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_绝世风流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初国卿2015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郑板桥:绝世风流/初国卿著.—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9
(文化怪杰)
ISBN 978-7-205-08349-6
Ⅰ.①郑… Ⅱ.①初… Ⅲ.①传记文学—中国—当代 Ⅳ.①I25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03204号
出版发行:辽宁人民出版社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邮编:110003
电话:024-23284321(邮购)024-23284324(发行部)
传真:024-23284191(发行部)024-23284304(办公室)
http://www.lnpph.com.cn
印 刷:辽宁星海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幅面尺寸:160mm×230mm
印 张:11.5
字 数:105千字
出版时间:2015年9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5年9月第1次印刷
责任编辑:韩喆
封面设计:先知传媒
版式设计:白咏
责任校对:赵晓
书 号:ISBN 978-7-205-08349-6
定 价:24.00元
似乎人间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在他的两只眼睛里蕴含着,但是,他闭上了这双眼睛。他累了,他要在拥绿园中永远地休憩。
目 录
一、家在烟波里
二、终葵成进士
三、潦倒七品官
四、歌咏古扬州
附录
郑板桥诗词、题跋摘编
郑板桥评论资料
郑板桥年表
一、家在烟波里
吾家家在烟波里,绕秋城藕花芦叶,渺然无际。
——《贺新郎·食瓜》
清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子时(1693年11月23日零时),漫天大雪。
伴着银色世界而降临,郑板桥出生在扬州兴化。
明清两朝,地灵人杰的兴化出了许多有名的人物。在明代,有“五朝元老”高谷,还有数位宰辅、尚书、侍郎、御史,并且出现了文学家施耐庵、宗臣,星象家陆西星,哲学家韩贞,法学家解学龙等。清朝则更是人才辈出,像“扬州八怪”中的李鱓、《艺概》的作者刘熙载、礼学名家任大椿、选学大师李祥等都是兴化人。
当年,板桥的先祖郑重一是兄弟俩一起来到兴化的。后来弟弟郑重二迁到了江西九江,郑重一的子孙则在兴化繁衍起来,并在兴化东门外建了“昭阳书带草堂郑氏宗祠”。郑氏这一族在兴化东门外,介于城乡之间,世代为农,家境并不富裕。
郑重一的十一世长门孙郑新万,是明末秀才。新万有两个儿子,长子浞,曾在县学做过小儒官。浞有二子,长子名之本,字立庵,号梦阳。次子名之标,字省庵。立庵、省庵为书带草堂的第十三世。立庵娶兴化名士汪翊文的独生女儿为妻,生郑板桥。
郑板桥是书带草堂郑氏的第十四世的第一个子孙。他先有乳名“麻丫头”,十岁时父亲为之取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后以号闻名于世,又称板桥道人、板桥居士、板桥老人。
郑板桥的这几个称呼,似乎有些奇怪,仔细探究一下,是很有意思的。
“麻丫头”——明明是个公子,却叫丫头,不但“丫头”,还说脸上有麻子,这名是又贱又难听,鄙俗得很。究其原因,可能是民间风俗,贱名而长命,就像北方农村起乳名“搬不动”、“狗剩”一类,阎王爷不要,家里也好养活。祖父郑浞立即批准了这个名字,并关照,以后只准叫“麻丫头”,不准称少爷、公子一类,十岁以后再起大名。一般人长大后很忌讳被别人称乳名,但郑板桥却不是这样,这也曾是他为人的怪异之处。如他特刻了一枚印章:“麻丫头针线”,经常盖在成名之后的书画作品上。其做法很难让人理解,以至后来扬州学派领袖、对郑板桥尤为推崇的阮元在《广陵诗事》中说“太涉俗气”。现在想来郑板桥难忘且不忌讳“麻丫头”之名,其本意也是不忘养育他的恩人和“天下之劳人”,这同他的民本思想是协调一致的。
郑燮——“燮”字的原意是“和顺”、“和谐”之意。取名燮又是书带草堂第十一世长门即板桥曾祖郑新万的规定,从第十二世起按水、木、火、土、金排列,取“五行相生相克”之意。第十四世从“火”。“燮”还可写成“爕”,三把大火一齐烧,岂不是兴旺。
“克柔”——“克”字也是郑新万所定,十二世不排,从第十三世起按庵、克、文、韶、国、恩、家、庆排列。“克柔”是郑家从《尚书》中查到的故实。《尚书·洪范》说殷贵族箕子归周,对周武王说:当年夏禹治水胜利后,天帝赐予他“洪范九畴”。“九畴”之六是“三德”。三德即“正直”、“刚克”、“柔克”。箕子解释“柔克”说“燮友柔克”,一句话之中包含了郑板桥的名和字。父亲郑立庵很兴奋地选择了这第三德,希望儿子长大后“世和顺,以柔能治之”,供朝廷选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板桥”——郑板桥的出生地在兴化县城东门外。这里是护城河与城墙构成的一个夹角,人们称其为“牛角尖”,郑板桥的家就住在牛角尖上。几间茅屋,数丛翠竹,其家的后墙距城墙仅一丈多点。城内河水从东城门南侧的东水关流出来,绕着城墙向南流去,这就是兴化的护城河。在郑家稍往南一点,城墙东南角的拐弯处,护墙河上有一座木桥,这就是看似平平常常其实名声很大的古板桥。郑家要出城或是进城都需要经过这座古板桥。长大后,郑燮念念不忘家乡的古板桥,并亲自题写了“古板桥”三字,刻石立碑于桥的南端,自号“板桥”,还在《板桥自叙》中写道:
兴化郑板桥故居
兴化有三郑氏,其一为“铁郑”,其一为“糖郑”,其一为“板桥郑”。居士自喜其名,故天下咸称为郑板桥云。
后来,板桥任范县县令期间,曾出资将古板桥改建为砖桥,重题“古板桥”三字立碑。道光年间重修,仍用郑板桥所题石刻。难忘古板桥,后来郑燮还用唐人刘禹锡《杨柳枝》词的句子,让门人朱文震及李方膺侄儿李瞻云各刻了一枚印章:“二十年前旧板桥。”以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
板桥出生的康熙三十二年,清朝已开始步入鼎盛时期。这一年,诗人钱澄之、文学家冒襄、建筑设计家雷发达先后病逝。而健在的文学艺术家和学者还有黄宗羲、八大山人、叶燮、朱彝尊、屈大均、石涛、蒲松龄、孔尚任、查慎行、纳兰性德、方苞、沈德潜。其中沈德潜年龄较小,21岁。而“扬州八怪”中的画友,已大都出生,其中最大的是华喦,12岁;最小的是李葂,3岁。
郑板桥出生的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十月二十五,为小雪节气,当地民间将这一天称为“雪婆婆生日”,是祈望雪婆婆将瑞雪早日降临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郑板桥_绝世风流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