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靡音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前言
这是一本我“摩拳擦掌、蓄谋已久”的书,几年来 迟迟未敢下笔,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本书从头到尾充斥着浓郁的江湖气息,与我以前的行文风格迥异;其次是里面牵扯的内容太多了,好几条线索纠结在一起,先得分别捋清这几个线索的起源,再细述它们勾连到一起的来龙去脉,最后又如何实现殊途同归的结局,前因后果错综复杂。我一直担心自己讲不好这些江湖故事。
在我们平时的社交聚会上,通常都有一个“扯淡” 环节:亲朋好友约个饭局聚一聚,最开始说的,肯定是大家真正关心的内容,等正题说完了,在座各位兴致减退,肚子里的谈资也都消耗差不多了,到没得可聊的时候,为避免出现冷场的尴尬,就会有人挑头开始扯淡。无论说者还是听者,都知道这是废话,是为了让现场继续保持谈笑风生的气氛。每当进入扯淡环节,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类内容,是有关娱乐圈的各种八卦新闻。很多人都听说过这种传闻:某地区的娱乐场所都是由当地黑恶势力把持;某知名艺人干脆就是帮会骨干,能红起来,全靠他在黑白两道的深厚背景;正红得发紫的某男星女星忽然销声匿迹了,随后就有流言,声称是因为他(她)成名后得意忘形,不慎得罪了哪位黑道上的“大哥”……这类故事在时间上有个节点:主要集中在1949
年前的旧艺人和
1997
年回归前的香港艺人。
既然是扯淡,大部分人的态度就是你一说我一听, 左耳进右耳出,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我也不时在朋友聚会上听到这类八卦,但我这人很喜欢打听那些稀奇古怪的事情,然后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恶趣味一路探究下去。何况我自己就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如果没人能给出满意的解释,那干脆就自己去找。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这些传闻虽然情节描述得挺 夸张,鸡一嘴鸭一嘴,越传越邪乎,但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无风不起浪,在现实中有原型和根据的。略让我吃惊的是,当逐渐剥去传闻的外衣,探究到原型的少许蛛丝马迹之后,我发现其历史渊源远比预想的更加深远悠久,社会成因也颇为复杂。
艺人这个职业,有三个重要起源:人类在上古时期 的祭祀活动;体质健全人对生理残障者的嘲弄;流民行乞的手段。几乎在人类刚刚进入奴隶制阶级社会,艺人就已经沦落到社会最底层,卖艺成为遭到全社会歧视的职业,这种处境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艺人和黑社会之间有瓜葛,在公元十世纪北宋的文献里就有相关记载,距今也有千年之久了。
从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的一个多 世纪,中国社会所经历的,不单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传统朝代轮替,还有西方势力的反复入侵和殖民扩张运动的强烈冲击。中国从原本以自给自足、闭关锁国的小农经济模式,施行集权专制统治的传统社会,被动转变成一个不伦不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延续数千年之久的“家国同构”,也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在
1912
年正式寿终正寝,变成了 “走向共和”。洋人来了,科举废了,皇上没了,议会开了……这些激变,反映的正是中国近代史发生的剧烈社会转型和道德价值观体系的硬性扭转。按晚清名臣李鸿章的话说,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传统的江湖会党和娱乐行业,也在这个动荡的大变 局中深受影响,并随之产生三个显著变化:其一就和其他旧行业相似,国门一遭打开,立即受到洋货的冲击,诸如报纸、记者、文明戏、电台、电影等一系列带有社会进步和技术革命色彩的洋玩意儿纷纷进入中国,这些新兴传媒产业和新娱乐行业,彻底改变了旧娱乐行业的运营模式和从业者的思维方式;其二是洋人还带来洋枪洋炮、火车轮船、鸦片大烟枪和不平等条约,催生出一个副作用,出现“青帮”这个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声势显赫的帮会势力;其三是让艺人和黑社会在这个转折时代经受了一番铺天盖地的淘洗之后,相互之间联系更紧密、渗透得更深入。
从表象上看,这个变化源自传统社会中的三类人: 戏子、盐枭、船帮。这三类人相当于三条线索,就在晚清到民国时代,还出现一台叫“租界”的奇特纺织机,能把这三根线经纬交错,编织岀一块遮羞布,遮掩在诸如上海、天津等城市的上空,打扮出一个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
这三类人又都出身于社会底层,小人物势单力薄, 没法改变历史,只能顺从时代,随波逐流,因此这些人的挣扎和波折命运,就是一部在时代舞台上演的大戏,同样能反衬出这段流年乱世的时代特征。
1949年新中国成立,艺人终于盼到“被人当人看” 的这一天,他们得到了不仅名副其实,而且比其他人更为寓意深长的解放。但是还有一部分旧社会娱乐业的从业者、帮会分子和溃败的国民党军政人士逃到香港和台湾,全盘带去了旧中国娱乐行业的陈规陋习,尤其是香港这个港英政府控制下的殖民地城市,提供了与旧上海高度相似的租界社会环境,由此导致港台的娱乐产业继续延续着
1949
年以前的“江湖法则”。
戏子,这些旧社会人人看不起、下九流里出身的江 湖懦夫,在晚清到民国这个特定时代,被迫投靠江湖暴徒门下,一边经受乱世的风吹雨打,同时还要强颜欢笑,继续对世人吟唱他们的靡靡之音。
在各种历史文化通俗读物中,讲述近代中国社会“大 历史、大人物”的作品不胜枚举,但是介绍娱乐行业变迁史的文字极少,所以我觉得这些内容的确值得一述,也符合我一向“只讲述那些别人没讲过的故事”的写字原则。
过去十多年里,我一直是影视行业的从业者,对娱 乐行业的现状和古往今来还算有一定发言权。为淡化文字的说教色彩,让读者更形象地了解娱乐行业的一些风气,在本书的内容当中,我会在保证个人隐私的前提下,讲一些自己亲历过的故事,再讲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故”。
第-章江湖懦夫
中国人好面子,人与人打交道,很讲究拿捏措辞 的分寸尺度,经常要说…些奉承人的客气话。比如现在对略微有点名气、岁数又稍大些的男艺人,都习惯称其“老师”,但并不真心指望对方能向自己传授知识。说几句赞谀之辞,用适当的敬称把对方身份稍微拔高…下,是一种很常见的恭维之举。
说真话没人爱听,说套话人情练达,左右逢源,这 也是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一大特色。
约在十年前,我经历过一件事。有个学播音主持专 业的校友,她是南方人,家境优裕,形象气质也不错,毕业后先在北京“漂” 了几年,又回本省的地方台做了一个节目主持人。那一年,该省上马一个领导很关心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乱世靡音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