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链条——最后的遗产》作者:柳文扬 - (TXT全文下载)

书籍内容:

《白色链条――最后的遗产》作者:柳文扬

“仲夏夜,脊椎骨都有自己的梦。”――维克多・雨果

这是一个容易腐朽与失落的有机物的世界,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从来没有什么生物想到了有效的办法,有意识地证明自己曾经存在。
这个问题是我小时候就想过的。大概六岁那年,爸爸带我去自然博物馆参观。那横亘整个大厅的恐龙骨架,真是气势磅礴,令人震惊。在小孩子眼里它更是大得可怕,仿佛随时都会向我扑下来,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声。我满脑袋是汗,完全被它迷住了。爸爸说那是真正的化石,不是仿制品。它曾经生存在一亿年前。一万个一万年就是一亿年――而我自己呢,当时才只生存了六年!我真羞愧。在那个漫长的夏日午后,蝉鸣、阳光、爸爸的手、彩色气球和冰冻汽水都不复存在;我的思想飞到了一亿年前――一万个一万年。
很快,我把这种震惊变成了思考,并且把思考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没错,虽然幼儿园里其他的男孩子正在与同班小美眉卿卿我我,互相塞小纸条;可萌芽状态的我因为不够帅,没有女生愿意跟我约会,哪怕以雪糕作为诱饵。所以在遭到拒绝之后我总是眺望远方,毅然说:“我还小,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然后就走开去思考哲学问题。
恐龙化石的伟大之处是它穿越了时间,一亿年,不可想象的漫长岁月。你能体会到那有多么久远吗?一亿年前,北斗七星都还不是现在的形状,你乘坐的5路公共汽车用的汽油还是些活跃的浮游生物,街口那家超市的原址被四十米深的海水淹没着,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缓慢地互相挤压,发出使星球震动的隆隆低响。恐龙的种族正在鼎盛时期,它们无忧无虑地繁衍生息,对那些贼头鼠脸的原始哺乳动物不屑一顾。谁会想到一颗小行星、或者微不足道的哺乳动物、或者恐龙屁里过多的甲烷竟会使它们一下子灭绝呢?
然而,谁知道呢?也许有一只年老的霸王龙,曾经在白垩纪黄昏壮丽忧伤的晚霞中独自沉思。所有这一切――茂密无边的丛林、捕食者与猎物、旷野中放肆狂喜的吼叫、太阳,乃至悠远的时间本身,都将像短暂的晚霞一样消失。有什么能向后来者证明恐龙种族曾经的辉煌?无休止的捕猎、杀戮和吞食令它厌倦,在漫长生命的黄昏里它不禁要考虑这些问题。它用强壮的后肢沾上刚刚杀死的禽龙的血,在地面画下一些狂野曲线,这是肉食恐龙文化的最高体现,代表着对血的渴求与原始力量崇拜。然后它又搬起几块石头,堆成一个圆圈,以此证明它――地球霸主,可以任意移动物体,并按自己的意愿重新组合。恐龙的神经中枢也就能想到这些了。
可惜的是,数千万年后的人类对它的苦心并不理解。血迹随着风化的岩石湮灭了,堆放成圈的石头被认为是动物巢。过于宽广的时间断层,使人类对恐龙的“文化”失去了理解的可能性。结果是:能证明恐龙种族曾经存在并统治地球的最后证物,是它们自己的骨头。而我们对恐龙的叫声、恐龙皮肤的颜色、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群居还是独居、智力达到什么程度,都并不了解。

基于这种逻辑,我不禁惆怅地想到(比小时候遭到女生的拒绝还要惆怅):无数万年之后,地球会是什么样子?是什么样的生物掌管这个世界?对它们来说,我们曾经存在吗?假设由于某种原因,人类放弃了故乡,蓝色星球已经失去了水和大气,变成一片死寂。一艘玲珑剔透的玻璃飞船载着透明的水晶金字塔状生物降临地球,来做行星考古研究。在它们的记录上和研究报告里,人类是否被承认是地球曾经的主人?
水晶金字塔是硅基生物,无论在外形与构成方式上都与我们完全不同,更不用说思想和情感了。你指望它们能了解人类文化吗?真的太难了,比教我妈上网聊天还难得多。当它们得知宇宙中存在碳基生物时,当然会大吃一惊。
地球就是让它们大吃一惊的地方。当水晶金字塔在荒凉而古老的大地上操纵着机器挖掘时,首先是想找到跟它们一样的硅基生命的遗迹。它们很快会发现,这颗行星表面物理与化学特性说明,这里曾经有大量的液态H2O,也有过成份不太纯净的大气层。地表硅的丰度很高,但却都是结构简单的氧化物,其复杂度远远不足以形成生命。看来这次航行又是白费力气,毕竟,在行星上形成生命的条件是苛刻的。
但水晶金字塔研究生们惊讶地发现了建筑物遗迹,无可非议地由智能生物建造的大厦残余,甚至还有城市……在这许多万年之后,地球上的城市几乎都消失殆尽,而且,不幸的是,象美国自由女神像和中国乐山大佛之类的能表明人类身份的标志都已不在了。水晶金字塔思索着:是谁建造了这些东西?这颗星球上曾经有过什么样的主人?直到从地层中发掘出很多由碳酸钙沉积而成的、形状离奇的物体,还有一些包裹在C40H64O4(琥珀)中的华丽小物件。经放射性同位素测定,这些东西的历史悠远得令人难以置信。
水晶金字塔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运气,一束束愉悦的电磁波从它们的智能核心发射出来,而它们的透明身体也激动地不断变换着颜色。
等到碳酸钙沉积物被越来越多地挖掘出来,以至于形成了系列的时候,疑问不存在了,震惊硅基世界的大发现即将被证实。
一个研究生用它那嗡嗡作响的低沉脉冲语言请教它的导师:“那么……喀拉喀嚓教授,真难以相信,难道这……这就是……传说中的……”
“是的!叮咣梆啷同学,这无疑就是了。就是一直没有被证实的,然而被学者们热烈地探讨着的:碳、基、生啊――啊命。我们的运气太好了,千万别告诉他们,免得别人抢功。”
“老师,我记得六百年前,著名的科幻作家拉克・阿瑟阿瑟就提出了碳基生命的设想,这真是革命性的……”
“早跟你说别老看那些科幻小说,靠!你还想不想毕业,啊?”
于是,学生赶忙向老师请教:“教授!我有个问题,只有像您这样博学多才、思想深刻的大学者才能解答。因为我对您的敬佩,仿佛淘淘的江水……”
“有什么事就问吧。”
“这些化石里面,哪一种是建造了城市的智能生物呢?”
喀拉喀嚓教授恨不能把学生掐死,因为它自己也无法解答这个问题。它可是拿国家级津贴的专家啊。所以,它斥责了学生一顿,然后命令它协助自己研究这些生物化石。

对硅基生物来说,这个问题真的过于困难了(对我来说,其难度也差不多)。它们也许能够大致区分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或脊椎动物,但对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就完全没有概念。它们只能凭借自己对以往所游历的各个世界中动物的了解,再加上逻辑推理来破解谜团。
因为发现所有动物的地层几乎一样,而且碳14测定表明它们大概生活在相同或相近的时代。所以,首先摆在水晶金字塔面前的问题,是这几大类动物中哪一类更高级: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而它们摆在喀拉喀嚓教授桌面上的代表分别是鹦鹉螺(软体)、巨人甲虫与蜘蛛蟹(节肢)、箱豚鱼、龟与人类(脊椎)。水晶金字塔的智力能够把它们大体按类分开。
甲虫与蟹显然应算一大类,虽然足数不同,但相似点甚多。都是骨骼在身体表面,内部没有可容纳大型神经中枢的空腔,肢体成对并分作多节。巨人甲虫和蜘蛛蟹化石经历了百万年岁月的荡涤,幸运地保持着原有的色彩。但水晶金字塔怎么能穷尽这奇妙的小动物的奥秘?它们不会知道,巨人甲虫靠液压传动来运动,以扩散方式呼吸,所以躯体不可能长得很大,它们的变态与羽化曾是大自然中最迷人的奇迹之一;水晶金字塔也不会了解地球上曾孕育无数生命的蓝色海洋,不会知道螃蟹从一粒微小的卵孵化出来、变为幼体,再成长为成蟹,要在浩瀚海洋中经历多少磨难和危险。
哦,还有鹦鹉螺。这种美丽的生物一定会把水晶金字塔迷住。它体现着宇宙中某种本质的美:简洁、平衡、和谐,就像银河系,像巴赫的音乐(我的小外甥执意说它像大便,所以我揍了他,然后他妈又掐了我)。在水晶金字塔的眼里,鹦鹉螺壳体内部那些分格的小室蕴涵着数学美,象征时间与空间的无穷演进。从最大的一格旋转着退回,经过一级级管风琴般共鸣着的阶梯,达到螺旋的中心,也就是生命的起点。这一过程是多么微妙,多么富于理性,令人心旷神怡。金字塔生物可以领会到鹦鹉螺的成长过程,因为这过程被记录得那样完美和清晰。它们知道,最大、最外侧的开放的“舱室”,就是容纳鹦鹉螺躯体的地方。这意味着这种生物具有奇妙的特质,它的身体可能是软乎乎的、没有固定形态,也许它竟可以脱离自己的骨骼。
鱼和龟外形完全不同,但水晶金字塔经过分析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的相同之处,最终把它们划归同一大类:脊椎动物。它们都有成系统的内部骨骼,更重要的是,都有一条贯穿身体中央的脊柱。龟的胸甲与背甲包容着巨大的空腔,使人乍一看要认为它是另一类动物,而解剖来看,就会发现脊柱与肋板。对注重数学美感的水晶金字塔来说,龟这种东西太丑了,显然不是高等生物。箱豚化石状如火腿,肥蠢可笑,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开始,水晶金字塔人喀拉喀嚓教授几乎把人类划分在脊椎动物之外。因为人类的化石在发掘初期只限于头骨。教授绞尽脑汁(拼命发射智能核心的电磁波),思索这个布满圆洞的灰白色空心球体会是什么生物,那些洞是不是它伸出肢体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发掘出这个头骨化石的现场,还发现了一块琢磨过的大理石,上面用原始方法刻了一些文字。后来又挖出能与这头骨想配的躯干和四肢骨骼,总算解决了这种动物的归属问题。它显然是脊椎动物。
喀拉喀嚓教授考虑过,那块大理石和上面的符号很可能是智能生物制造的,难道,这种躯体修长的圆头动物就是这颗行星的主宰么?但它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据它所知,许多星球上的智能生物有替自己的宠物制造玩具的习惯。大理石块也许就是这种动物的主人给它造的玩具。

在水晶金字塔人自己的进化链条上,动物分为两大种:有肢的与无肢的。而金字塔人本身是无肢的,是进化的最终产物。所以,它们大概会以此标准来衡量地球上的碳基动物。
“无肢的鹦鹉螺显然是最高级的生命,也许地球上的文明就是它们创造的。”喀拉喀嚓教授断定,“像我们一样,它不需要多余的、形而下的、粗陋而具象的肢体来谋生,而是通过智能核心发射的电磁波来操纵机器。”
叮咣梆啷同学说道:“教授英明!”
就这样,水晶金字塔人确定了地球动物的大致分类,有了这个框架,那琳琅满目的白色钙沉积物,就可以一件件地鉴定、收藏了。

软体动物,在水晶金字塔人的地球生物目录上占据最高位置。海扇这种贝类,虽然其外壳的形状与鹦鹉螺不同,但因为是软体动物,所以地位颇高。它的两片贝壳形如穹顶,优美简洁,里面空无一物,是多么的高明啊!可惜的是,贝壳内部的有机物早已经腐烂了,不然教授可以看到它的斧足、闭壳肌、鳃、简单的消化道(吃饭和排泄竟然是同一个……),眼睛只是一串小小的感光点,更不用提什么智能核心了。海螺的外观、结构与鹦鹉螺类似,所以喀拉喀嚓教授把它摆在仅次于鹦鹉螺的位置,就像我们把灵长类摆在仅次于人类的位置一样。教授用电磁波控制着一台小机器,拿起海螺,放在它的听觉器官旁,听到了空气在螺壳内振动的奇妙声音。它激动地喊道:“听!这美妙的共振!死后还可以用充满智慧的声音来和我们交流,真是太神奇了!不需要多说,我都懂了,千言万语尽在其中!”
“教授英明!”
我记得小时候,爸爸从某个海滨城市回家,带回很多海螺壳。他就让我一个一个地听,说里面有海浪的声音。我真相信了,认为海螺壳是天然录音机。螺壳里的声音随其内部空腔的大小不同而变化,巨大的海螺壳里发出的浩瀚回响令我着迷。因为想知道那里面究竟有什么,我就打碎了它,结果没发现任何东西。
喀拉喀嚓教授聪明得多,当它想弄清海螺的内部结构时,就用X光去射它。在X射线下的海螺化石,更加玲珑剔透,亦幻亦真。

在鱼和软体动物之间,没有找到进化的中间环节。但喀拉喀嚓教授断定,鱼是除软体动物外最高等的生物。“因为它的肢体是退化得最多的!”它斩钉截铁地说。研究生的回答是:“教授真英明!”
这条大鳕鱼的骨化石,被教授命名为“总肢动物”,是连接软体动物和从前的有肢类的关键一环。口腔里的尖利牙齿说明它还有些原始。长这样的牙齿是为了勾住食物,以免其逃脱。这意味着“总肢动物”还需要掠食求生。退化了的肢体看样子无法在地面上行动,教授便推测它可能是一种飞行动物。在它体内,一定有巨大的浮力囊,充满了最轻的气体――氢气。
这时,研究生叮咣梆啷同学胆怯地说:“请原谅,教授,我想,这种动物的骨骼密度似乎不适于在大气层中飞行。如果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这颗行星的表面曾经被液态H2O覆盖,那么……”
“当然!”教授说,“我当然知道!‘总肢动物’显然是水栖的。刚才是为了试探你,看来你很聪明,哈哈哈!”它为了表示心胸开阔,就用电磁波使劲儿刺激研究生,刺激得它吱哇乱叫。

“啊!教授!”研究生叫了一阵,突然惊呼。
“啥事儿?”
“这种动物没有腿呀!难道……它比总肢动物更高级?”研究生指的是眼镜蛇的骨头化石。
教授这次不想让学生得意,所以就断然否定:“不!当然不是。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不要只从一个角度分析!无肢动物比有肢的高级,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有肢的动物未必比无肢的低级!懂吗?”
研究生怕挨电,就说:“懂……懂!”然后眼看着教授操纵小机器手,在“总肢动物”的前面写下了“肉食滑行长条兽”,即我们说的眼镜蛇。
蝾螈和青蛙的化石除了尾巴外,几乎没有结构上的太大区别。所以,教授把它们列在一起,这当然并不太离谱,即便是从我们的生物学角度来看。
蝾螈的肢体带有明显的爬行动物的特征。青蛙巨大的后肢,说明它善于跳跃。二者都没有牙齿,而口腔结构显示很有力。所以,它们并不是不需要掠食,而是不需要咀嚼。这就是喀拉喀嚓教授的推测。但青蛙后腿末端长长的足趾令它疑惑。教授没想到青蛙活着的时候,脚上有蹼,在水里可以像船桨一样有力地推进身体。它思索了一阵,认为青蛙后腿上的长脚趾肯定是挖土用的。没错,当寒冷的季节到来,大群青蛙一定会排队到山里去挖洞,随着响亮的劳动号子,它们的后腿此起彼落,抛出一堆堆泥土,在山坡上挖出一排排的洞穴,以抵御冬季的凛冽寒风。这是多么动人的情景啊。喀拉喀嚓教授在目录上写下了“穴居跳跃兽”的名字,并考虑画一幅跳跃兽挖洞的想象图。
教授有一点猜得差不多――青蛙需要冬眠,有的蛙类确实是在泥土中的洞穴里度过冬天的。但是,教授完全想不到,青蛙是一种所谓的两栖动物,幼年时代在水中度过,而且外形与成年时大不相同。看着鱼缸里的蝌蚪变成青蛙,曾是地球儿童生活中的乐趣之一。

喀拉喀嚓教授又注视着一只尼罗鳄的化石。这种巨大的动物,与蝾螈有点相象。它毫无疑问是爬行的,而硕大的腭骨和结实尖利的牙齿是属于真正的肉食兽。骨架已如此凶猛恐怖,在它活着的时候,一定是称霸一方的动物之王,高距于食物链顶端。我们知道,尼罗鳄确实是一种几乎没有天敌的霸王级生物,水中、河滩与沼泽地带的魔鬼。
看到海龟化石,教授理所当然地把它与乌龟划作一类。唯一使它惊奇的,是这种动物的尺寸。最大的海龟可以长达三米。但笨重的甲壳、迟缓的四肢和狭小的口腭决定了它只能是一种素食动物,靠背壳来抵挡掠食者的爪牙。真是巨大而无用的生物。但教授不知道,海龟曾经遭到人类怎样的捕捞残杀,只为了满足自己的食欲。它也不知道小海龟刚刚孵出卵壳,就会在某种神秘机制的指挥下爬向大海。

当变色龙化石出现时,教授曾经一筹莫展。看来这种动物既不适合在地面行动,又不会在水里游泳,更别说飞了。而研究生偶然福至心灵地把它放在一根树木化石上,令教授茅塞顿开。
“它栖息在植物上!”教授狂喜地喊道。
细长的爪子可以有力地抓住树枝,长而弯的尾巴则会灵活地卷在树上。虽然细小但却尖锐的牙,说明它也是捕食其它动物为生的。眼框巨大,那么眼睛一定也大。教授不可能看到变色龙的舌头,所以不知道它用大眼睛锁定猎物后,是靠长长的、带粘液的舌头把猎物捕获的。而变色龙的双眼可以分别向任意两个方向转动,这一点想必教授做梦也想不到。

爬行动物之后是鸟类。在我们的生物图谱上排名越高的动物,在水晶金字塔人的理论中就越低级。乌鸦有巨大的翅膀,骨头中空,比重很低。宽阔的胸腔为肺、气囊和强劲的肌肉提供了生长条件。所以它是在大气层中飞行的。它不是利用简单的阿基米德浮力定律来飞行,而是靠更为复杂的空气动力学,这使它飞翔得更快、更稳定、更灵活。水晶金字塔人也会飞,而且是利用电磁场飞行。所以它们对地球上鸟类的飞行能力不屑一顾。
企鹅显然也是鸟,但它的骨架结构不利于飞行。翅膀太小。相比之下硕大的脚也许说明它擅长行走。但看来走得也不快,可怜的东西,肯定经常被食肉兽追得哭天喊地。
其实我们知道,企鹅在水中的动作灵活优美得不逊于鱼类。而它的大脚还有另一个用途――在孵蛋时把蛋放在上面,以隔绝冰雪的寒气。
关于蝙蝠算不算鸟类,教授和研究生讨论了很久。它的身体结构,尤其是前肢的形状当然是为飞行而生的。但它又有牙齿。就像我们的古代哲人伊索一样,金字塔人教授对这种首鼠两端、脚踩两只船的动物简直深恶痛绝。最后,它决定把蝙蝠划作更低级的一类――也就是我们说的哺乳动物。

这还没完,教授遇到了更加不怀好意的考验――鸭嘴兽。有好一阵,教授考虑着这种动物是不是研究生故意拼凑出来难为自己的。头部是鸟而身体是兽类,简直不伦不类。幸好,它还不知道鸭嘴兽既是卵生的、又是哺乳动物,不然它真得气疯了。拷打了叮咣梆啷同学很久,才确定这不是恶做剧。于是,教授把鸭嘴兽也划分为低级动物――哺乳类。

马和牛在结构上很相似,尤其是牙齿。它们粗大的臼齿都是为了磨碎富含纤的植物。不同之处是牛有角,而马的四肢比牛更加细长。
金字塔人不懂达尔文进化论,但它们对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有一定的认识。牛角一定是这样出现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长有双角的牛在生存或繁殖活动中占有优势,所以它们的基因更多地延续下来,以至于淘汰了其它没有角的牛的基因。而马腿的形成过程可以依此类推。如果教授看到了马的真容,说不定会喜欢上它们。在被人类驯化之后的多少世纪里,马都是人最好、最可靠的朋友之一。而金字塔人也永远看不到西班牙斗牛,不会想象到那令人热血沸腾的披风与剑之舞。

象骨化石是摆在教授面前的陆地动物最大的遗骸。很不幸地,这头非洲大象的长牙在刚死后就被象牙贩子砍了,所以教授看着象嘴边那两个短桩,觉得很不顺眼。它知道这里一定应该有什么东西,也许是两根剑一样的长骨,也许会是两只铲状的分叉。这无限的可能性使教授叹息却又喜悦,就像我们面对着维纳斯的断臂。象鼻子当然无法保存下来,于是在金字塔人的复原图上,大象没有鼻子,长牙被设想为几种不同的造型。

啊,直立行走的动物――袋鼠。后腿长而粗壮,尾巴可以保持身体平衡,前肢由于不需要参与行走而解放出来,也许可以操纵工具?
教授认为袋鼠是有智能,至少是有某种技能的动物。其实脑容量和前肢的结构都是重大破绽,但金字塔人可不知道地球动物解剖学呀。它就这样硬说袋鼠是智能生物,但不是这个星球真正的主宰――主宰是鹦鹉螺。这是毫无疑问的。

陆地上的食肉猛兽也留下了自己存在的证据。虎,放弃了它华丽的皮毛,只把凶猛骄傲的骨骼留给时间。躯体的比例接近完美,胸腔宽大,四肢强壮,弯曲自如的脊柱充满活力与弹性,这是一种把力量和技巧完美地结合起来的生物。它的犬齿(金字塔人称之为捕食齿)巨大锋利,可以用来咬断小猎物的脊椎,扼住大猎物的呼吸,撕开肌肉。仔细看,它的爪子还能像大折刀一样活动、缩进皮毛里面,这样跑动就更加灵活而轻盈。是的,在这种动物的黄金时代,它肯定是悄无声息地潜伏在隐蔽物后,慢慢地接近牺牲者,然后突然发动袭击!
教授对虎化石研究了好久,它像地球人一样,也对凶悍强大的肉食兽着迷。但它看不到老虎那美丽威严、被草食动物视为最危险信号的条纹外衣。它也不知道,虽然虎是自然界之王,可它们是被人类猎捕而灭绝的,只因为它们长着华美的毛皮,和据说有药用价值的骨头。
在行星考古学上,狮子没有老虎幸运。金字塔人只挖到了一个狮子头骨的化石。与虎极其相似的牙齿和粗大有力的腭骨,显示出另一种肉食动物之王的恐怖威力。统治草原成千上万年的暴君,如今也只剩了一方残骨。教授把狮子和老虎的骨化石比较,想知道它们之中哪一个更厉害。没有对当时整个生态环境更系统的了解,它是不会弄明白的:狮与虎在自然条件下很少相遇,因为它们是不同国度的王。地球学者也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如果狮、虎真的狭路相逢,很可能是老虎略占上风。因为:第一,老虎在捕猎时更加凶残;第二,虎比狮子狡猾;第三,狮子是种懒惰的动物,而虎很“勤奋”。
我曾经想,恐龙的外表难道真像复原图所描绘的那样吗?也许它们的皮肤是五彩斑斓的,像热带的雨蛙一样。由于动物皮毛几乎不可能跨越地质年代保留下来,所以,金字塔人也不会了解现在的地球动物的模样。狮子威武的鬣毛、老虎的花纹,都永远被时间之幕掩盖了。

还有一个头骨,以它奇异的形状引起了教授的注意。这是个食蚁兽的头骨。没有牙齿,上下腭几乎合并成了一根长管子,可又不像鸟。参看了鸟嘴之后,教授认为这样的上下腭不具备捕食功能。只有相当聪明的人,才能想象到食蚁兽是怎么捕食的:用坚硬的大爪子捣碎蚁巢,随即从管状的嘴里吐出粘呼呼的舌头,把蚂蚁舔进去。在发掘史前生物时,我们曾遇到过很多不解之谜。对金字塔人来说,食蚁兽的头骨也许就是一个这样的谜团。

地球上曾经有些动物,在它们的祖先迈出大海走上陆地之后千百万年,又由于某种原因回到了海洋。这就是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如海豹和鲸。
这两种动物的骨骼都留存下来,被金字塔人发现了。无疑,它们是水栖的。海豹的四肢已经演化为鳍状,巨大的胸腔有利于贮存氧气,好进行长时间的潜水。而这头杀人鲸,它索性就没有后肢,躯体的流线型更适于在水中穿梭。但它们显然都不是鱼。按照金字塔人的理论,它们的头、躯干和肢体没有很好地退化和融合。

聪明的海豚没有留下化石。但陆地上的另一种智商较高的动物――灵长类却有骸骨保存在地层里。代表是长臂猿。受变色龙的启发,教授看出这是一种擅长在树丛中跳跃飞荡而行的动物,它的前肢是主要的运动器官。脑容量比其它动物有明显的增加,可惜,在地球动物学上占据那样重要的地位的灵长类,却被金字塔人一带而过。
由猿变人的理论,金字塔人不知要多长时间才能发现。不过它们找到了一块考古珍品――尼安德特人的头骨化石。比猿猴更大的脑容量、原始的面部特征、已有直立行走的迹象……这一切在金字塔人眼里都无足轻重。
而最后,是人类的化石。金字塔人挖掘到的化石中,最多的就是这种动物。并不奇怪,人类用几千年的时间把地球变成了自己的家园、其它生物的墓地。所以他们越繁衍越多,覆盖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人的化石是这么多,以至于喀拉喀嚓教授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把它们分类。种族间的细微差别一时还搞不清楚,而随不同年龄的骨骼特征是明显的。新生儿、六岁儿童与成年人的头骨,在大小形状和化学构成上都有显著差异。人类骨骼是金字塔人所获得的,最丰富的单一动物种族的化石。
但它们依然没有认识到人类的真实地位。金字塔人依照自己的标准,固执而自信地把地球主宰的荣誉交给了……
“叮咣梆啷同学!你认为这个星球上最高级的智慧生物是什么?”
“教授,在您的深邃思想面前任何智慧都是不值一提的。只要您说哪种动物是智慧生物,它就是!”
“我认为是――鹦鹉螺。”
“教授您英明。”
鹦鹉螺就这样夺走了人类的光荣。

不过,我们不该为此而烦恼。因为没有任何一种事物能永恒存在。那头在白垩纪的黄昏陷入沉思的恐龙也许明白这个道理。在遥远的未来,人类一定会离开地球这个摇篮,走进无限深邃的时空。而大地上留下的白色链条,可以用某种沉默的方式,证明这个世界曾经是生机盎然,气象万千。这已经够了,这是地球面对宇宙时的荣耀,希望人类最终能够无愧于它。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白色链条——最后的遗产》作者:柳文扬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