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琉璃器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一 略谈琉璃
二 古代琉璃史
(一)汉代琉璃
(二)三国魏晋南北朝琉璃
(三)隋唐琉璃
(四)宋辽金琉璃
(五)元代琉璃
(六)明代琉璃
(七)清代琉璃
三 古代著名琉璃制品
(一)绿釉陶楼
(二)黄釉贴花莲瓣纹尊
(三)大同代王府九龙壁
(四)大同观音堂三龙壁
(五)太和岩牌楼
(六)解州关帝庙
(七)大云寺
(八)介休后土庙
(九)太原县文庙
(十)琉璃照壁
(十一)文津阁
(十二)外八庙琉璃牌坊
四 琉璃艺术之乡
五 琉璃之乡
一 略谈琉璃
琉璃胎的主要成分是陶土,其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铝和少量的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钙。琉璃胎材料以安徽当涂白土山的白土质量最好,烧成陶器后呈白颜色。琉璃胎经过1100℃以上的高温烧制成功后,再涂上釉料。
琉璃釉料分为三部分:氧化剂、着色剂和石英。
氧化剂为黄丹(氧化铅)和火硝(硝酸钾);着色剂包括氧化铁、氧化钴、氧化铜、二氧化锰等金属氧化物。根据颜色要求,各种着色剂要按不同的比例搭配,可以调制出黄、蓝、绿、白、孔雀蓝、茄皮紫等颜色。
琉璃胎涂上釉料后,再进行800℃至900℃的低温烧制,形成一层薄薄的彩色釉,便可得到琉璃制品了。
琉璃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中国古代的艺术瑰宝,是国粹。琉璃的艺术美源于自然和生活,是人对社会生活审美判断的表现,是审美意识的物化。琉璃所代表的传统风格是不可取代的。从大型宫殿建筑群到小巧玲珑的琉璃饰件,无不体现出琉璃的外在美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琉璃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精髓。我们的祖先通过火的艺术完成了陶与瓷的衍化,给我们留下了高品位的琉璃精品。
琉璃古时称流离、青玉石等。古人将人造及天然宝石、玻璃器等统称为琉璃。随着古代陶器的发展及瓷器的产生,琉璃作为中国传统陶瓷衍生品种大量应用于建筑装饰后,历经千年逐渐变成一个专用名词,专指内为陶瓷外为釉彩的精美制品。
琉璃制品比一般陶器要坚实、美观,富有民族特色。据考古证明,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琉璃工艺,但质料不纯。直至宋代才出现真正的琉璃工艺,并开始用于建筑之上了。
琉璃可以烧制砖、瓦、盆、缸等制品,可以用做建筑构件。建筑所用的琉璃构件包括琉璃瓦和正脊、鸱吻、脊兽、琉璃影壁所用的雕花琉璃砖、一般琉璃砖等。
宋朝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在宫殿上使用黄绿色的琉璃瓦了。
元朝时期,宫殿的房顶上已经装上黄、绿、蓝、红、粉、白、黑、紫等多色琉璃瓦和琉璃构件了。
明清两代宫殿、陵寝和皇家寺庙多用黄色琉璃,园林建筑杂用蓝、绿、黑等色琉璃,亲王宫殿、园寝多用绿色琉璃。
琉璃瓦是中国传统的建筑物件,通常施以金黄、翠绿、碧蓝等彩色釉。因为它的材料坚固,流光溢彩,所以一直是建筑陶瓷材料中的骄子。琉璃瓦经过历代发展,已形成品种丰富、形制讲究的系列产品。常用的普通瓦件有板瓦、筒瓦、勾头瓦、滴水瓦、罗锅瓦、折腰瓦、挑角、正吻、合角吻、走兽、垂兽、钱兽、宝顶等等。琉璃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上等材料,专用于皇家建筑和达官贵人的住宅。琉璃瓦一般分为黄、绿、蓝、黑四种。
中国古建筑对瓦的彩色十分讲究,具有强烈的封建政治色彩。黄色琉璃瓦专用于宫殿、陵墓、园林、庙宇等皇家建筑屋顶。中国古代有五行学说,五行金、木、水、火、土。其中土为黄色,居于中央。因此,黄色成了帝王的专用色。例如:在颐和园内,帝王活动的建筑群均采用黄色琉璃瓦顶,而园内风景区的建筑群和百姓住宅均采用黑色瓦顶。孔庙、关公庙也用黄色瓦顶,因为孔子被奉为文宣王,关公被封为武圣王。
中国古建筑的装饰颜色有时还有某些特定的象征意义,根据五行学说,黑色属于水。因为水能克火,所以紫禁城内库房的屋顶采用黑色琉璃瓦。又如故宫藏书建筑文渊阁也采用黑色瓦顶,因为藏书楼容易失火,所以采用黑色表示以水压火,以免发生火灾。而天坛采用蓝色琉璃瓦顶,因为天是蓝色的。
故宫中的阿哥所,即供皇子皇孙居住的地方,有三套完全相同的院落,都是绿色琉璃瓦盖顶。因为绿色象征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此外,郡王府和亲王府也用绿色琉璃。
彩色琉璃瓦通常用于皇家花园,象征富丽。御花园、雨花阁便采用彩色琉璃瓦,如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十分壮丽。
不但琉璃的颜色受到限制,连数目也是有严格规定的。在中国古宫殿建筑上,往往装饰着一些小兽。这些小兽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小兽,共有十个,显示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其他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小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而中和殿和保和殿都只能有九个,连天安门上也只能有九个小兽。
太和殿屋脊上的十个小兽寓意分别是:象征帝王的龙、象征和谐祥瑞的凤、勇猛威严的狮子、作为吉祥化身的天马和海马、日行五百里的猛兽狻猊、灭火防灾的甲鱼、勇敢公正的獬豸、除祸灭害的斗牛、尊贵机智的行什(猴)。琉璃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建筑的范畴,它赠给人们一个多彩的世界。这些小兽站在屋顶,代表了人们逢凶化吉的美好愿望。
琉璃制作要经过备料、成型、素烧、施釉、釉烧等几道工序。
琉璃原料大都就地取材,也有就近取材的。过去,因缺少有效的原料检测技术和设备,制陶匠人在原料选择上总结出了一套简便实用的土办法,通过看、捏、舔、划、咬等方式判断泥料的成分和性能。琉璃所用泥料是一种低铝坩土,好的原料呈黑灰色或青灰色,里外颜色一致;用手指将软坩土捏碎,凭触感判断颗粒的细度,细颗粒多的黏土结合性好,可塑性强,干燥强度也高;可用舌尖舔黏土的断面,如果感到吸力大,表明其结合性、吸附性和可塑性好;硬质黏土不论是哪种颜色,如果用小刀在表层能划出白色痕迹的,这种黏土经煅烧后会呈白色或微黄色。如果断层不平整,像贝壳一样,可判断这种黏土含氧化铝成分较高,耐火度也高;将黏土用牙咬感到有蜡状物或油脂感,说明其含铝量较低,塑性也好,咬时如有细砂或一般土感,则含铝量高。
琉璃釉料的配制最难掌握,也是最为机密的技艺,尤其像“孔雀蓝”这类釉料的配方,匠人视为绝技,素有“传媳不传女”之说。这是琉璃生产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完全根据火苗变化的颜色判断窑内温度的高低。如果釉烧失败了,那就意味着前面的所有工序全部报废,前功尽 ............

书籍插图:
书籍《古代琉璃器》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古代琉璃器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