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41854巴黎圣母院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1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导 读
王 蓉/文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在法国文学史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誉,被称为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
他的一生跨过了5/6个19世纪,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灭亡和波旁王朝的复辟,七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拿破仑的第三政变和第二帝国的覆灭,普法战争、巴黎公社,一直到第三次共和国的成立,雨果都亲眼见证。从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雨果用诗歌、小说和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瑰丽多姿的法国历史纵横画面。
1802年,雨果生于法国东部的贝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头衔,是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
雨果天资聪慧,9岁就开始写诗,10岁到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17岁在“百花诗赛”中获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以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
不过随着年龄渐长,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渐渐成为拥护民主、独立的共和主义者。
19世纪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是在和传统古典主义的激烈斗争中萌发壮大的。
1826年,雨果和浪漫派文艺青年缪塞、大仲马等组织“第二文社”,开始明确反对伪古典主义。
1827年,他的诗歌中开始出现了歌颂拿破仑、反对复辟王朝的主题。同年,他发表了著名的《〈克伦威尔〉序》。文中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宣扬了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对照的原则。这篇序言是声讨伪古典主义的檄文,成为浪漫主义的重要宣言,在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一时期雨果还创作了诗歌《东方吟》、《黄昏之歌》和《光与影》,剧本《爱尔那尼》等。
1828年初,雨果就开始酝酿《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直到1830年七月革命爆发当天,在波旁王朝垮台的欢呼声中,他才开始正式动笔创作,并于1831年2月出版。小说以15世纪末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以一个吉卜赛女郎的经历为中心,描写教会人士、皇室军官以及下层人民的生活和当时的历史风貌。
雨果说:“这是15世纪巴黎的一幅风景画”。在小说中,中世纪的民间节日,上演圣迹剧,推选狂人教皇等古风得到细致描绘,特殊的流浪人群体,在街头和广场上耸立的绞刑架、风靡全城的巫术和炼金术、宗教享有的特权、隐藏在幕后却无处不在的国王都得到一一再现。
雨果为自己揭秘的创作《巴黎圣母院》之动机也很浪漫和富有戏剧性。1831年3月,他在《巴黎圣母院》的《原序》中说:几年前,当本书作者去参观,或者不如说去膜拜圣母院的时候,在那两座钟塔之间隐蔽的暗角里,发现墙上有这样一个可怕的单词:ANARKH(注:希腊语,意为命运)。这几个由于年深日久而发黑,并且重重地刻进石墙里的大写字母,这些字母所包含的悲惨、宿命的意味,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他的思绪不停地飞舞和猜测这痛苦的灵魂会属于谁,他为什么非要把这个惨烈甚至罪恶的印记留在这座古老教堂的塔顶之后才肯离开人世……因着这个单词,作者写下了这部作品。
1841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法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术团体,成立于1634年3月31日)院士。在受衔演说中,雨果表示拥护君主立宪制。
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反革命政变,宣布帝制,雨果对其政派发表宣言反抗,波拿巴实施恐怖手段,对反抗者进行无情镇压,雨果被迫流亡国外长达19年!流亡期间,雨果最重要的作品是《悲惨世界》。同一时期的另外两部长篇小说《海上劳工》和《笑面人》也很著名。他死后葬于巴黎的先贤祠中。
1482年1月6日,巴黎沉浸在“狂人节”的欢乐气氛中。在司法官场上,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带着一头会耍杂技的小羊在街头卖艺,她以动人的美貌和婀娜的舞姿博得了众人的赞赏,掌声热烈,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着成群的观众。在密集的人群中,只有一个中年男子阴沉着脸孔,发出了几句不祥的诅咒,使少女不寒而栗。他就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他自幼受教会教育的熏陶,怀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年纪轻轻即成为教会的头面人物和博闻强识的学者。他蛰居斗室,研究炼金术,过着清苦的禁欲生活,拒绝一切世俗的欢乐与享受,永远以一副令人望而生畏的冷漠神情出现在公众面前。16年前,他出于怜悯收养了一个被人遗弃在圣母院门前的畸形儿,取名为卡西莫多。这个丑儿自从来到世间,就饱尝屈辱和蔑视。他把副主教当作唯一的亲人,对他感恩戴德,唯命是从。卡西莫多长大后,做了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
一天,克洛德发现了在广场上翩翩起舞的爱斯梅拉达,立刻为她那天下无双的姿色所倾倒。他想完全占有她,但他常年以来恪守着“情欲即罪恶、情欲将毁灭人的灵魂”的教义,并且明确地意识到,这种无法抗拒的爱欲必将把他带向可怕的深渊。他千方百计地想使自己忘掉她,却全然无济于事。他为自己选了两条路:要么不惜一切地占有她,要么就置她于死地,仅仅为了求得自己灵魂的安宁。至此,一连串阴谋毒计和毁灭开始生发。
有人把《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海上劳工》称之为雨果的命运三部曲,分别是教义的宿命、法律的宿命和物质的宿命。
正如雨果在《海上劳工》的序言中指出:“宗教、社会、自然是人类三大斗争对象;这三者同时也是人类的三大需要……有三种宿命压在人类身上:教义的宿命、法律的宿命和物质的宿命。”《巴黎圣母院》里教义的宿命最直接的参照者就是克洛德。这位虔诚的教士恪守着宗教禁欲主义的生活,直到他遇到他心中的“尤物”爱斯梅拉达。但他不懂爱,而且深知他不能去爱,但“爱”并不受他主观控制。于是,就像很多学者认为的那样,在教义和人性的夹击下,他那“畸形、邪恶”的爱最终导致了爱斯梅拉达的毁灭。而他自己,以及长相丑陋内心却无比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同样也成了教义的牺牲品。在这三人的背后,是控制那个时代大多数人思想的愚昧的黑暗势力。或许通篇就是雨果所说的人在教义的主宰下“悲哀与不幸”的“宿命”。
但当爱斯梅拉达辩白呼喊无用要被处以刑罚之时,吉卜赛街的流浪人毫不畏惧地组织起来前往巴黎圣母院奋勇抢救,卡西莫多依然毫不畏惧拼死保护— ............

书籍插图:
书籍《96041854巴黎圣母院》 - 插图1
书籍《96041854巴黎圣母院》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96041854巴黎圣母院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