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厅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镜厅
大萧条、大衰退,我们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
[美]巴里·埃森格林(Barry Eichengreen) 著
何帆等 译
何帆 校
中信出版社
目 录
专家推荐
全球经济与中国未来:埃森格林与何帆对谈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最好的时代
第一章 新时代的经济学
第二章 金色环球
第三章 惨烈的竞争
第四章 不换法律就换人
第五章 债由何来
第六章 西班牙城堡
第二部分 最坏的时代
第七章 空弹壳
第八章 再遭重创
第九章 欧洲的海岸
第十章 美国也会跌倒吗
第十一章 大体可控
第十二章 证据不足
第十三章 下跌螺旋
第十四章 鱼腥和铜臭
第三部分 向更好的时代进发
第十五章 复古还是维新
第十六章 人人有份
第十七章 高桥是清的反击
第十八章 二次探底
第十九章 防止最坏的情况
第二十章 压力与刺激
第二十一章 非常规政策
第四部分 避免重演
第二十二章 华尔街和商业街
第二十三章 非正常经济的正常化
第二十四章 做到最糟
第二十五章 黑衣人
第二十六章 欧元生与死
结论
出场人物表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后记
专家推荐
成功是失败之母。我们从金融危机的历史中,只学到了一半经验。未来的金融危机就隐藏在今天的应对政策之中。《镜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防范风险。
——何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经历金融危机并非愉悦的经验,品读描写金融危机历史的学术著作则可能非常惬意,尤其是品味埃森格林对20世纪和21世纪人类两次最重大金融经济危机的比较分析,肯定是一次令人愉悦、引人深思的知识和智慧之旅。埃森格林是研究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历史演变的著名学者,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对20世纪以来的国际金融货币历史如数家珍。他最负盛名的著作《黄金枷锁》正是深入系统分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起源和演变。《镜厅》一书试图通过对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金融经济危机和2008年以来的金融经济危机,以找到人类可以借鉴的共同历史经验和教训。制度的缺陷、人性的弱点、理论的缺失、政策的失误、利益的冲突、偶发的事件、人事的变迁……金融危机就像一个凶险无比的巨大旋涡,将人类事务的一切因素都席卷其中,又像一个神秘莫测的巨大黑洞,我们至今也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奥秘。无论如何,埃森格林的著作都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或许能够协助我们避开人类金融旅程下一次必然会面临的旋涡或黑洞。
——向松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
一部绝妙的作品。
——保罗·克鲁格曼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大萧条是20世纪的标志性经济事件,而我们认为,大衰退会成为21世纪的标志性事件。几乎没有人能像埃森格林一样,细致对比两次危机异同,而且既有对全景的把握,又有引人入胜的细节。阅读《镜厅》是一种享受,它也应该出现在你的书架上。
——艾伦·布林德 美联储前副主席
很多现代经济学都忽视了经济史。巴里·埃森格林的《镜厅》证明了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本书结合生动的细节和令人信服的理论性分析,阐述了两次危机成因与政策应对的关键异同。本书展示了深刻的历史分析对当前政策选择的积极意义,但肤浅的历史类比却能让人误入歧途。我们需要正确的政策来帮助复苏,使经济走出大衰退,并在未来避免重复以前曾导致灾难的错误,而在这一点上,《镜厅》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阿代尔·特纳 前英国金融服务局主席
《镜厅》注定会改变我们思考大萧条和大衰退的方式。在未来的许多年,它都会是评论家和学者辩论的议题。
——《金融时报》
有调查式的深度,是对有关危机文献的增益,值得信赖又与众不同。
——《华尔街日报》
凭借对银行家和决策者们引人入胜的刻画以及平易近人的理论解释,埃森格林再现了百年内两次最重要的金融危机。关于20世纪30年代那段时间的细节丰富,让那段历史不再神秘。
——《经济学人》
全球经济与中国未来:埃森格林与何帆对谈录
何帆:你这本书的书名是“镜厅”,主题是过去百年里两场主要的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2008年大衰退。你为什么要选标志着“一战”结束的《凡尔赛和约》签订的地方作为本书的书名?1929年股市的暴跌以及后来的经济危机与“一战”有什么关系?这是不是比喻?你想借此表达什么?
埃森格林:我引用签订《凡尔赛和约》的地方作为书名,是因为《凡尔赛和约》不承认全球经济结构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我认为这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埋下了祸根。我们现在正面临同样的问题。正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美国霸权的时代已经过去,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所以才有长期的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动荡,以及全球经济领导者的缺位。
书名里的“镜”的确是一个比喻,过去百年里的两场大型金融危机(1929~1933年和2008~2009年)就像互相照镜子一样。应对2008~2009年这场危机的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像伯南克这样的决策者所总结的“20世纪30年代的教训”。既然现在我们已经度过了这场危机,那么我们对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看法又会有所不同。我在书里就是试图说明这两场危机本质上互为镜像。
何帆:马克·吐温说过:“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当我们回顾经济史上的繁荣、泡沫以及泡沫的破裂,好像确实如此。为什么决策者和市场参与者不会吸取那些显而易见的历史教训,避免类似的风险?难道是因为心理作祟—人其实并不像经济学教科书里面所讲的那样是理性的?还是政治上的原因使得无法出台有效的政策?
埃森格林:我坚信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防止所有的金融危机。尽管我们不能避免2008~2009年的危机,但我们至少可以减轻后果的严重性,部分原因就在于我们学习了过去的经验。美国2010年的失业率最高达到了10%,这虽然并不好,但已经远远低于1933年的25%。这就是进步。
为什么会存在低估危机风险的倾向?正如你所说,部分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我想到的是,人们会持有“持续性偏见”,潜意识里认为未来就与刚刚过去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镜厅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