闇钝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闻思修法忘失。彼障三地胜定总持。及彼所发殊胜三慧入三地时。便能永断。由斯三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一欲贪愚。即是此中能障胜定及修慧者。彼昔受与贪欲俱故名欲贪愚。今得胜定及修所成。彼既永断欲贪随伏。此无始来依彼转故。二圆满陀罗尼愚。即是此中能障总持闻思慧者。解云。此实是所知障。与欲贪同体故名欲贪愚。以贪妙欲掉重散乱障定发修慧闻持等者。从所障因法以立名。以亲障闻思二慧。是彼总持所起果故。此是忘念不正知等同体所知障。解深密经及瑜伽金光明经及梁摄论等。各有二愚。大同此说。又有离业障及报障。准前知之 第四所证者。唯识论云。胜流真如。谓此真如所流教法。于余教法极为胜故。摄论第七无性释云。谓此所流教法最胜故。舍身命求此善说。不以为难。梁论释云。从真如流出正体智。正体智流出后诸智。后诸智流出大悲。大悲流出十二部经。是故名为胜流法界 第五所成行者。略有三种。一十度中成忍度行。二成禅定行。三成求法行。庄严论云。第三住能生欲界而不退禅故。余行如下辨 第六所得别果者。亦有三种。一依梁论通达胜流法界得无边法音果。二当位行果。金光明云 三地发心得难动三昧果。又下文曰。无量五神通。亦是当位所得之果。三显分位果。谓忉利天王等四果。如下文说 第七释文中亦三。初赞请分。二正说分。三重颂分。初中十颂分二。初六度闻前地余四请说。后地前中。初一庆闻心喜。次一身业两花余四语业赞述。于中初一总叹。次一别叹说法心。次一别叹所说法。后一叹为机结说。就请后四颂中。初三大众请。后一上首请。前中初一总请三地行。后二别请十度行。
  就第二正说中论为四分。一起厌行分。二厌行分。三厌分。四厌果分。此地修禅厌伏烦恼名为厌地。初入地心修起彼厌名为厌行。趣地加行起彼厌行名起厌行分。所起地初名厌行分。正住地中修八禅等名为厌分。地满足故名厌果分。又释此四分。如其次第。即是加行道无间道解脱道胜进道可知。就初分中三。初结前起后。二何等下正明十心。三菩萨以是下结行入地。就十心中。初二一对。一离过心。谓依前净戒起此深念趣禅净心。二位善心。谓依自所住大乘之法坚心不动故名猛利。次三一对。于中初二离过后一造行。离过中初一厌当来欲故名厌心。二舍现在欲故名离欲心。当来未起。但可悬厌现在交舍论名不贪。造行中谓不舍前地自分所修进起。此地胜进之行故名不退心。次三一对。于中初一离过后二成善。离过中谓此加行深伏三地所断烦恼。不令彼惑成。于过患论释云。自地烦恼不能破坏名为坚心。远师释前二地为自地。辨师释四禅四空为自地。皆恐不当。后二成善中。初成善体。后成善用。体成故出入自在名明盛心。谓净之极也。三摩跋提此云等至。即入定之名后用成故。受生自在。虽生下地不失定用。由此淳厚名为无足。此二种心。至下地满中究竟成就。下云。于禅能入能出。是明盛心成不随禅解脱力生。即此淳厚心也。下论云。彼淳厚心。此处现成故。末后二心为一对。初一离过。论名依彼生者。依欲界生也。以大智故。烦恼不污故名胜心。后一利生以大悲摄化。不断诸有故名大心。加行分竟 第二厌行分中论分三。初明厌离有为名护烦恼行。二舍狭劣心名护小乘行。三上求广大名方便摄行。又由善巧摄起入禅等行故。名方便摄行。就初中有二十句。先十句明无常观。后十明无有救者。约人显失。就初中先一句总谓如实相者。有为之法理实无常故名实相。论名命行不住者。有为诸法相续名命。迁流称行。即此不住名曰无常。别中分二。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华严经疏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