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发智论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7mb。
书籍内容:
阿毗达磨发智论二十卷
小乘论
阿毗达磨发智论二十卷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一杂蕴第一中世第一法纳息第一
世第一法七 顶二暖身见
十一见摄断 此章愿具说
云何世第一法?
答:若心心所法,为等无间,入正性离生,是谓世第一法;有作是说,若五根为等无间,入正性离生,是谓世第一法;于此义中,若心心所法,为等无间,入正性离生,是谓世第一法。
何故名世第一法?
答:如是心心所法,于余世间法,为最为胜,为长为尊,为上为妙,故名世第一法。复次如是心心所法,为等无间,舍异生性得圣性,舍邪性得正性,能入正性离生,故名世第一法。
世第一法,当言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耶?
答:应言色界系。
何故此法不应言欲界系耶?
答:非以欲界道能断盖制缠,令欲界缠不复现起,乃以色界道能断盖制缠,令欲界缠不复现起。若以欲界道能断盖制缠,令欲界缠不复现起,如是世第一法,应言欲界系;然非以欲界道能断盖制缠,令欲界缠不复现起,乃以色界道能断盖制缠,令欲界缠不复现起,是故世第一法不应言欲界系。
何故此法不应言无色界系耶?
答:入正性离生,先现观欲界苦为苦,后合现观色无色界苦为苦圣道起,先辩欲界事,后合辩色无色界事。若入正性离生,先现观无色界苦为苦,后合现观欲色界苦为苦圣道起,先辩无色界事,后合辩欲色界事,如是世第一法,应言无色界系;然入正性离生,先现观欲界苦为苦,后合现观色无色界苦为苦圣道起,先辩欲界事,后合辩色无色界事,是故世第一法,不应言无色界系。复次入无色定除去色想,非除色想,能知欲界若缘此法,起苦法智忍,即缘此法,起世第一法。
世第一法,当言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耶?
答:应言或有寻有伺,或无寻唯伺,或无寻无伺。
云何有寻有伺?
答:若依有寻有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
云何无寻唯伺?
答:若依无寻,唯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
云何无寻无伺?
答:若依无寻无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
世第一法,当言乐根相应,喜根相应,舍根相应耶?
答:应言或乐根相应,或喜根相应,或舍根相应。
云何乐根相应?
答:若依第三静虑,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
云何喜根相应?
答:若依初二静虑,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
云何舍根相应?
答:若依未至第四静虑,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
世第一法,当言一心多心耶?
答:应言一心。
何故此法非多心耶?
答:从此心心所法,无间不起余世间心,唯起出世心,若当起余世间心者,为劣为等为胜。若当劣者,应不能入正性离生。何以故?非以退道能入正性离生故。若当等者,亦不能入正性离生。何以故?先以此类道,不能入正性离生故。若当胜者,先应非世第一法,后方是世第一法。
世第一法,当言退不退耶?
答:应言不退。
何故此法定不退耶?
答:世第一法,随顺谛,趣向谛,临入谛,此彼中间,无容得起不相似心,令不得入圣谛现观。譬如壮士度河度谷度山度崖,中间无能回转彼身还至本处,或往余处,先所发起增上身行未至所趣,必不止息;世第一法,亦复如是,随顺谛,趣向谛,临入谛,此彼中间,无容得起不相似心,令不得入圣谛现观。如赡部洲,有五大河,一名殑伽,二名阎母那,三名萨洛踰,四名阿氏罗筏底,五名莫醯,如是五河,随顺大海,趣向大海,临入大海,中间无能回转彼流还至本处或往余处,彼决定能流入大海;世第一法,亦复如是,随顺谛,趣向谛,临入谛,彼此中间,无容得起不相似心,令不得入圣谛现观。复次世第一法,与苦法智忍,作等无间缘,无有一法速疾回转过于心者,可于尔时能作障碍,令不得入圣谛现观,是故此法,决定不退。
云何顶?
答:于佛法僧,生小量信。如世尊为波罗衍拏摩纳婆说:
若于佛法僧 生起微小信
儒童应知彼 名已得顶法
云何顶堕?
答:如有一类,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信佛菩提,法是善说,僧修妙行,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善施设苦谛,善施设集灭道谛。彼于异时,不亲近善士,不听闻正法,不如理作意,于已得世俗信,退没破坏,移转亡失,故名顶堕。如佛即为波罗衍拏摩纳婆说:
若人于如是 三法而退失
我说彼等类 应知名顶堕
云何煖?
答:若于正法毘奈耶中,有少信受。如世尊为马师、井宿二苾刍说:“此二愚人,离我正法及毘奈耶。譬如大地去虚空远,此二愚人,于我正法毘奈耶中,无少分煖。”
此二十句萨迦耶见,几我见,几我所见耶?
答:五我见,谓等随观色是我,受想行识是我;十五我所见,谓等随观我有色,色是我所,我在色中,我有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是我所,我在受想行识中。
若非常常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
答:边执见常见摄,见苦所断。
若常非常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
答:邪见摄,见灭所断。
若苦乐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
答:取劣法为胜,见取摄,见苦所断。
若乐苦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
答:邪见摄,见灭所断。
若不净净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
答:取劣法为胜,见取摄,见苦所断。
若净不净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
答:邪见摄。此有二种,若谓灭为不净,见灭所断;若谓道为不净,见道所断。
若非我我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
答:有身见摄,见苦所断。
若非因因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
答:非因谓因,戒禁取摄,见苦所断。
若因非因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
答:邪见摄,见集所断。
若有无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
答:邪见摄。此有四种,若谓无苦,见苦所断。若谓无集,见集所断。若谓无灭,见灭所断。若谓无道,见道所断。
若无有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
答:此非见是邪智。
杂蕴第一中智纳息第二
一智识因缘 二心念祭祀
三根用过去 疑名句文身
佛诃责六因 随眠心及断
因境断识义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阿毗达磨发智论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