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白》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我回到家,给安德雷打电话,也许是他打过来的。他母亲的战斗精神越来越强,他又见到了几个老朋友,他每天在周围游逛,还在菜园里劳动。他心情很好,这叫我非常沮丧。我想我们两人之间还是有那层隔膜,打电话丝毫不能拉近我们的距离,反倒加深了距离的感觉。打电话不同于面对面谈话,也不同于写信,因为写信时人可以对自己诉说,可以寻找并且获得真理。我有点想给他写信,可是写什么?我不仅烦恼,而且担忧。我前不久给一些朋友寄去了我新出的书,至今没有任何回音,连玛蒂娜都没有给我写信。安德雷走后的那一个星期,一下子发表了很多评论文章。星期一的文章让我非常失望,星期三的文章让我很恼火,星期四的文章让我深受打击。最激烈的批评认为我写得冗长无物,最温和的认为此书是对我以前著作的总结。没有人发现其中的独特想法。难道是我没有表达清楚吗?我给玛蒂娜打了电话。她对我说,那些批评都很愚蠢,说我不必放在心上。至于她自己的观点,她要等把书全部读完再跟我讲,她可能今天晚上就能读完,明天她要来巴黎。我挂电话以后,觉得嘴里有一种苦涩的味道。玛蒂娜不想在电话里跟我谈,说明她对这本书也不满意。我不明白。通常我对自己的评价总是客观的。
离我们上次在蒙苏里公园见面过了三个星期。这三个星期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不顺利的时期。本来想到要见玛蒂娜我应该高兴,可我却焦虑万分,就像当年等待教师资格会考结果一样。短暂寒暄之后,我单刀直入:
“怎么样?你觉得怎么样?”
看得出她精心准备过,她认真地回答了我。这本书是一个非常好的总结,它把一些晦涩的问题解释得很清楚,而且把我过去著作中表述的独特观点进一步做了说明。
“那这本书本身,没有什么新观点吗?”
“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宣扬新观点。”
“可这确实是我的目的。”
她慌乱了,我继续问,逼着她说。她认为,这本书提出的分析方法,已经在我过去的研究论著里应用过了,并且也有过细致的解释。没有,这本书没有新的东西。更确切地说,贝利希埃的评论很准确,这正是一部精彩的总结。
“可我的出发点根本不是这样。”
我有点晕头转向,就好像突然有坏消息袭来的时候。所有的评论都是同样的意见,这叫我心灰意冷。可我一直以为,我不可能远离现实到这个地步。
我们一起在公园的餐厅吃了晚饭,我尽量掩饰自己的不快。我居然说了这样的话:
“我估计,人到六十岁以后,就只会重复以前的东西了。”
“怎么可能呢?”
“在画家、音乐家还有哲学家中,历史上有不少人老年以后还有成果;可作家里面,你能找出来吗?”
“雨果。”
“就算一个。还有别人吗?孟德斯鸠花了很多年时间,写完《论法的精神》以后,到五十九岁就停了。”
“肯定还有别人。”
“但你一个都想不起来。”
“好了!您不能这样灰心丧气,”玛蒂娜带着责备的口气说,“作品总有高有低。这次您的想法没有完全实现,下次您一定能补上。”
“正常情况下失败能激励我,可现在不同了。”
“为什么?”
“年龄不饶人。安德雷说学者一到五十岁就完了。恐怕到一定岁数的人都只会原地踏步了。”
“在文学领域,我觉得不会这样。”玛蒂娜说。
“那科学领域呢?”
“那我就不知道了。”
我脑子里闪过安德雷的面孔。他是否已经体会过与我一样的这种失落?只有一次,还是彻底的失落?或是经常性的失落?
“您有不少搞科学的朋友,他们怎么看安德雷?”
“他们说他是大学者。”
“那他们对他的现状怎么看?”
“他们小组非常能干,出了不少重要成果。不过他说所有的新点子都出自年轻的同事。”
“这倒可能。听说搞发明创造的学者都是年富力强的。诺贝尔奖科学方面的得主都是年轻的科学家。”
我叹了一口气:
“看来安德雷说对了,他再也不可能有新发现了。”
“我们无权预测未来,”玛蒂娜突然改变了语气。“再说了,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普遍性并不总说明问题。”
“但愿如此吧。”我说,然后我换了话题。
告别的时候,玛蒂娜犹豫不决地对我说:
“我想再把您这本书看一遍。我看得太快了。”
“你看得很认真,这书就是写糟了。不过,你说得对,这也没什么要紧的。”
“是不要紧。我肯定您还能写出很多好书。”
我自己倒是觉得再也不可能写出好书了,可我没有说出来。
“您这么年轻!”她又加了一句。
经常有人说我年轻,我总是挺高兴。但是忽然,我觉得这个词很刺耳。这种恭维很暧昧,真正暗示的是与此相反的现实。保持活力,快乐,思想敏锐,这是年轻。反之,按部就班,情绪低沉,头脑愚钝,就意味着衰老。我并不年轻,只是保养得不错,这完全是两回事。保养得好,但也可能到头了。我吃了几片安眠药,上床躺下。
清晨醒来的时候我感觉很怪,这种感觉与其说是焦虑,不如说是兴奋。我把电话设置到无人接听一档,就开始读我写的《卢梭》和《孟德斯鸠》两本书。我一口气看了十个小时,中间只飞快地吞下了两个煮鸡蛋和一片火腿。重读已经被我忘记的自己的文字,真是有趣的事情。时不时地,我觉得很精彩,甚至很惊异,好像不是自己的文字;不过我还是对自己的用词、断句、批评方式、简练用笔以及习惯用语非常熟悉;这些书页都浸透了我自己的风格,就有点像一个人在他的卧室里关闭了太长时间,他的卧室便充满了他的气息似的。我逼着自己出门透透气,在旁边的小餐馆吃晚饭;回到家我喝了一杯浓咖啡,然后翻开了我最新的这本书。我知道这次阅读的结果是什么。我该说的东西在前两本里已经全部说了。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来重复前两本书的观点。我以为此书向前走了一步,但却只是老生常谈。而且没有了前两本书中的内容,显得枯燥死板。完全没有任何新意。我懂得眼下正在写的第二卷也会是同样的重复。唉,我花了三年时间,写了一本无用的书。不只是写糟了,因为我过去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便分析不够透彻,说明不很细致,但别人还是能够看出其中的新东西。这一次则是毫无用途。应该一把火烧掉。
“不要预测未来。”说得倒容易。我把未来已经看清楚了。我的未来就在我的面前,一望无际的荒漠。没有计划,也没有欲望。我不再写作了。那我做点什么?我心里一片空虚,周围也是空荡荡的。一个没有用的人。古希腊人把老年人称做“大胡蜂”。《特洛伊的妇女》中的赫卡柏就自称是“无用的大胡蜂”。今天的我就是这样。我觉得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独白》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