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者东西影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8.6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引 言
本书是八大山人艺术哲学的简明读本。从本人关于八大山人综合研究中,选择一些有关传统艺术哲学重要问题思考的内容编次而成,主要是围绕人的生命价值而展开的。
八大山人(1626—1705)与石涛(1642—1707)是清代初年的两位艺术大师,两位都是明代皇室的后裔,一生没有见过面,却通过书札等有频繁的交往,二人在艺术上引为知己。石涛说八大是“书法画法前人前”,对其书画创造所取得的成就给予极高评价。而八大称石涛为“大手笔”。石涛长于理论建构,其《画语录》是传统艺术哲学的奇作,而八大生平很少直接讨论理论问题,但他对艺术与人存在价值的思考同样深刻,甚至有过于石涛者。
八大非常赞成石涛的“无法而法”学说。他在评价石涛时说:“禅有南北宗,画者东西影。”这两句极精警的评价,前一句说石涛超越南北宗,崇尚艺术家自我的生命创造,在当时崇南抑北风气浓厚的情况之下,这尤其难能可贵;而后一句话,八大通过巧妙的内在语言转换,提出一个攸关其一生画学思想的纲领性学说。
画者东西影,与“禅有南北宗”相对,体现出八大和石涛共同的艺术旨趣。说一个物品叫“东西”,在画中画一个形象,也可叫“东西”。绘画是造型艺术,需要表现一定的空间形态,需要呈现出“东西”。但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必须超越“东西”,它应该“不是东西”,从而达到“不东不西”,方为正途。
更进一步,八大认为,绘画呈现的“东西”,只是一个“影子”,一个内在化的“真实”世界是它的本相(八大常以“实相”言之)。正因为它只是一个“实相”世界的外在呈现,它必然是虚幻不实的,没有实体意义,它是“实相”世界透出的光。绘画无法不表现“东西”,而所表现的空间形态又是不真实的,是否意味着要放弃绘画?当然不是。八大这样的思路,其实就是佛教所说的开方便法门,通过画出幻而不实的“东西”,进而让人放弃对“东西”(或佛教所谓“法”)的执着,最终达到对“实相”世界,也即他所追求的意义世界的呈现。这就是南禅“即幻即真”的思路。而他所说的“实相”世界,也并非一个绝对的真理,它就在人的真实生命对“东西”的体验中。
画者东西影,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哲学命题,它在承继青藤“舍形而悦影”、白阳“为造化留影”等学说的基础之上,又有独特的理论发明。本书所讨论的八大山人艺术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围绕此一命题而展开的。
第一章 八大山人绘画的“荒诞”问题
一 不东不西
二 不是“东西”
三 “东西”是实相的影子
四 实相就在“东西”中
一 不东不西
为了贯彻他的画为影子说(一如倪云林所说,他画竹,不在像还是不像,别人说是芦苇、麻都可以[1]),八大有意突出他笔下物象的不东不西——荒诞的感觉。
八大山人绘画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自1659年(自此年,八大始有绘画作品传世,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传綮写生册》是八大最早的纪年作品)到1680年之前,这段时期八大在佛门,今所见传世作品不多,多画花卉奇石等,注意写实,没有明显追求怪诞的倾向。二是从1681年到1684年之间,此期八大使用“驴”号,处于思想的极度苦闷期,作品多表现对故国的思念(如今藏于北京故宫的《古梅图轴》),早年重视写实的风格此期并无大的变化。自1685年开始,他正式使用“八大山人”之号,而不用“雪个”“驴”等名号,标志着他正式离开佛门,一直到1705年去世,这是其绘画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个时期八大绘画中的怪诞面目渐渐多了起来,尤其在1690年前后,有大量怪诞而晦涩的作品问世。
有一种观点认为,八大绘画的怪诞形式与他的精神病史有关。美国学者高居翰(James Cahill)说:“在八大最好、最有力的作品中,八大并不只是反映仍可能困扰着他的精神失常,他同时也在利用记忆中精神错乱的状态,来创造他绘画中乖异的造型和结构。”[2]
这种说法,就像科学家证明莫奈的朦胧画风是因为他患了严重白内障一样,莫奈的画风不是观念变革的产物,而是病态的表现。这当然是缺乏说服力的说法。如果这样理解,八大晚年的大量作品,成了一个病人的狂言乱语,这就等于否定八大荒诞画风的艺术价值。
这样的解释也不符合八大生平事实。史料中记载八大生平有两次癫疾发病过程,一次是在1677到1678年间。另外一次是在1680年岁末到1681年春夏之交。而在1681年后的二十多年时间中,八大有连续性的作品出现,这期间他虽时露狂狷之态,史料中再没有关于他癫疾的记载。八大怪诞画风主要形成于其晚年,此时他的身体基本恢复正常,所以从生理方面寻觅八大荒诞画风形成的原因并不切当。从一些荒诞画作上的题识也可看出,八大绝非病态地胡乱涂鸦。
八大绘画的怪诞面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形态上的变异。八大常常打破人们的惯常思维,致力于创造一些奇异的物象形态。这种奇异形态是由多种物象混合而形成的,部分看是逼真的,合而形成一种新物象,一种闻所未闻的物象。
花果册之一 芋(左) 纸本设色 1697年 19.8cm×18.1cm 上海博物馆藏
花果册之一 芋(右) 纸本墨笔 年代不详 21.9cm×28.9cm 藏地不详
如藏于上海博物馆的6开《花果册》,作于1697年,第2开画芋头,芋头如鱼一般,鱼目隐然可见,芋头的茎如鱼尾高高翘起。同样的构图在多件作品中出现。芋和鱼音近,八大似乎在和人们开一个玩笑,真是说芋也可,说鱼也可,说非芋非鱼也可。通过此一视觉图像,八大似乎在告诉人们:鸿蒙开物,何须有定观!
苏州灵岩山寺藏八大《山水鱼鸟册》,其中第1开画一条鱼,这条鱼像是要飞起来。第2开画一只鸟,这只鸟就像是一条鱼,尾巴如鱼一样张开。八大山人有《葡萄鸟图》,今为美国私人所藏。画一只鸟,鸟的尾巴却有鱼的形态。山人似乎有这样的观念潜藏其中:或是鱼,或是鸟;不是鱼,不是鸟;以前是鱼,现在是鸟;现在是鸟,又将要变成鱼。你看这世界是确定的、固定的,可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山水鱼鸟册之二 小鸟(左) 纸本墨笔 26.5cm×19.5cm 年代不详 苏州灵岩山寺藏
葡萄鸟图(右) 纸本墨笔 尺寸不详 美国私人藏
眠鸭图轴(左下) 纸本墨笔 ............

书籍插图:
书籍《画者东西影》 - 插图1
书籍《画者东西影》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画者东西影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