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把柳叶刀_剥下医学的外衣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7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慕景强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2
ISBN 978-7-308-10787-7
Ⅰ.①那…Ⅱ.①慕…Ⅲ.①医学-普及读物Ⅳ.①R.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263992号
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慕景强 著
责任编辑
张 鸽(zgzup@zju.edu.cn)
封面设计
钟恒波
出版发行
浙江大学出版社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邮政编码:310007)
(网址:http://www.zjupress.com)
排 版
杭州中大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印 刷
杭州杭新印务有限公司
开 本
880mm×1230mm 1/32
印 张
7.125
字 数
192千字
版 印 次
2012年12月第1版 2012年12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308-10787-7
定 价
32.0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
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行部邮购电话(0571)88925591
关于本书
封面
图书信息
序
前言 不堪的医学史
Chapter1 史海钩沉
西医来华最初的尴尬
牛痘与天花
旧中国一次未能成功的“公医制”探索
中国西医史上的“天津仇教案”
中国历史上地震救灾中的医生影像
梧桐树下的誓言
民国时期的两次“废除中医”事件始末
循证医学考
Chapter2 工具寻踪
那把柳叶刀
血压计的历史
夹在腋下有一种冰凉感觉的那个东西——体温计小史
伤口缝合线的演进
注射器小传
Chapter3 科技的脚步
透析——无奈的选择
麻醉外传
麻醉正传
白内障与眼科的历史
解剖的前世今生
试管婴儿纪事
剖宫产术本末
人工呼吸话古今
关节“造假”史
人体的“管道工”——支架的历史
角膜塑形术溯源
医用机器人轶事
光明重现——角膜移植的历史
卡默特+介林=?
氧疗史话
Chapter4 说古论今
就“妖魔化”你了,怎么着?
医生无间道
医改该有怎样的立场:屁股决定大脑?——兼评宿迁医改
谁是X战警的后盾?
我是庸医,我容易吗?
医生的“帮派”
“男女授受不亲”当复行
医生一年读两本书是道德的
天下奇闻:医院都不收红包了?
医生的人文关怀从哪里来?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医生该敬畏什么?
中医为什么非要成为科学?
献血究竟是为了谁?
怀念我当年的主治医生:乱世当用重典
Chapter5 另类医史
满城尽带××牙
避孕套小传
减肥方法史
鱼刺卡喉治疗小史
从动物到人的“血”泪史
婴儿坠地后为何不笑?
今天你还拔吗?
亨廷顿为何舞个不停?
苦命阑尾的新生
说说石膏
纪念小白
月事
痔疮改变历史
人类第一杀手——感冒小传
Chapter6 大史记
医德史大事年表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医药科技大事记
书后说明
致谢
序
一直以来,我对医学史的兴趣在于猎奇,并无深入研究之欲,徒增谈资而已。经常在一起有话可谈的朋友中,本书作者慕景强先生是比较有趣的一位。他的趣处在于,他经常能够非常自然地把历史和现实糅合在一起,并间杂调侃自嘲于其中。
其实在我看来,医学史研究是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情,尤其由于我本人从事的互联网行业发展太快,在摩尔定律的万丈光芒下,几无“历史”二字可言,每天扑入眼帘的都是新鲜的,令人目不暇接。但有时静下心来细想,却总能在旧事物中看到新事物的痕迹,就像从老爸身上看到儿子的禀性一样。想必医学史的研究也是如此,能够从历史谈起,并结合现今情况,实属不易。首先要对史料了然于心,其次还要对现实社会有所洞察,才能结合自如,没有人工雕琢之痕。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于观察和总结的心。
但具备这种能力的人确实太少,医生每天忙于诊病治疗,无暇他顾;医学生则考研、读博、攻SCI,更是焦头烂额。偏偏慕景强先生出身医学院校,主攻医学史方向,为人又阳光开朗,每天生活简单平静,在这纷繁浮躁的社会中倒是比寻常人等多了一份定力和从容。他又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驴友、烧烤、骑行、川藏线、大西北……都是他的个性标签,豁达于外,心细于内。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书来,令人享受“悦读”之乐。
当然,对于书中一些现实社会情况的描述仅是慕景强先生个人的体会,我也并不能完全同意他的一些说法。但生活本来就是多彩多姿的,每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君子和而不同,以不同为乐趣,才更有谈资。你看,我又说“谈资”了,可见我自己也是乐在其中的。
祝愿每位读者都能在本书中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快乐。
丁香园网站创始人
李天天
2012年12月
前言 不堪的医学史
这是一组医学史科普小文章的集结。
为什么写起医学史科普文章来?这还要追溯到2005年。那一年,我刚刚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工作也随之调动到了杭州。一天,《健康报》编辑吴卫红女士电话找到了我,当然她是通过朋友、同学辗转找到我的。她说,鉴于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学生及医学从业人员人文素养缺失、民众的医学(史)常识缺乏等原因,考虑在报纸上增加一个栏目,主要内容就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一些医学史知识,最主要的是要考虑读者对象,不要写得太专深,能够有讲故事娓娓道来的感觉最好。吴卫红说她已经物色到了几个作者,为了使栏目文章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并保证“供应”,希望“专业”出身的我也加入进来。
其实本书所选的文章是前后三四年的专栏文章集结,绝大多数在《健康报》发表过。由于报纸篇幅有限,当时我最初提供给《健康报》编辑的稿件一般有两三千字,甚至更长,而编辑一般会删节至一千多字,甚至更少。所以,当时一直不甘心,希望有朝一日足本见人。这次集结出版,就是很“诱惑”的未删节版。
在报纸上开设和历史有关的专栏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报纸大多以提供时鲜的新闻为主,读者很少有喜欢到报纸上去读史的,看过即过时。
不得不说吴卫红女士是有魄力、有胆量的。
虽然自己也是一名编辑,文章倒是经常写,也经常看,但我当时并没有给报社写专栏文章的经验。
医学史,新开的专栏,太多的题目可选了。我选择的第一个主题就是介绍手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那把柳叶刀_剥下医学的外衣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