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趟民国II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Copyright © 2015 by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作品版权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去趟民国.Ⅱ/刘仰东编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10
ISBN 978-7-108-05435-7
Ⅰ.①去… Ⅱ.①刘… Ⅲ.①社会生活-中国-民国 Ⅳ.①D693.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182279号
责任编辑 徐国强
装帧设计 蔡立国
责任印制 徐 方
出版发行
三联书店
(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网 址 www.sdxjpc.com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铭传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 2015年10月北京第1版
2015年10月北京第1次印刷
开 本 635毫米×965毫米 1/16 印张18
字 数 242千字
印 数 00,001-15,000册
定 价 36.00元
(印装查询:01064002715;邮购查询:01084010542)
刘仰东,祖籍辽,生于呼和浩特,在北京长大。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清史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协文史馆研究员。著有《红底金字: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孩子》《去趟民国》等。
封面照片:
抗战期间,冯玉祥在重庆习字。背后是他手书的隶书对联“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他借用明朝的典故来嘲讽自己无所事事的境况。
目录
自序
1.男女
2.饮食
3.穿戴
4.居所
5.出行
6.家境
7.家事
8.癖好
9.做派
10.性情
11.聚会
12.玩乐
13.交游
14.恩怨
自序
《去趟民国》出版后,果然如作者在序言中所料,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心。但两年间印了五次,是我没有料到的。不管怎么说,这给了作者接着写下去的底气,因为《去趟民国》完稿时,我就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去趟民国·自序》中提到的体例、框架和设想,依然适用于这本书,如“没有头尾,没有章节,没有次序”,写的是“私人生活的某些侧面、片段、细节”,“素材大多取自回忆录、日记、书信等原始资料”,可以从任何一页、在任何场合翻阅等等;又如“我们想尽力去做的,是让读者读一本好看的书,知道一些好玩的故事,领略一点当年的风情”。不妨再添一句:当中的一些事例,或许能颠覆当前社会对某些民国人物模式化的印象。
这本书里引用了周作人上世纪20年代所写的一段文字,今天看来仍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写作状态:“我本来不是诗人,亦非文士,文字涂写,全是游戏——或者更好说是玩耍。平常说起游戏,总含有多少不诚实的风雅和故意的玩笑的意味,这也是我所不喜欢的……我于这玩之外别无工作,玩就是我的工作,虽然此外还有日常的苦工,驮砖瓦的驴似的日程。驮砖瓦的结果是有一口草吃,玩则是一无所得,只有差不多的劳碌,但是一切的愉快就在这里。”我如今的工作是围着文史资料转,其实也近乎于围着民国的历史或民国史的某些方面转,因而写这本书,对我来说既是游戏,也是工作,或者如知堂所言,可以在两者之间画等号。
我一直在和读过《去趟民国》的朋友重复一句话:“这本书是写着玩儿的。”也愿意读者抱看着玩儿的心态来翻这本书。话又说回来,既然是写历史,即便图的是一个乐和,也不能不说,在这些碎片化的故事和记述的背后,隐含着种种让人一唱三叹的历史风情以及肃穆庄重的历史论题,识者自能体悟和明辨。
三联书店郑勇、徐国强先生对本书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人民出版社马长虹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王鹤杰先生对书稿提出了许多高见,专此一并致谢。
刘仰东
2014年10月10日
1.男女
诗人牛汉1978年受命为《新文学史料》组稿,曾多次独自采访萧军。牛汉晚年回忆:“我曾经问过萧红和鲁迅的关系。我问:萧红和鲁迅很近,接触很多,但到日本以后为什么没给鲁迅写过一封信?萧军说:是鲁迅和萧红商定萧红去日本后不写信的。鲁迅病重死了,她就立即赶回来了。但我还是觉得,萧红走后不写信,是不正常的,可以说明,她和鲁迅不是一般的关系。从萧军的口气也证明,萧红跟鲁迅的关系不一般。”
“九一八”事变后,马君武曾以“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的诗句讥讽张学良。其实马君武也没闲着。马任广西大学校长时,将桂剧四名旦之一的小金凤收为义女,并给她改了一个很雅致的名字——尹羲。马每夜必到南华剧场包厢,观义女演出。也有人写诗记马氏:“词赋功名恨影过,英雄垂暮意如何。风流契女多情甚,频向厢房送眼波。”抗战爆发后,国情较“九一八”事变更危在旦夕,马去武汉出席国民参政会,在火车上赋诗诉与尹羲离别之苦:“百看不厌古时装,刚健婀娜两擅长。为使梦魂能见汝,倚车酣睡过衡阳。”尽管衡阳和沈阳之间差之数千里,马君武也非手握兵权之辈,但两首诗的字里行间,总让人感到有几分相近。
孙中山1916年自日本回国后,一天晚上在上海私宅宴请国民党总部的一些核心人物,由林焕庭具体操持。孙中山向来不爱应酬,对自己的同志更不作应酬,这次突然请客,与宴者都感到有些诧异,问林焕庭,他也表示不清楚。届时,孙中山与宋庆龄相伴出来,孙正式宣布与宋成婚,并讲述结婚缘由,客人们才知道这是一场婚宴,纷纷向新人道贺。胡汉民代表大家向孙中山请示对新娘如何称呼,孙中山说:“你们大家称呼我为先生,就以师奶称之可也。”胡汉民认为师奶的称谓太普通,不足以表示崇敬,应称夫人,在座者拍手欢呼。从此“夫人”乃至后来的“孙夫人”,就成了宋庆龄的代名词。
抗战期间,戴笠与胡蝶一度同居于重庆松林坡戴公馆。戴笠将胡蝶与丈夫潘有声所生的女孩送到立人小学读书,每天换一套鲜艳的时装,打扮得漂漂亮亮。熟人都喜欢逗她玩,问:你爸爸是谁?女孩每次都毫不迟疑地回答:“我戴笠爸爸。”
国民党政权崩溃前,最后一任四川省主席王陵基早把家眷和细软运往台湾,但因迷恋一个川剧女演员,动员其同往台湾,该演员不肯,致耽搁数日,错过了最后一班飞机。后王连电哀呼,胡宗南一直不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去趟民国II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