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中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序
张新颖
好多年以前,周嘉宁问过我对她小说的看法,我说,好。具体怎么说呢?没有下文。她大概觉得我这样回答太空洞,甚至是敷衍吧,至少很无趣。2008年,她送我《天空晴朗晴朗》,扉页上附了一句话:“真希望你看完以后,除了‘好’,还能说些别的!”
这次《密林中》要出书,她让我写篇短序,仿佛怕为难我似的,邮件里做了些解释。其实,她不知道,我很高兴写几句话,也趁机“能说些别的”。这些年我远远地看着她往前走,真是觉得,她比我当初说好的时候,写得更好了。
嘉宁当然不需要廉价的称赞,我也不必随口乱说。
说起来,周嘉宁写作的时间也不短了,似乎一直深陷在她这一代人的经验里面,这一代人的经验当然首先是个人的经验,想象和虚构也是基于这样的经验。读她的文字,会强烈地感受到文字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才是写作发生、进行和持续的理由。我之所以要提出这一点,是因为有大量的写作,我们看不到和写作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看不到写作的必要性和启动点。倒不是说作品里面要有“我”,而是说,写作者和写作之间,不能不有或显或隐的连接,哪怕你写的是外星球。
也正是从这里,我理解了周嘉宁的深陷,沉溺,滞重,她不可能轻松地打发——或者换成被认为是正面的词,克服,超越,突破,也一样。沈从文曾经说,我一生写作,不知道什么叫突破。周嘉宁明显不是沈从文类型的作家,这意思却是相通的;只是这意思不容易明白,很多的写作都在追求突破,突破倒是大家都明白的。文字、语言、叙述,和生命经验之间的关系越是深切,越是不能轻快地飞起来。
但是,什么是经验呢?什么是这一代人的经验呢?什么是成长和变化过程中的个人的经验呢?却不是想写就写得出来的,即便在意识里,也远未到清晰明确的程度。文字、语言、叙述的吃力,就在这样的地方。阻碍,吃力,摩擦系数大,反过来也使得文字、语言、叙述露出它的筋骨,显出它的质地,锻炼了它的弹性,写作者无须表明她的不苟且,她的诚恳,她的烦恼和折磨,却都包含在语言和叙述中了。要说周嘉宁与很多同龄写作者不一样的地方,其中重要的方面,是她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文学品质。也不是保持,似乎一开始是这样,就一直会这样,这样的一个写作者。
《密林中》这部长篇,在恋爱、成长、迷茫的生活等等这些经常出现在以往作品中的叙述之外,多出了一个年轻写作者的文学的自我意识和野心。这个叫阳阳的女性,置身于姑且称之为文艺生活的圈子,摄影师、作家、诗人、艺术家和艺术混混、热衷于艺术生活形式的男女,她与他们有或深或浅的交往和关系,问题是,她既置身/侧身其中,又神出其外。这样的生活方式或许能够帮助逃离对庸常生活的厌恶,从窒息的气氛中抽身出来大口呼吸,在放肆中表达愤怒、激情、执着,自我满足于与众不同,可是她又分明犀利地感受到了这种生活方式和圈子的空洞、无趣、粗暴背后的自私、激情过后的疲惫、才华消耗之时的难以为继,诸如此类。这还不是问题的核心,核心是,她自己——而不是她交往的那些男性艺术家——要成为她这一代人的表达者。她和共同起步写作的女性朋友讨论时说,她们要写出她们这未被写出的一代。她老是觉得自己这里那里有问题,可是不清楚自己的困境到底在哪。最后,才逐渐明白,她的巨大野心要求她直接面对世界,可是这个性别和世界之间,横亘着一个中介——当然就是男性这个中介。
跳出这个作品,我们自然容易有疑问,一个女性写作者为什么一定要男性这个中介才能面对世界?不过阳阳是一步一步走到这里,一点一点明白到这一层的,也许当她清楚了这个困境,这个困境就不再是困境了;也许,还仍然是。重要的是,这个作品描述出这么一个女性写作者孤立、敏感、任性、又羞怯又勇敢、又脆弱又坚韧的精神历程。
我想起《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读到阳阳最初萌生要写出未被写出的一代这种自我要求的时候,就想起乔伊斯小说的主人公在作品结束的地方,仿佛喷薄而出的渴望:“欢迎,哦,生活!我将百万次地去迎接现实的经验,在我的灵魂的作坊里去煅冶我这一类人尚未被创造出来的良知。”这是同一类型的野心,然而阳阳“灵魂的作坊”受困于“密林中”,“密林中”的生活当然也是生活,“密林中”的经验当然也是经验,不过“密林”也还是有走出来的通道,走出来之后也可能发现,“密林”之外更天宽地阔,“灵魂的作坊”可以敞开接受更天宽地阔的生活和经验,“锻冶”的资源更丰富而且源源不断。
周嘉宁送给我她新的短篇集《我是如何一步步毁掉我的生活的》,我很喜欢这里面的小说,简洁,冷峻,有力,力量被压抑在里面;她又附上了一句话:“但是生活最伟大。”没有跟嘉宁交流过,不知道她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愿意认为,写出这句话的周嘉宁,已经不同于这个短篇集的作者,也不同于“密林中”的阳阳。这个变化艰难地发生在“密林中”左冲右突之后,“密林中”的困境经验也就有了意义,不是白费的。帕慕克在一次访谈中说,他二十岁开始写作的时候,前辈作家会跟他谈生活,他反驳说,文学不是关于生活的,文学是关于文学的;四十年之后,他说,他们说的是对的,文学是关于生活的,好作家要经历很多——是的,生活最伟大。
2015年9月9日
目录
序
第一部分
1
2
3
4
5
6
7
8
9
第二部分
1
2
3
4
5
6
7
第三部分
1
2
3
4
第一部分
1
那是寒潮来临前的一个夜晚,阳阳不知道浦东的风有多大。在之后记者阿禾长达万字的报道里,也提到了阳阳,不过没有写名字。“在让某个上海女孩重感冒的夜晚,大澍带我们去了他住的地方,南码头路。这条路的路牌,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有一块正躺在大澍的床头。”
于是阳阳从一开始就是没有名字的配角。
那个夜晚已经过去了起码十年,仔细算算,或许已经有十五六年之久。当时阳阳正要迎来她的二十岁生日。她住在城东的大学宿舍里,六人间,尽管已经脱离了逼仄的家庭,但依然丧失独立的生活空间。学校里的同学大部分都过分奋进,这是好事,但是她对学业再也提不起兴趣。她的整个青春期都在一所重点中学的白炽灯下度过,不值一提,却让她之后完全陷入触底反弹。
她从长相上来说看不出有二十岁。额头宽大,眼神清亮,虽然偶尔也做出些努力打扮自己,却似乎对自己这具日趋成熟的身体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密林中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