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针刺术_旋转补泻古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章 历史源流
第二章 独特的取穴配穴法
第三章 验证经典
第四章 内科疾病
第五章 妇科疾病
第六章 皮肤科疾病
第七章 外科疾病
第八章 五官科疾病
第一章 历史源流
在中国古代数学中,“天元术”是一种用数学符号列方程式的方法,“立天元一为某某”,就是“设X为某某”的意思。若加上“地元”“人元”“物元”等多元概念,就是今日代数中的多元方程式。这在金代李冶的《测圆海镜》中有详细记载。
无独有偶,在中医古籍《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学说中,也出现了“天元”概念。并且《黄帝内经》的运气七篇还指出,远古曾有《太始天元册》一书。而《太始天元册》是一部与天文观象有关的书籍,那么天文与“天元”有何关系?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数学卷》指出:“如果说古代希腊以后的西方古典天文学是以构建天体运动之几何模型为其特征,则传统中国数理天文学的特点就是数值计算”“这些数值算法,通常是一些多项式代数方程”。这就是说,在古代中国,“天元”是可以用于天文历算的。那“天元”与人体生理病理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中国古代天文历算的特点是:在不知天体结构几何模型及某一天体运动的动力学机制的情况下,只是通过长期的观察数据,构造相应的多项式代数方程,来实现准确预报其运动周期的。
如果说西医解剖学、组织学、分子生物学等是以“立体几何模型式”方法来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话,那么传统中医学最早就是以“多项式代数方程式”理念来探讨人体生理、病理本质的。
天元针灸理论认为:在缺乏精确的人体解剖学、组织学支持的情况下,《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学说引进“天元”概念,并且将六气纳入“六元”,三阴三阳赋予“阴阳之气各有多少”的定量数值理念,建立起“多元”之六气制衡体系。其目的,除希望建立演算自然界气候变化周期之方法外,还有运用多元代数方程式理念来较为准确地揆度人体气血运行规律的思想。
正因为中医有“代数式”的“天元”理念,直至今日,尽管现代医学在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已深入发展,而中医学在缺少这些学科支持的情况下,仍能在人体医疗实践活动中生生不息。
本书以“天元”立论研究针灸技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络系统可能是古人为了揆度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及掌握自然界五运六气变化规律对人体的影响,而借鉴天文历算原理,用“天元”代数方法建立的可“究天人之际”的“多元方程式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在解开人体、天体大平衡这一多元代数方程式的道路上,证明经络系统的存在是第一步。退而求其次,假设经络系统存在,那么人体十二经脉之间的差异性就存在。十二经脉之间差异性的存在必定会反应在十二经脉的补泻效果上。如果证明了十二经脉的确有补泻效应,也就完成了证明经络系统存在的最基础一步。而补泻效应是通过补泻手法来实现的。
旋转补泻手法是通过捻转针体来达到补泻目的的一种针刺补泻手法,是将毫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指和中、示二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
旋转补泻的操作方法有两种:一是“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为泻法”。另一种是以“左转时角度大,用力重者为补;右转时角度大,用力重者为泻”。
本书研究的旋转补泻手法是后者:左转时角度大,用力重者为补;右转时角度大,用力重者为泻。这是因为,第一种旋转补泻手法实际上是一种复合补泻手法,即不单纯以捻转为补泻手段,其中也夹杂了操作时间、捻转频率等与刺激强度有关的补泻手段。而多因素的补泻手法不利于操作的客观化,也容易干扰观察结果。第二种旋转补泻手法,是旋转补泻手法的最基本方法或“最小单元”,是一种单一刺激因素的补泻手法,有利于客观化操作,也容易观察其治疗结果,同时更贴近元、明时期之针刺古法。
无论对于针灸的初学者,还是习惯于其他针刺补泻手法的高年资临床工作者来说,旋转补泻手法能产生补泻效应,是让人匪夷所思的。因为历代针灸医家对其补泻原理解释甚少,大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仅仅依靠不同方向捻转针体来达到补泻目的这一方法,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以至于让人难以置信。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深入讨论一下旋转补泻手法可以达到补虚泻实进而调平阴阳的可能性,以便于更好地指导针刺临床实践。
一、旋转补泻手法理论溯源
以针体的捻转方向来区分补法和泻法,在《黄帝内经》中没有明确记载。《针经指南·标幽赋》中说:“迎夺右而泻凉,随济左而补暖”,这是将捻转针体区分为左右的较早记载。
“左转”的操作方法是捻针时拇指向前、示指向后转,为补;“右转”是指捻针时示指向前、拇指向后转,为泻。这种方法在元、明时期的针刺法中应用很广。
实际上,旋转补泻手法之“左转”就是针体在顺时针方向的快速运动,“右转”是针体在逆时针方向的快速运动。那么为何通过针体的顺、逆时针方向快速运动可以产生调平阴阳的补泻效果呢?
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者”,旋转补泻手法的产生与我国古代天文学思想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一)天体之“左旋”“右旋”是阴阳之本
恒星每天何以自东向西运行?相对于恒星来说,日、月和五大行星缘何自西向东移动?而太阳又为何东升西落?古人一直在思考、探索这些问题,如《庄子·天运》篇说:“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形成了相关的宇宙理论。《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这些都是运用一种叫做“盖天说”的宇宙理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
盖天说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较为盛行,《黄帝内经》的其他一些篇章中也涉及到“盖天说”理论,如《素问·阴阳离合论》所说的“天覆地载”,就是盖天说的“方地如车,圆天为盖”的宇宙结构图景。
盖天说认为恒星镶嵌在天穹上,当天穹转动时,全体恒星也就随着运转。日、月和五大恒星则仅仅是依附,并不在天穹内壁,它们对于天穹来说,有其独特的运动规律。
如《晋书·天文志》中所说:“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譬之于蚁,行磨石之上, ............

书籍插图:
书籍《天元针刺术_旋转补泻古法》 - 插图1
书籍《天元针刺术_旋转补泻古法》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天元针刺术_旋转补泻古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