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哀之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不哀之歌
作者:曹利群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10-01
ISBN:978-7-5133-4111-0
目录
CONTENTS
第一辑 且听
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随想
告解与狂欢的密码——肖斯塔科维奇第六交响曲之谜
真假球迷: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
厄运之箭的射击练习——听肖斯塔科维奇晚期弦乐四重奏
俄罗斯音乐树上的奇异果
轻看了李斯特
湮没的声音——克拉拉·舒曼引发的思考
苦行:在恐惧与信仰之间
长太息以掩涕
电影里没有流出的血
抚平萨拉班德的悲伤
廿年不听海菲茨
指挥这个行当——送阿巴多先生远行
岁末送别杨松斯
第二辑 且看
头顶的星空 心中的道德
以音乐的名义
一个三和弦
古尔德的七宝楼台
《梁祝》六十年——不能淡忘的人与事
敢有歌吟动地哀——听王西麟《四重奏》
念陈师 忆《说园》
琴者马友友
我很寂寞 无法入睡
音乐是什么
异乡的蘑菇
走出阁楼的疯女人
不老的青春——听殷承宗弹舒伯特
《魔笛》:童话还是童话的外衣?
“死人音乐会”的前世今生
缄默的古城,我的北京——《骆驼祥子》80周年有感
这红楼不是那红楼
《前线》:呈现与遮蔽
混在艺术圈
第三辑 且行
空荡的剧场——皮娜·鲍什十周年祭
等着我吧
一些主题必然这样涌来——马勒在阿特湖畔
这个世界配不上如此美好的人——梵高在阿尔的日子
博物馆之殇
穹顶的护卫与庇护
旅行的赝品
一座剧院一座城
台北的秋虫
八月的阿炳
第一辑
且听
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随想
1943年的夏天,盟军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导致长时间胶着的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的最终溃败,战争也进入了最困难、最煎熬的时期。从列宁格勒撤到古比雪夫之后,当地的闭塞和生活的贫困给艺术家们带来很多不便。其中也包括肖斯塔科维奇。在古比雪夫度过战争期间的第一个冬天之后,作曲家搬到莫斯科的新家(基洛夫大街21栋48号),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担任教授,心情自然好了不少。他在给朋友格利克曼的信中说,食品问题得到了解决,音乐生活也丰富了,经常和人见面,还结识了新的朋友。(《肖斯塔科维奇书信集》,东方出版社,第76页)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封信里他也提到了心情不好,具体原因并未说明。须知那个特殊的年代,每一封信和明信片上都要盖上“已经通过军事检查”的邮戳。就是说,信里的任何内容都是没有隐私的,自然也没人敢在信里抱怨。大清洗虽然过去了五六年,每个人仍然活得小心翼翼。疯狂可怕的抓捕似乎就在昨天。苏联秘密警察档案记载,仅在1937年至1938年一年,光斯大林本人就签署了681,692人的处决(统计数字来自苏共第二十次党代会特殊委员会下的内政部)。而在古拉格群岛或在强迫迁徙中死亡的人数并不包含在内。有调查表明,此后数十年中约170万人被关押,近70万人被处死。许多人不明不白地被抓走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至今在列宁格勒郊区的树林里,不少死者家属把遇害亲人的照片嵌在树干上以资凭吊。不要说尸骨,这些冤鬼连墓碑都没有。
1941年第七交响曲的成功让肖斯塔科维奇1936年以来的郁闷稍有消减,美国《时代》周刊封面那个标志性的消防队员头盔和众多欧美指挥全力支持的第七交响曲,让肖斯塔科维奇的国际声望得以进一步巩固。也许因为古比雪夫的困顿,之后的1942年,他只写了第二钢琴奏鸣曲Op.61、《为男低音与钢琴而作的六首浪漫曲》Op.62等一些容量不大的小品。第七交响曲被冠以“列宁格勒交响曲”之后,暂时给他戴上了政治的保险帽,老肖的处境尚属安稳。只是战争还在持续,深夜敲门的惊恐,那种不在场的在场,难以言表的苦痛、苦涩,依然折磨着很多人的内心。作曲家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都还关在牢里,音信全无,生死未知。需要一个大型的作品来宣泄苦闷,释放压力,清理情感,而通过创作摆脱困境是作曲家唯一的出路。于是在1943年接近年底的时候,他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写就了第八交响曲——一部极具悲剧情怀的重头交响曲。(那以后直到作曲家去世的1975年,还有一部同样分量的作品是第十四交响曲。)
有关这部交响曲,过往的评价大致有两种:以俄罗斯音乐史家丹尼列维奇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第八(甚至包括第七和第九)交响曲讲述的是那场战争。作曲家“以自己的方式,一种新的方式来讲述战争”(《肖斯塔科维奇传》,商务印书馆,第162页)。他还以作曲家自己的告白为证,“在这部作品中我试图表现人民的疾苦,力争真实地反映恐怖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极大悲剧”(肖斯塔科维奇:《关于往事的思考》,刊载于《苏联音乐》杂志,1959年第9期)。然而谁都知道,因为要面对很多言不由衷的场合,老肖公开发表的文字均需打上一个问号。还有一种是作曲家自己的说法,语出争议颇多的《见证》:“阿赫玛托娃写了她自己的《安魂曲》,《第七》和《第八》交响乐是我的安魂曲。”(《季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编译参考版,第199页。以下引文均简写为《回忆录》。)有关这部回忆录的真伪之争不是这里要讨论的话题,但我始终相信这本书在本质上的真实性。(曾经和作曲家有过交往的指挥家桑德林被问及这本书的真伪时,毫不犹豫地做了肯定的回答。)“我的安魂曲”究竟是安何人之魂?是战场上的牺牲者,死在大清洗冤屈中的无辜者,还是家国丧乱导致的死无葬身之地者?事情要从1936年说起。
1936年的日子
这一年因为《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以下简称《麦克白夫人》)的演出遭到最高当局的封杀,肖斯塔科维奇的日子开始难过。作曲家自己说,“在这部歌剧之前,我是个可能被打屁股的孩子,这之后我是个大罪人,无时不受监视,无时不受怀疑”(《回忆录》,第170页)。十天之内两遭《真理报》的攻击,后果可想而知。其实《麦克白夫人》在斯大林观看之前已经演出了两年时间,所演之处大受欢迎。此番遭到批判,很可能是当局杀鸡儆猴,借此开始全面清算艺术领域。而这种清算显然成为大清洗的一部分。1936年8月开始的公开审判表明,对艺术界开展的形式主义批判正在升级为清洗和恐怖。
有关那个年代的恐惧,有老 ............

书籍插图:
书籍《不哀之歌》 - 插图1
书籍《不哀之歌》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不哀之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