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度屏风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鸟度屏风里
周进/著
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鸟度屏风里 / 周进著. -- 重庆:重庆出版社,2016.11
ISBN 978-7-229-11157-1
Ⅰ.①鸟… Ⅱ.①周… Ⅲ.①室内装饰-生活用具-介绍-中国-古代 Ⅳ.①K875.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095485号
鸟度屏风里
NIAO DU PINGFENG LI
周进著
策  划:

华章同人
出版监制:
陈建军
责任编辑:
何彦彦
责任印制:
杨宁
封面设计:
主语设计

出版
(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162号1幢)
投稿邮箱:bjhztr@vip.163.com
三河市嘉科万达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印刷
重庆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发行
邮购电话:010-85869375/76/77转810
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开  本:
787mm×1092mm 1/16
印  张:
14
字  数:
175千
2016年11月第1版 2016年11月第1次印刷
定  价:
48.00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目录
第一章 从坫到黼扆——中国最古老家具的诞生
屏风的始祖
黼扆的出现
周代屏风的形制与功能
第二章 安广坐,列雕屏——汉代屏风与政治生活
汉代屏风的种类与功能
汉赋中的屏风
屏风遮蔽的政治生活
第三章 玉佩无声画屏冷——屏风中的魏晋风骨
魏晋时期屏风的细微变化
曲屏的流行和影响
屏风与说不尽的魏晋风骨
第四章 家家屏障书题遍——唐代屏风的繁盛
隋代屏风的演变
唐诗中的屏风
唐代诗屏、画屏成为主流
唐代屏风的形制与工艺
第五章 细草平沙蕃马,小屏风——宋代的没落与屏风故事
三幅名画中窥见五代时期的屏风
尽显奢华的宋代屏风
宋词中的屏风
屏风背后的宫廷生活
屏风中的宋代市井
第六章 虽是胡儿,偏爱风——元曲与别样风情的元代屏风
紫檀屏风问世
元代屏风的风采
元曲中屏风的别样风情
第七章 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令人痴迷的明代与明代屏风
明代屏风的发展
屏风与明代宫廷政治
明代绘画中千姿百态的屏风
第八章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屏风与清宫秘史
清代屏风渐成贵重贡礼
几家有围屏?
种类繁多、争奇斗艳的清代屏风
朱帘卷尽画屏闲
外篇 遮不住的屏风雅趣
屏风对家具、建筑的影响
附录:屏风谱系
第一章 从坫到黼扆
——中国最古老家具的诞生
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
——《礼记》
中国最古老的家具究竟是什么?既不是凳子,也不是桌子;既不是床榻,也不是几案。答案令人意想不到,居然是屏风。
考古发掘清楚地表明,人类是如何创造出屏风这一古老家具的。上古时期,人类从蒙昧一步步走向文明,为了拓展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人类从穴居的山洞走向平原,居住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住在树上的,称作有巢氏,他们像鸟一样在树上筑巢,以躲避野兽的侵袭。而另一部分人,在平地上挖坑“构木为巢”,过起了半地穴式的生活。《易经》中对这段历史有精彩的描述:“上古穴居而野,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屏风也就随着穴居生活而走进了人们的日常。
屏风的始祖
考古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古人遗留的实物可以让我们逐步完善修正历史,从而对过去的社会、经济等方面有个客观完善的认识。我们可以根据考古发掘来推想古人的生活状况:古人的半地穴茅屋只有一个供人出入的洞,我们姑且称之为门。其他地方则密不透风。当古人在茅屋里生火做饭时,便产生了浓烟。浓烟在屋里四处弥漫,令人窒息。于是古人便想到要在屋顶开一个洞,把浓烟排出去。这个洞便是最早的窗户。排烟的问题解决了,但另一个问题却随之而来,下雨时,雨水顺着屋顶的洞口灌进屋内,使得屋内泥泞不堪。于是古人在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把窗户的位置改在了侧面的墙上。
半地穴式茅屋
有了窗户,一个更大的问题又出现了。夜深人静之时,会有野兽由此窜入,威胁到人的安全。而凛冽的寒风也会从窗户吹入,使屋内异常寒冷。于是人们用树枝扎成一个木排,像堵门那样把窗户堵住。人们为堵窗户的用具起了一个名字,叫作“坫”(音diàn)。因为它的位置和功能与门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人们给它取了一个有别于门的名称。这个字非常形象,在一个土堆上立着一块木板,为了防止它倒下,又用一根木棍支撑着。“坫”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肩负着两项功能,即防止野兽窜入和遮挡风寒。
“坫”便是屏风的“始祖”。在《说文解字》里对“坫”的解释是:“坫,屏也。”也就是说,“坫”就是屏风。
黼扆的出现
最初的“坫”,实际上就是一个实用的器具,并没有更多的文化含义。它的功能只是遮蔽和阻挡,用以遮挡寒风,阻挡野兽。但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坫”在不断地演化,名称也随着内涵不断丰富而变化。到了周代,人们称“坫”为“黼扆”。它不再被人们摆放在窗户前面,阻挡寒风和野兽,而是摆放在天子身后,成为象征皇权威严的礼器。坫演变成黼扆,阻挡和遮蔽的功能逐渐退化,取而代之的是象征与装饰功能。也就是从这时起,没有哪一种家具能像黼扆这样,被赋予了这样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黼扆的出现,是在国家形态高度发达,建筑规模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后的事情。殷商以前的建筑极其简陋,黄帝往来无常处,过着漂泊迁徙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城郭宫室。尧所居住的地方还是茅草棚。至舜时,才有了固定的居所。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至此,都市的雏形已初现端倪。有了固定的宫殿,才可能在宫殿上摆放黼扆。那么,屏风究竟是何人发明的?查遍史书,只在《物原》上发现“禹做屏”这个记载。意思是大禹发明了屏风。但这个说法不能令人信服。实际上,这种说法与“仓颉造字”“神农氏种植五谷”“燧人氏钻木取火”一样,都是把伟大的发明创造归结于一个名人的头上。屏风并不是大禹发明的,但屏风在大禹时期已经逐步完善,其基本形制也固定下来。这时的屏风,也就是黼扆的结构非常简单,由屏座、屏芯两部分组成。屏芯以木为框,框内镶板芯,板芯裱糊绛帛,上画斧纹,斧形近刃处画成白色,其 ............

书籍插图:
书籍《鸟度屏风里》 - 插图1
书籍《鸟度屏风里》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鸟度屏风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