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末日之战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末日随时会降临在荒原上
译者序
主要人物表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二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三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四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末日随时会降临在荒原上
假如没有达·库尼亚的《腹地》在一九七二年向我展示了卡奴杜斯之战、展示了一位悲剧人物和一位拉美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那么我绝对写不出这部长篇小说。从电影剧本(本书的胚胎,但从未拍摄)直到八年后写完本书,这部作品让我经历了一次非常丰富多彩又惊心动魄的创作历程,那是在伦敦和纽约的图书馆里,那是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和萨尔瓦多州尘封的档案堆里,那是在巴伊亚州和塞尔希培州炎热的腹地之旅中。在我的朋友雷纳托·费拉斯陪同下,我走遍了“劝世者”曾经布道的全部村庄;在那些村子里,我听到居民们热烈讨论关于卡奴杜斯事件的意见,好像政府军的炮声依然回响在起义军阵地上空,仿佛世界末日随时会降临在长满枯树和荆棘的荒原上。走在小道上,我们常常遇见狐狸,常常与赤身裸体的人、虔诚的信徒以及吟游中世纪的乡下艺人擦肩而过。一度曾经发生卡奴杜斯起义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人工湖;岸边上,已经冒出那些激战留下的生锈了的弹壳和炮弹。
我在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时候,许多巴伊亚人伸出了援手;除了雷纳托之外,不能不提及的至少还有三位:他们是安东尼奥·塞莱斯蒂诺,何塞·德·卡拉桑斯和霍尔赫·阿玛多。
一九七七年我开始动笔,地点在英国剑桥丘吉尔学院。一九八〇年底完稿,地点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历史悠久的湖畔——威尔逊中心——四周有猎鹰盘旋;林肯曾经在中心的阳台上面对参加了马纳萨斯战役的联军士兵发表演说。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赵德明/译)
二〇〇二年六月于伦敦(此文为略萨《世界末日之战》原序,中文版首发)
译者序
二〇一〇年十月西班牙—秘鲁著名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我国新闻界的朋友们常常想了解这位大作家的代表作是哪一部。我回答不上来。原因是他的长篇小说有十六部(截止到2010年),每部作品的题材和风格都不相同。西语文学评论界的看法见仁见智,也难以形成共识。但是,巴尔加斯•略萨有三部长篇小说始终贯彻了他“文学是一团火”的思想。这三部作品就是《城市与狗》(1962)、《世界末日之战》(1981)和《凯尔特人之梦》(2010)。“文学是一团火”是巴尔加斯·略萨一九六七年八月十一日在委内瑞拉接受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文学奖的演说词。他说:“文学是一团火,文学意味着不妥协和反抗,作家存在的理由就是要抗议,要唱反调,要批评。有必要向残酷的社会现实说明:要么是社会一劳永逸地消灭人类这种艺术创造能力,彻底消灭作家这种社会捣乱分子;要么就允许文学生存下去。没有中间道路可走。而一旦社会接纳了文学,社会就得接受一股咄咄逼人、冷嘲热讽、源源不断的洪流,它会冲击社会的表层和本质、暂时现象和长期痼疾、社会的上层和基础。”《世界末日之战》就是这一文学思想的生动体现,因此,它赢得了欧洲和美洲读书界的很高赞誉。秘鲁著名文学评论家、历史学家、全国语言学院院士路易斯·阿尔贝托·桑切斯发表文章说:“《世界末日之战》是巴尔加斯•略萨已出版的十部作品中的最佳之作。它结构完整,情节曲折,以经过锤炼的艺术风格将魔幻与历史结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热情激荡的一八九〇年的巴西形象——一个从君主制向共和制过渡的形象。”不知这样的评语是否可以看做《世界末日之战》是巴尔加斯·略萨的代表作?
《世界末日之战》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一八二二年葡萄牙王子彼德罗迫于拉丁美洲日益高涨的独立运动压力,宣布脱离葡萄牙王室,继续留在巴西这块殖民地上。一八二二年十二月一日他自封为皇帝,宣布巴西帝国成立。帝国的土地所有制和生产关系依然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从一八二四年起,主张共和制的人们和逃亡的奴隶纷纷揭竿而起。一八五五年帝国政府为了平息动乱,颁布了禁止买卖奴隶的法令。由于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奴隶制度,这一法令犹如杯水车薪。到了一八八八年,要求解放奴隶、废除帝制、实行共和已经成为燎原之势,帝国大厦的倾倒已经不可避免。一八八九年十一月十五日丰塞卡和皮索托两位将军联合发动了军事政变,推翻了帝国政府,成立了巴西联邦共和国。但是,军政府与大庄园主沆瀣一气,实行独裁统治,打击民主势力,变本加厉地压迫和剥削劳苦大众。一八九六年巴西腹地卡奴杜斯农民举行了武装起义。
《世界末日之战》就是描写这次农民起义的。
关于这次起义,巴西著名作家欧克里德斯·达·库尼亚(1866—1906)于一八九六—一八九七年间作为随军记者前往卡奴杜斯进行了战地采访。随后,他根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创作了煌煌巨著《腹地》。这是一部十分详尽介绍卡奴杜斯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和五次政府军围剿农民起义队伍过程的报告文学作品。作者讴歌了巴西农民的革命精神和他们勇敢、顽强的品格。《腹地》出版后,受到拉丁美洲评论界的高度赞扬,称《腹地》为“巴西最佳图书和民族主义的《圣经》”。
巴尔加斯•略萨反复研读过《腹地》。他在这部作品的指引下对卡奴杜斯进行了六个月的实地考察。他的感想是:“我们每个拉丁美洲人都应该读一读《腹地》,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个复杂的大陆。”他对作者达·库尼亚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在《世界末日之战》的献词中这样写道:“谨将此书献给另一个世界的达·库尼亚”。巴西不是巴尔加斯·略萨的祖国,这次农民起义也不是他熟悉的题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我第一次写秘鲁之外的题材,是一次充满激情的创作冒险”。冒险归冒险,他还是以全部热情投入了《世界末日之战》的创作。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他有了自己对这次农民起义的感想、见解、发现和想象。他说:“卡奴杜斯的悲剧就是拉丁美洲国家现实的总结。”就是说,他要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高度重新诠释这次农民起义,赋予它新的含义,进而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出今天弊端的症结:以史为鉴,映照出现实的污秽。因此,他虚构了《腹地》中没有的一系列人物,例如,卡纳布拉沃男爵、苏格兰的无政府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世界末日之战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