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作品04_流浪者之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流浪者之歌
著者:[德国]赫尔曼·黑塞
译者:徐进夫
责任编辑:陈启甸 王倩怡
特约编辑:刘文莉 张 楠
装帧设计:灵动视线
监制:吴 昊
目录
版权信息
译序
黑塞的生平和《流浪者之歌》
黑塞主要作品表
黑塞年谱
流浪者之歌第一部分
婆罗门之子
入山苦修
大觉世尊
幡然省悟
流浪者之歌第二部分
青楼艳妓
随俗浮沉
生死轮回
观河听水
渡人自渡
父子冤家
字真言
声闻之人
译序
译者拿到这本书的英译本后,即到几家图书馆查了一下,结果发现,它已有多个中译本了,本来不想多此一举了,但后来在旧书摊陆续看到上述这个译本,于是买回细细读了一遍,感到它是一本好书,写得非常深刻,可见作者是一位颇有功力的人(此处指其内容而言)。而这些中译本,也都各有所长、各擅其美,唯美中不足的是,仍有若干地方,与原旨似有出入,因而认为:既是一本好书,且译文仍有改进的余地,那么,不但可以重译,而且值得重译,乃至重读了。于是,就不揣浅陋,决定重译了。
本来,翻译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最忌插科打诨,加上译注,是很不知趣的事,但这是一本哲理小说,有些术语如果照本宣科,不加解释,一般读者恐有不知所云而有隔靴搔痒之憾;为免此憾,于是将若干专门用语,特别是有关印度教和佛教且含义深奥者加以译注。此种工作,详略繁简之间,颇难取舍抉择。太略,则语焉不详,不如不注;太繁,则不但喧宾夺主,且牵枝引蔓,愈注问题愈多,愈是纠缠不清,愈是有碍文学欣赏之乐,吃力而不讨好,自然不在话下。但也不可因噎废食,繁简问题,只好凭译者的估计和资料所及“酌情办理”了。好的是,注语不夹杂于本文之中,根基深厚的高明读者,不妨略而不阅。
又,印度经典中的人名地名,皆有象征或表意的作用,与其上下文皆有密切的关系,故而书中几个主要角色和少数几个地方的名字,也一并略注了。又,书中各种专门术语和人名、地名,皆取中文已经译出且较流行的译语,不但避免“标新立异”,且可使熟悉旧有译语的读者有“如数家珍”而无生疏之感。
译完本书第一部分之后,深深感到,一般读者,对于主角悉达多,见了大觉世尊,对他的教义和神采,既然十分敬佩,为何却又离他而去,这种动向,也许不知所云,读到此处,难免有些大惑不解;为解此惑,译者一时心血来潮,遂不掩丑拙,唠唠叨叨,在第一部分后面的译注之后添了一段蛇足,做了一个不合禅学要求的解说,在明眼人看来,这叫作“佛头着粪”,其过弥天!高明读者看了,或许会觉可笑;但为了一般读者,译者也就只有担承罪过,请求高明见谅并略而不阅了。
又,原拟在相关章节部分,加以点睛或点题式的“注语”,但觉上面所述那些译注和解说已够令人讨厌和不耐了,如再唠叨下去,那可真的要自讨没趣了,因此决定,还是漂亮些自动省了的好。
本书原以主角“悉达多”(Siddhartha)之名为书名,但因此名原系释迦牟尼出家之前的名字——通常略译为“悉达太子”——而在本书之中所指,又因另有其人,且皆为一般读者所不知,故而皆为中译者所不取。有些中译本译为“悉达多求道记”。此名甚美,颇有令人“想入非非”的“罗曼蒂克”意味,但译者觉得,美则美矣,惜与原作的根本精神不符,有失忠实,而忠实为译事信达雅或真善美三德之首,不可忽视,何况太泛?不知读者以为然否?
至于本书的作者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不但早已成了世界文坛巨人,而且甚受中国读者所欢迎,他的作品,在这一系列文集中的介绍,已经不知凡几,故而译者也不想在此再加赘述了;就以欣赏这本译作而言,我们只要知道他对印度的思想、生活和东方的佛教,尤其是中国的老庄和禅,不但至为激赏,而且还有相当高明的见地和深刻的体验,也就够了。因为,有了这个认识,读时就不致看走眼了。读者看了本书之后,当有同感,单凭文学的构思和想象,是绝对写不出如此老到的作品来的。
不用说,本译对于在它之前的译本,自有若干借鉴之处,译者谨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和敬意。
徐进夫 谨识
黑塞的生平和《流浪者之歌》
1877年7月2日黑塞出生于德国南部席瓦本地方的小镇卡尔夫,父母都信仰虔诚,他是次子。席瓦本地方曾产生过伟大的剧作家席拉,以童话闻名的赫夫,与以诗人扬名天下的赫尔达林和梅里克。这个文人辈出的地方,自古以来政治较为落后,但在文学、哲学以及神学的精神领域中却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父亲约翰涅槃斯·黑塞是巴鲁特地区的俄裔德人,和母亲的祖父赫尔曼·肯德尔特一样,青年时代参加瑞士的传道团前往印度传道,后因健康欠佳而回国,担任肯德尔特的助手,从事宗教书籍的出版。不久,和肯德尔特的女儿,当时是未亡人的玛丽结婚。母亲是法裔瑞士人,具有音乐才华,感受力敏锐。父亲聪明而善良,给人求道者的孤独感觉。继承父母血统的黑塞,幼小时即对音乐感兴趣,后来也追求宗教思想,不仅对希腊、拉丁的思想,甚至对印度、中国的智慧,以及日本的禅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说其来有自。
4岁时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迁居到瑞士的巴塞尔市。在巴塞尔,家的后面就是广袤的原野,在接近大自然,和动物、植物交朋友的同时,也帮助他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未来的诗人——黑塞早在这样的环境中打好了根基。1886年,一家人再度回到德国的卡尔夫。黑塞9岁时进入拉丁语学校就读。
想要继承父亲的圣职,成为优秀的牧师,就必须参加每年夏天在威尔丁堡州举行的“州试”。为突破这个难关,黑塞被送到第一流的杜宾根拉丁语学校。通过州试的人允许到有传统的墨尔布隆神学预备学校求学,而且能以公费资格进入大学,并保证日后可以终身担任牧师这项圣职。
1891年7月,黑塞14岁,果然通过了州试,9月进入墨尔布隆神学预备学校,开始过寄宿生的生活。这在《在轮下》(心灵的归宿)中有详细的叙述。入学后不久,他受到自己“内部刮起的暴风”所袭击,逃出宿舍,结果当然是告别了神学校。这是因为他产生了“除了做诗人之外,别的什么也不做”的强烈欲望。
黑塞对青春的困惑与流浪于焉开始。在神学预备学校之后,转读高级中学,然后又遭禁闭和退学,于是又到商店当学徒,在机械工厂见习,有4年多的时间辗转更换工作,但不论做任何事都不顺利。虽然如此,他没有放弃 ............

书籍插图:
书籍《黑塞作品04_流浪者之歌》 - 插图1
书籍《黑塞作品04_流浪者之歌》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黑塞作品04_流浪者之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