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9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Contents
扉页
Chapter 1 认识家庭: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是什么决定了你在感情中的表现?
“妈宝”男是怎么形成的?
父亲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机能不全的家庭,会如何影响身在其中的你?
为什么说原生家庭不是决定你的唯一因素?
一个人要如何才能走向独立?
Chapter 2 认识自己:个性背后是怎样的心理成因?
这3种类型的完美主义者,是你吗?
为什么自负可能是自卑的一种伪装?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谈论自己的真实感受?
什么是内向者专属的“社交宿醉”?
为什么有些人比大多数人更敏感?
明知自律有益,为什么总是做不到?
如何提高对不确定的容忍度?
你为什么总是感到空虚?
你有“彼得·潘综合征”吗?
为什么说有些付出是“过度”的?
如何更科学地拒绝别人?
人格是可以被改变的吗?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失败与遗憾?
为什么说我们应当主动选择脆弱?
如何过上更高效的人生?
女性为何很难只属于自己?
Chapter 3 认识伴侣:恋爱关系中有怎样的心理机制?
真的存在一个“对”的人吗?
被伴侣情感忽视怎么办?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4种高压型控制?
这4种背叛,你经历过哪一种?
分手后,应不应该迅速开始新恋情?
为什么会无法对前任释怀?
当恐惧婚姻时,你在恐惧什么?
后记:KnowYourself主创们mini访谈
Landmarks
Table of Contents
封面
版权页
Title Page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 KnowYourself 主创们著. -- 南昌 :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7
ISBN 978-7-210-08547-8
Ⅰ . ①所… Ⅱ . ① K… Ⅲ . ①青年心理学-通俗读物 Ⅳ . ① B844.2-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16) 第131613号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
KnowYourself 主创们 著
责任编辑 王华 魏如祥
出版发行 江西人民出版社
印刷 河北鹏润印刷有限公司
版次 2017年7月第1版 2017年7月第1次印刷
开本 880 毫米×1230 毫米 1/32
印张 10.25
印数 12000 字数 04千字
书号 ISBN 978-7-210-08547-8
定价 42.00元
赣版权登字—01—2016—364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Chapter 1

认识家庭: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是什么决定了你在感情中的表现?
有些人在亲密关系中总是容易感到不安、焦虑,渴望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有些人却恐惧与伴侣过度亲密,希望凡事都能独自解决;还有一些人能够与伴侣相互支持,在需要的时候接受对方的帮助,也能与对方彼此独立,不过度依赖伴侣。
心理学家们认为,伴侣之间的这些互动模式,事实上是人们对早年与照顾者(主要是父母)之间互动模式的一种“投射”。也就是说,在婴幼儿时期,我们与父母之间形成的对彼此的信任与爱的表达方式,成为了我们成年之后处理亲密关系的一种“框架”。
在这种框架中,我们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熟悉的、令自己感到安全的方式,我们与父母原有的互动方式,来与伴侣相处。比如,在儿时为了应对忽冷忽热的父母,我们会变得紧张焦虑、渴望控制对方,在成年之后,我们也会继续以这种焦虑、渴望控制的方式与亲密关系的伴侣相处。
不仅如此,由于这个框架的存在,我们还总会不自觉地被特定的人所吸引。比如,童年时期,父母对自己忽冷忽热的人,往往在成年之后也会不自觉地被对自己忽冷忽热的人所吸引,尽管他们对对方的忽冷忽热感到不安,但这种熟悉的焦虑感又会让他们感到安全,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自己总是不断与不同的伴侣陷入“相似”的纠葛之中的原因。
那么,这种“框架”与投射机制的存在,是否意味着我们终究只能不断重复童年的经验,即便那可能是令自己感到痛苦的?我们是否有能力去改变或者调整既有的“框架”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框架究竟是什么?
依恋类型:自幼形成的影响亲密关系的“框架”
其实,从人们幼年时与父母互动中形成,并影响成年后亲密关系的“框架”,又被称为人与人之间的“依恋”,指的是关系中双方的情感联结,以及在这种联结中所反映出的彼此的信任与安全感。
英国心理学家基姆·巴塞洛缪(Kim Bartholomew)在前人的基础上,根据人们在关系中的焦虑程度与对关系的回避程度,将成年人之间的“依恋”划分为了四种不同的类型,分别为:安全型、痴迷型、疏离—回避型和恐惧—回避型。
安全型
安全型依恋的人,在关系中能够适度依赖伴侣,也尊重彼此的独立性去探索更大的世界。他们不会过分担心失去对方,也不会惧怕向对方做出承诺。他们通常能有效地与伴侣沟通自己的感受与需求,也能够及时回应对方的需求。因而,安全型依恋被认为是“最理想”“最健康”的依恋类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安全型的人遇到伴侣未接听自己电话的情况时,他们通常会想:“啊,那Ta应该在忙,过会儿再联系Ta吧。”
痴迷型
痴迷型依恋的人,总是表现出一种“情感上的饥渴”,以及对依赖和承诺的强烈渴望。他们常常过度担心自己会失去对方,也害怕当自己需要的时候,对方不在身边或不能及时回应,因此他们总希望能时刻掌握对方的去向、和谁在一起、在做什么等。他们无法真正相信伴侣是爱着自己的,也常常需要在关系中反复确认这件事。
在上文的例子中,遇到未接电话的伴侣,痴迷型的人可能就会怀疑“Ta是不是不爱我了”,也会夺命连环call,直到对方接到电话并答复自己。
恐惧型
恐惧型的人一方面总是担心被伴侣抛弃、被拒绝(认为自己不够好),但另一方面却在感到这种焦虑和不安的时候,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变得疏远和冷漠(其他情绪的表达因为羞耻感的存在而被抑制)。于是,在亲密关系中,他们常常容易陷入戏剧化的、大起大落的、分分合合的关系中。
对于未接电话的伴侣,“恐惧型”的人虽然也会像痴迷型的人一样立马怀疑对方,但他们却不动声色,甚至开始疏远对方。而当伴侣回电时,他们会表现得很冷漠,即使被问及是否生气的时候,也 ............

书籍插图:
书籍《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 - 插图1
书籍《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