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极限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4mb。
书籍内容:

目 录

A集 力量的世界
西山之鹰(1)西山之鹰(2)
漫过黑地狼影
内陆的岛
B集 灵魂的盲点
迷惘的鞭炮男人的盲点
浪荡之旅(1)浪荡之旅(2)
欲动心弦(1)欲动心弦(2)
C集 生活隐蔽线
红马之困蓬间客(1)
蓬间客(2)蓬间客(3)
界河远风景
D集 透明的顶峰
秋冬的桥牧歌的门
少年的雨冬天的鼓
告别大连(1)告别大连(2)
告别大连(3)告别大连(4)

□ 作者:刘以林

心中有刀,血中才有极限
西尔枭
  且不说小说是精神家园中最沉静的一族,且不说以小说为职业的人终极色彩太浓,只说今天清明节好太阳,跟刘以林到他老家安徽凤阳走了一遭,专程拜见了一棵树――一棵巨大的银杏,那树盘根错节占据着村前偌大一块地盘:刘以林与那位著名的大明开国皇帝都以童年的身影晃动于此树荫之下,只是两者相距600余年,只是皇帝不姓刘,也无人喊他"某老师"。
  有人喊刘以林某老师,"某"者"刘"也,从村镇到市区一路行去,迎风而来一片"刘老师",真音意韵深远,让我听了十分感慨。暗下揣度,终于悟出为人师者在中国原本就如皇帝为国父一般,端的是件厉害的东西。
  所以刘老师就厉害,喝敬酒时就很坦然。但事实上,刘老师的年龄与他的男女弟子们实在是一个档次;而且,刘老师在故土当文学老师已是历史上的事了,以当前天下大势观之,大款弟子或官僚弟子乃至平民弟子,早该把师生关系或者说阶级队伍重新清理一番了,"文学者顺"的色彩何以不烟消云散?
  只能用一种传统、一种人格、一种不为天下大势颠覆的精神延续来解释。
  刘以林最为彻悟生命本身的劲力和精神的穿透力,他的小说常常充满杀气,他用小说去杀人,去杀那些他认为该杀的人,结局不一定是处死,却绝对显出精神上的鲜血淋淋。我读他的小说总能读出毛骨悚然的"杀机"。有时他显示柔韧,显示悠远和明媚,但我总觉得那是杀气之后的,如利刃割过春天的草一样,发出来是一派清新的芽子。他有一种精神操作和笼盖这一切,由此想来,文学在这里就仅仅是一个方面了,更多的是生命本身魅力的乐西。
  刘以林是愤世疾俗的,其中有一点就是反感人称他为"文人",他说"文人"是对"人"的太监式的阉称,极易使人想到脆弱、无行、迂腐、多愁善感、神经质、下笔千言胸无一策等人格不完整和人格依附形象,他说文人本应是正常人比一般人在大脑中多输入了一些文化信息,理应更健全才是,理应操练起一切来更加智慧、理性、兼容和有力度才是,然而常常相反,在一种阴弱依附的传统中,脑中输入了文化信息的人往往就弄这些文化信息而不干别的,因而就说的多,做的少。确然乎如此,以目前论,眼下为公元1995年,世道面容鲜活,文明精髓闪烁,真是东风刮过了,地上好长东西了,是一个健康的好光景,而"新神学"派人物却只能看见"世风日下"的堕落,满天的疾言厉色,满天的出污泥而不染,满天我的精神天下第一,"救救某某","救救××",满天的满天之后,"新后时期的人间喜剧"仿佛已临悬崖深渊,除非他变成梯子,全社会都从这梯子上走过去。对此,刘以林就笑一笑,很不露杀机地笑一笑,知遭这是这是心理疲惫和青春精神的落伍。依我的判断,刘以林不乏杀机的话是:我们大步朝前只管走,让他们两眼盯着自以为的悬崖深渊吧,让他们忙着搭梯子等人去过吧,我们唱他个肥喏,走则个!
  相信这里有现代人旗帜和当代英雄精神。
  可生活中的刘以林又绝对是文质彬彬的,只要看见他挟着个包走来,任何时候看去都像刚刚从某个讲台上走下来,一派刘老师形象。不过要注意他的那个包里除了协议、手机、笔记和这样那样的书之外,肯定暗藏一把这样那样的利刃,他喜欢收藏天南地北各式各样的刀,确切地说是全世界五花八门的匕首。他说,刀拿在手上的感觉,真他妈的。潜意识是什么,我不好说。没见过他打人,也没见过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刀光毕露。但刀就在他包中,利刃就在他生活中。
  一般说来,天上地下的乐西,上天落地的行为,我从来不去关心。我只晓得今天是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我该去干点什么事,干好什么或没干好什么,至于天气哈哈哈或者天气不哈哈哈,我是忽略不计的。我按自己的人生道理去判断,至少活到今天,我没有"极限"。然而刘以林有"极限",他总在不露痕迹的状态下想一些广度和深度上的事情,打个比方说,走路对人总是瞻前顾后,看前有障碍后有教训,或看前有目标后有经验,但他常是将目光扫到天上回到地上,似乎不是在人间行走,或者说虽在乡间小道行路,却偏去关注苍穹之上或地壳之下的某种物质、某种状态。有时于镜片后面眼光很可能在你不经意时就放射出一缕锋利,使一些东西漫游起来,于是他就在文章中偷偷使用一些飘忽的字眼,自己也在艺术的栈道上疾走起来。
  话说《一个人的极限》,乃是心中有刀,血中才有极限的勾当,罢了。
  红烛霄深,兀自想苏轼那厮曾言世间唯名实不可欺,兀自忆得此亦刘以林刘老师刘老总刘这个家伙之所言也,罢了。
  1995.8.19夜,老西于北京紫竹大厦908室
沉默者的清越与沉雄之音
叶文福
  我是从不写序的。
  我从不写序,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不少友人邀我为序,皆一一婉辞。这其间真正有难言的苦衷。
  本来,一篇好序,是一本书的头颅,是纲,是领,是导航,看书先看序,看起正文来才有径有路。但说不上何时起,序仿佛成了名人的专利。名人为序,这本身也没什么,问题在于一些名人在洋洋洒洒的序中热情纵横乃至惊涛澎湃地说着假话,使人读了作品才知上了序的当。换言之,名人们郑重其事热情洋溢地诱惑可怜的读者上当受骗。这类有意的名人假话,这类把假话说得比真话还动听的名人,这类由名人来制造伪劣商品倾销给读者的犯罪行为,实在让人感到极大的悲哀和极大的愤怒。
  客观与科学的评介以及序者与作者间的近距,我以为这是一篇好序的根本。我予刘以林的小说为序,第一个条件不敢大言,第二个条件便是我敢肯定我与他的近距交情足以帮助读者结识作者。我不知我是不是名人,也无所谓是不是名人,因为刘以林矢志任何时候不邀名人作序(朋友除外),自己成了名人也绝不为人作序(朋友除外),我予以林为序,乃朋友侪辈之所为。所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一个人的极限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