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第五年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京都第五年
苏枕书
豆瓣阅读 出品
中信出版社
目录
1 初来
2 源氏物语、枕草子、川端康成
3 京女与京男
4 和尚
5 传教者
6 新兴宗教
7 友人帐
8 爬山
1 初来
2008年,日本NHK电视台年度历史剧《笃姬》大热。那时候我大三,每周追看。下半年,我到北京,独自租住南城一处小屋。生活混沌懵懂,诸事不定,对周围的声音相当敏感,记住了《笃姬》里一句台词:“女子之道,乃是独路,半途折返,是为耻辱。”不记得当时究竟是怎样下的决心,打算要去日本读研。也许是对自己的行动力太怀疑,认为自己应该积极争取眼下就想做的事。几番周折,2009年9月20日,我来到了京都。当天的日记说,鸭川流水很美,黄昏的天空很美丽,看到很多乌鸦。夜里秋虫唧唧,邻居院内有木槿和南天竹。学校围墙外有桂花,香气浓郁。夜里睡在有蔺草香气的榻榻米上,如在浮海中晃荡不止。
2008年的《笃姬》,那时候宫崎葵也很年轻。
此前在国内太匆忙,没有申请到学校的会馆,来了只有租房。京都有很多租房公司,学校周围的几家常有中国人打工,帮助刚来的、语言还不足以交流的留学生。外国人租房通常需要日本的保证人。留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留学生中心申请学校担保,需要指导教授签字盖章。我当时找的房子不需要担保,房东渡边先生继承了外祖母的产业,名下有八处用作租赁的房产,价格便宜,很适合留学生。渡边本人曾留学美国,对留学生很关照,手续方面也多有通融。新居在一座小木楼的二层,新铺的榻榻米,卧室六叠,客厅四叠,厨房、卫生间各一叠,公用浴室需投币,一百日元八分钟。
第二天,我原计划到区役所办理外国人入境手续、国民健康保险,这样才能申请银行卡,办手机。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邻居试探着跟我打招呼,问我是不是新来的,然后告诉我这几天是日本的法定休息日,区役所不工作。
小楼有八间屋子,除我之外还有五户人家。跟我打招呼的是一对中国情侣,来日本已经好几年。在他们的介绍下,我知道楼里还住了一户单身日本青年、一对武汉来的夫妇、一位上海女生、一位上海男生。
“总之,你今天办不了什么手续,只能去买买日用品了。”这对情侣说。男人是朝鲜族,女人来自广州。他们的友好让我很感动。
自行车、书柜、桌椅都从学校旁边的二手店买到了。学校往西一公里,鸭川之畔,有一家很大的卖场,其余用品都可在那里置办。一切太新鲜,太陌生,日头显得特别漫长。卖场到家有两公里多,来回几趟,才刚到中午。在超市熟悉蔬果物价,当时日元汇率很高,100日元兑8.3元人民币。番茄两个300日元,25块。黄瓜三条200日元,16块。苹果一个100日元,8块。四分之一颗白菜150日元,12块。我大致这样算着,回想此前在北京独居时积累的物价经验,果然体会到很大的差距。这种凡事要换算人民币的习惯,大概一个月后消失了。并且这四年间,不断认识到北京物价上涨的速度,有些物品的价格和日本已经没有区别,甚至更昂贵。那正是洋梨、早生蜜柑、奈良柿的季节,都很好吃。
再说那几天的休息日,分别是敬老日、国民休息日、秋分日。敬老日是九月第三个周一。当年的敬老日与秋分日之间刚好隔了一天,为照顾大家的心情,这中间的一天就被规定为特殊的“国民休息日”。下一次这样的好事,就要等到2015年了。秋分前后一周,是祭扫祖先的日子,叫做“秋彼岸”。其时盛开的石蒜花,遍布日本各地,屋后田间,山野河原,十分美丽。小林一茶在长女阿聪死后三十五日到墓前祭拜,有句云:“秋风呀,撕碎红花。”供在墓前的还有红豆团子,春天的叫牡丹饼,秋天的叫萩饼。萩即胡枝子,初秋开放,星星点点,有红白二色,花枝柔长。住处附近有一座天台宗寺庙,叫真如堂。那里很晚才关门,可以乘月散步,坡度和缓的石阶上经常蹲着几只猫。寺内有很多胡枝子,簇拥着青苔斑驳的石灯。寺庙旁有很大一块墓地,林立的石碑布满小山坡。
真如堂的胡枝子。
手续办得很顺利。一周后,我有了手机,夏普最普通的款式,摄像头像素很低。我试图拍几张照片,但效果最好的只是蓝天白云而已。我见到了指导教授,五十多岁,戴一副玳瑁眼镜,肚皮开始发福。他门下还有一位中国男学生。我们一起在老师研究室见面。坐电梯下楼时,我们小声用中文交流了几句。教授面无表情说:“你们来了日本,就要多用日语交流。”我们噤声。他带我们到教务处转了一圈,留下一句:“好好享受京都的秋天。”就径自走了。他是大阪人,有浓重的大阪口音。
开学后,课上见到了一位女助教,姓小野。一位东京来的师兄,姓唐泽。两位韩国学生,男生姓朴,女生姓金,他们的导师是另一位年轻的副教授。小野助教温柔娴静,脸上总有笑意,眼睛明亮,膝盖铺一块毛毯,声音很轻,也有浓重的关西腔。唐泽师兄小声说,这是真正大小姐,京都某某材料企业总裁的长女。朴师兄有很好的肌肉,线条明显,留学前曾在韩国海军后勤处服役。他问我:“你知道哈尔滨以前是韩国的吗?”我惊讶,此前对于韩国人的种种传闻,我并未取信,因为没有亲自沟通,总疑心是些夸张放大的言论。他见我不回答,笑道:“哈尔滨市中心广场上,有一座韩国人的纪念碑。”我没有去过哈尔滨,也没听说过这样的纪念碑:“我不知道。”朴师兄道:“我老家以前在中国,家谱上说的。”课后我上网查询他说的纪念碑,并无任何线索。问了一位哈尔滨朋友,她暴怒道:“让他到我跟前把话重复一遍,抽死他。”
小野助教请我在学校咖啡馆喝东西。问我房子租在哪里,生活可习惯,有无意愿读博,等等。我搜肠刮肚说着敬语,想必错误百出。她温柔笑道:“跟我讲话,不要用敬语的。我不讲究。”“跟老师呢?”“最好用,但是你是外国人,不用完全没事。”吃完东西,我想付钱,她极力阻挡:“我是前辈,必须我给。”那是我和小野距离最近的一次,后来我们再也没有单独共处过。
桂花的香气持续了很久,每天从学校回家,外墙一排桂树浓香四溢。我跟日本同学讲起来,他们一致反应是:好闻是好闻,但是太浓烈了。唐泽师兄形容:“香得像被人打了一巴掌。”后来我渐渐认识到,在日本的审美中,瑞香、栀子、桂花,都属于香气过于浓烈的,不宜近观。他们更欣赏胡枝子、石竹、桔梗这些低调的植物。
学院有个专门面向留学生的独立机构,只有一位指 ............

书籍插图:
书籍《京都第五年》 - 插图1
书籍《京都第五年》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京都第五年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