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注疏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4mb。
书籍内容:

道德真经注疏
  经名:道德真经注疏。原题顾欢,疑系宋人所作。八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附录:敦煌S.4430 号残抄本。
  道德真经注疏卷之一
  吴郡征士顾欢述
  道可道#1
  注:谓经衍政教之道也。
  非常道;
  注:非自然长生之道。常道者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道也。○疏:道以虚通为义,常以湛寂得名。所谓无极大道,众生正性也。而言可道者,即是名言,谓可称之法也。虽复称可道,宜随机惬当,而有声有说,非真常凝寂之道也。常道者,不可以名言辫,不可以思虑知,妙绝希夷,理穷恍惚。故知言象之表,方契凝常真寂之道。可道可说者,非常道也。
  名可名,
  注:谓富贵尊荣高世之名也。
  非常名。
  注: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名者,当如婴兄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处石问,内虽昭昭,外如顽愚也。○疏:名者教也,前言可道,盛明於理,今言可名,次显於教,真理既绝於言象,至教亦超於声说。理既常道不可道,教亦可名非常名。欲明理教教理,不一不异也。然至道深玄,不可涯量,非无非有,不断不常,而义有抑扬,教存渐顿,所以立常以破可,故言可道非常道。至论造极,处无可无不可。故《玉京经》云:无可无不可,思与希微通。无名,天地之始;注:无名者,谓道也。道无形故不可名。始者道吐气布化,出於虚无,为天地本始也。○王曰:道虽无名,要能吐气布化,出於虚无,与天地万物作於本始也。○疏:始,本也。虚无至道,陶甄万物,二仪三景,何莫由斯。故指此无名,为物之本,无名足可言说,明矣。·
  有名,万物之母。
  注:有名谓天地,天地有形位,有阴阳,有柔刚,是其名也。万物母者,天地含气,生万物,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也。○疏:母有名迹也。重玄之道,本自无名,从本降迹,称谓斯起。所以圣人因无名立有名,寄有名诠无名者,方欲子育众生,令其归本,慈悲鞠养,有同母义。○顾曰:有名谓阴阳,无名谓常道,常道无体,故曰无名。阴阳有分,故日有名。始者取其无先,母者取其有功。无先则本不可寻,有功则其理可说,谓阴阳含气禀生万物,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故谓之母。
  常无欲,以观其妙;
  注:妙,要也。言人常能无欲,则可以观大道之要。要谓一也,一出布化,名道赞叔,明是非也。○节解曰:谓守虚无也。○疏:妙,精微也。观,照察也。其,己也。言人常能无欲无为,至虚至静者,即能近鉴己身之妙道,远鉴至理之精微也。
  常有欲,以观其激。
  注:缴,归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观世俗之所归趣也。○御曰:人生而静,天之性。感物而动,性之欲也。若常守清静,解心释神#2,反照正性,则观乎妙本矣。○疏:言人不能无为恬淡,观妙守真,妄起贪求,肆情染滞者,适见世境之有,未体即有之空,所以不察妙理之精微,唯睹死生之归趣。前明无名有名之优劣,此显有欲无欲之胜负。○张曰:上达之人,取舍情夷,清虚无欲,神情照察,得道之微妙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注:两者谓有欲无欲也。同出者,同出人之心也。异名者,所名各异也。无欲者长存,有欲者亡身。○疏:夫所观之境唯一,能观之智有殊,二观既其不同,缴妙所以名异。
  同谓之玄。
  注:玄者,天也。言有欲之人,与无欲之人,同受气於天也。○疏:玄者深远之义,亦是不滞之名,有无二心,原乎一道,同出异名。异名一道,谓之深远。深远之玄,理归无滞。既不滞有,又不滞无,二俱不滞,故谓之玄。
  玄之又玄,
  注:天中复有天也。言禀气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则生贤圣,得错乱浊厚,则生贪淫也。○疏:有欲之人,唯滞於有,无欲之士,又滞於无,故说一玄以遣双执。又恐行者滞於此玄,今说又玄,更祛后病。既而非但不滞於滞,亦乃不滞於不滞,此则遣之又遣,故日玄之又玄。○顾曰:虽同禀气於天,盖人有高卑,气有清浊,天弥高弥清,地逾卑逾浊。人禀得清气者,则为贤智,禀得浊气者,则为凡愚。贤智无欲,观见其妙。凡愚有欲,观见其缴,自然有此。
  众妙之门。
  注:能知天中复有天,禀气有厚薄,人能除情去欲,守於中和,是谓知道之门也。○疏:门,法门也。前以一中之玄,遣二偏之双执,二偏之病既除,一中之药还遣,唯药与病一时俱消,此乃妙极精微,穷理尽性,岂唯群圣之户牖,抑亦众妙之法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注:自扬己美,使彰显也。
  斯恶已;
  注:有危亡也。○疏:天下者,世间之总名也,美,悦爱也。《上元经》云:诸天之下,诸地之上,其中人物,名日世间。言一切苍生,莫不耽滞诸尘,妄起美恶,违其心者,遂起僧嫌,名之为恶。顺其意者,必生爱染,名之为美。不知诸法即有即空,美恶既空,何憎何爱。故《庄子》云:毛墙丽姬,人之所美,鱼见之深入,乌见之高飞。又云: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以斯而验,岂有美恶哉。故知世间执美为美者,此即恶矣。○顾曰:一切众生,皆知耽美前境,五欲声色等诸尘为美,美之不息,必以身为患,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注:有功名也。
  斯不善已。
  注:人所争也。○疏:凡鄙之流,迷於真理,非但耽淫声色,抑亦贪着名誉,求名丧身,利己害物,不知名善举体虚妄,故下文云名与身孰亲。《庄子》云:为善无近名,又云其所矜惜,无非名善,是知矜名执善於理不臧,唯当忘善恶而居中,方会无为之致也。○罗曰:人之受形,皆智爱形而食名,其所食惜,无非名善。此善无善,不免诸苦,名虽称遂,何益於己。
  有无相生,
  注:见有而为无也。○疏:有无二名,相因而立,推穷理性,即体而空,既知有无相生,足明万法无实。○ 王日:嗜欲为有心,清虚为无心。
  难易相成,
  注:见难而为易也。○疏:空心慧观,无易无难,分别执情,有难有易,是知难易二法相互而成。○王曰:抑性为难,从情则易,抑易从难则善,舍难从易则凶,凶悖外显,故日相成。
  长短相形,
  注:见短而为长也。○疏:以长形长则无长,以短比短则无短。故日长短相形而有也。○王曰:自是为长,非物为短,他亦自是而非彼。
  高下相倾,
  注:见高而为下。○疏:倾,夺也。夫有高即有下,无下即无高,何者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道德真经注疏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