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春之祭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1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元年春之祭/陆秋槎著.—北京:新星出版社,2016.4
ISBN 978-7-5133-1924-9
Ⅰ.①元… Ⅱ.①陆… Ⅲ.①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Ⅳ.①I247.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37855号
元年春之祭
陆秋槎 著
责任编辑:邹 瑨
责任印制:李珊珊
封面设计:张 二
出版发行:新星出版社
出 版 人:谢 刚
社 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丙3号楼 100044
网 址:www.newstarpress.com
电 话:010-88310888
传 真:010-65270499
法律顾问: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
读者服务:010-88310800 service@newstarpress.com
邮购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丙3号楼 100044
印 刷:北京玥实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910mm×1230mm 1/32
印 张:7.875
字 数:110千字
版 次:2016年3月第一版 2016年4月第二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133-1924-9
定 价:30.00元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如有质量问题,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
阅读之前 没有真相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参考文献
文中征引传世古籍与出土文献颇多,此处难以逐一注明所据版本。其中对《礼记》引用尤多,在进行白话翻译时参看了王文锦先生的《礼记译解》(中华书局,2001)一书。对《楚辞》文句的训诂则主要参考了蒋天枢先生的《楚辞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一书。此外又参考了一定数量的今人著作及论文,以下是其中对我的构思、写作帮助较大的十三种出版物,悉依出版年排列。
蒋天枢著《楚辞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
张正明著《楚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张孟伦著《汉魏饮食考》(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
钱玄著《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林富士著《汉代的巫者》(稻乡出版社,1999)
谭维四著《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2001)
潘富俊著《楚辞植物图鉴》(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李零著《中国方术续考》(中华书局,2006)
陈遵妫著《中国天文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杨树达著《汉代婚丧礼俗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孙机著《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白川静著、杜正胜译《诗经的世界》(东大图书,2009)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论文类编·历史编·秦汉卷》(中华书局,2009)
后 记
这篇小说成稿于二〇一二年七月十日,随即效仿《柳如是别传》稿竟说偈的旧例,作了三首绝句。当时总怕这寥寥八十四字他日化为谶语,便没敢讲什么狠话或怪话。其实,从二〇一〇年开始构思它开始,我就很清楚,它的问世注定要较一般的小说艰难许多——这里的“问世”既是指写定,也含有出版的意思——这毕竟是只有我才能完成的作品,而我又是一个如此粗疏、怠惰且乖张的人。
只有自己才能写出这样的小说,初听似乎是一种十足高慢的表述。幸好,看到这一句时,读者想来已经看过了前面的十万余字,应该不会曲解我的意思。我并不相信这世上会有第二个人与我有相同的知识构造与恶趣味,所以才自负地宣称这世上再不会有一本《元年春之祭》这样的小说。于《汉书》与群经稍稍下过些功夫,对西方哲学有那么一点兴趣,同时奉三津田信三与麻耶雄嵩的作品为推理小说的极则,最后——或许也是决定性与毁灭性的——这样一个古典学与古典本格的狂信者又向日系动漫(A.C.G)文化出卖了灵魂。倘使这世上尚有第二个我这样的废人,那他(她)便是我的分身(Doppelgänger),注定会成为我一生的亲友或不共戴天之敌。
也正是因为这篇小说无端地染上了过于强烈的个人色彩,我所要表达的东西也在正文之中就已经穷尽了,其实本没有必要另写一篇后记来说明什么。只是我自知“元年春之祭”这个标题取得令人费解,在此仍有必要稍事说明。
实际上,这五个字是用《春秋经》起首的三个字“元年春”和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剧《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拼缀而成的。
之所以选取《春秋》的首三字,是因为部小说是整个於陵葵系列的起点,而她所生活的汉武帝时代,也正是《春秋》学兴起的时期。尽管董仲舒并没能活到小说开始的那一年,但他的学问余烈尚存,英华靡绝,我笔下的女主角对此也不无向往之心。
同时,故事发生的时间也被我放在了天汉元年(公元前一〇〇年)。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年份,然而这个年号对于我却有特殊的意义。《汉书》卷三十二《司马迁传》赞曰:“故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也就是说,司马迁作《史记》很可能就记录到这个年代(《史记》中司马迁所作的部分实际上终于何时,共有三种说法,可参看王国维、朱东润、逯耀东等人的研究)。而《太史公自序》里谈到写作《史记》的缘起时,又有过这样的表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而明之,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攘焉!”且不论《史记》是不是“继《春秋》”而作,我倒是的确想从《史记》收笔的那个时代为起始点,写点能让自己觉得不枉此生的文字。
这也就是《元年春之祭》的写作缘起了。
至于为何窃取《春之祭》这个标题,除了它契合小说的情节之外,也同这部芭蕾舞剧的音乐风格有关:原始主义与现代技巧。没错,我就是想让读者听到祖先的感召,就是要为那个长期被视为腐朽堕落的古文明招魂,为此,我又处心积虑地选取推理小说这种形式,名正言顺地以处女们的生命为献祭——换言之,我试图以一种现代西方的文学类型来书写一种古代东方的道统。恕我无知,试问除了《春之祭》,前人何曾有过这样的尝试?
於陵葵系列不会终止于此,只是对词章与考证的焦虑让我迟迟无法完成续作。下一部作品(标题暂定为《乌之雌雄》)将讲述葵和露申抵达长安之后的遭遇,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元年春之祭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