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语文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编序
就如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我国唐宋古文复兴运动一样,复古或回到过去,有时恰恰是前进的一种曲折方式。近年来,随着近现代文史书籍的大量出版,国人得以重新发现一个“新”的民国,发现那段看似纷乱的历史中,其实蕴含不少跨时代的历史价值。因此,重新解读民国、了解民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文化思潮,出版界也因此出现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民国热。
与此同时,很多人对当今僵化的应试教育产生质疑,对现行的中小学教材日益不满,反思问题的关键,以期早日改良。当这个教育界的小潮流与重新发现民国的社会大潮流合二为一时,很多读者便开始关注起民国时期的教育来。
民国时期,由于政治鼎革,民气初生,国民自有一股质朴的风度,所以有一阶段社会文明发展迅猛,人才辈出,出版业也较为繁荣。那时学校教科书的出版非常兴盛,很多民营出版机构纷纷加入出版教科书的竞争行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开明书店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很多当时的权威学者、思想大家也投入到编写中小学教材的工作中来,因此当时的教科书质量普遍相当高,对青少年的教养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直至今天,很多老一辈民国人,对当年上学时使用的课本还念念不忘。
前几年,民国小学语文课本《开明国语课本》重新出版,许多家长买来给孩子当课外书,结果大受欢迎,说明优秀老课本具有超越时空的当代价值。不少学者认为,那个时期的中学生的实际综合素质,要超过现在的普通大学生不少,这一点从当年中学语文教材选文之经典恰当上,也有充分的体现。
有鉴于此,我们组织策划这本民国中学语文选粹,精选民国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融汇于一书,给读者呈上一部《民国语文》。希望读者借此比较思考,以古鉴今,得到一些有用的启迪。
我们在挑选文章时,尽可能选择近年来教材中未收入,但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塑造公民观念具有较高价值的典范文章,以便最大程度地体现时代差异性。因此,在现行语文教材中多次出现的经典文章,本书原则上不再收入。由于现行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范文与民国时期大体相同,所以,本书选文以语体文为主,不再收入古代文言文,只酌情收入少许近现代作家所写的文言名篇。另外,为了更全面地体现民国的时代精神,本书还特别收入几篇虽未选入当时的知名教材版本,但却影响深远,很值得国民一读的传世文章。
本书所选文章皆出自大家之手,内容博雅、文字清通,适合随时翻阅,细细品读,编者还精心为每篇文章加上了题解和延伸阅读,提升阅读趣味,以利读者快速掌握文章要旨。
“语文”者,与其说是学校的一个课目,不如说是国家语言文字之典范也。语文教育的目的,除了语言文字的教育,也必不可少要起到培养公民观念、教化国民道德的作用。本书不是一本单纯的课本式语文书,而是一部更广意义上的“国民语文”。因为选文经典恰当,体现民国时期本国语文之典范,展示出清新自在的“民国风范”,所以,本书除了是青年学子的公民语文素养经典读本,也是大众自我通识教育的一本好书。
阅读此书,在窥见别样语文、感受民国范儿的同时,若读者还因此产生深入了解民国人文历史的愿望,编者将荣幸之至。由于编者所掌握的资料有限,书中可能存在不少纰漏,希望读者不吝赐教,以便我们再版时改正。
是为序。
作者小传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也是我国现代自由主义的领军人,影响巨大。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教育家,历史学家。1914年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肄业后进入北京大学文科,成为蔡元培的学生。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与傅斯年、徐彦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同年,当选为北京学生界代表,到上海参加全国学联成立大会。五四运动时是著名的学生领袖,亲笔起草了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幼年时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他聪颖过人,“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884年中秀才。1889年中举人,被誉为“岭南奇才”。1890年入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购得《瀛环志略》,始知世界有五大洲各国。同年8月,拜康有为为师。1891年入读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自称“生平知有学自兹始”。后来,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省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七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撰写《国史大纲》,采取绵延的观点了解历史之流,坚持国人必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以激发对本国历史文化爱惜保护之热情与挚意,阐扬民族文化史观,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6年移居台湾,1990年在台北逝世。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的陋俗有透彻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民国语文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