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话语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有毒的话语/(法)罗伯特·纽伯格著;杨燕萍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9
ISBN 978-7-5596-4063-5
Ⅰ.①有… Ⅱ.①罗……②杨… Ⅲ.①心理语言学 Ⅳ.①H0-0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037390号
有毒的话语
作 者:(法)罗伯特·纽伯格
译 者:杨燕萍
出品人:赵红仕
图书策划:耿璟宗
责任编辑:孙志文
特约编辑:李光远
特约统筹:高继书
装帧设计:仙境设计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83号楼9层100088)
北京联合天畅文化传播公司发行
北京美图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新华书店经销
字数91千字 880毫米×1230毫米 1/32 6.5印张
2020年9月第1版 2020年9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5596-4063-5
定价:49.80元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有毒的话语往往隐藏在亲密关系中
第一章 亲密关系的盲目性:吸引、信任、幻灭
吸引的风险
没有幻灭,就没有控制
为什么我们不知道自己正在被控制
第二章 控制的五个原因
隐瞒某些事情
改变对方或为自己辩护
挽留对方
逼走对方
诋毁对方
不同的手段,同一种武器——语言
第三章 让你有苦说不出:情感控制
内疚感
羞耻感
担忧、自怜、同理心
亏欠感
甜言蜜语
野蛮分析[7]
嫉妒
恐惧:威胁、报复、情感勒索
承诺
真诚
读心术
正常化
要求信任
第四章 淹死一条鱼:精神骚扰
从谎言到隐瞒
虚假信息
双重信息
第五章 将反抗扼杀在摇篮里:孤立、诋毁、摧毁对方
或动词“是”的危害
病理化,或乱贴标签
种族歧视,性别歧视
重塑过去:修正主义
否认主义,或孤立对方的艺术
第六章 完美的玩偶: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被控制
同一性早闭者
不安全依恋者
非自主取向者
其他
第七章 如何摆脱话语控制
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
相信自己
识别控制的类型
发现控制者的潜在动机
正不正常
向谁诉说
大发雷霆
放弃改变对方的想法
捍卫自己的底线
避免情况再次发生
第八章 专业帮助能带来什么
当心理咨询师的介入使情况变得更严重时
把选择权交给来访者是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准则
倾诉的好处
结语 放弃不等于失败
作者的著作
献给在亲密关系中无法好好沟通的人
前言 有毒的话语往往隐藏在亲密关系中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保罗《哥林多前书》
“亲爱的,你怎么能觉得我在骗你呢?我只是太忙了,”男人对女人说道。女人因男人总是不在身边而感到担忧,而男人热情的减退也让女人感到不安。
伤人的言语、错误的推理、语言的陷阱,简而言之,有毒的话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有感情问题的伴侣之间。实际上,这是同居暴力的表现形式之一。
近年来,这类行为被归为“病态自恋”(pervers narcissique)。“病态自恋”这一概念由精神病专家、精神分析学家保罗-克劳德·拉卡米耶(Paul-Claude Racamier)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指的是精神变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这一概念随后被阿尔伯托·艾格尔(Alberto Eiguer),特别是被玛丽-弗朗丝·伊里戈扬(Marie-France Hirigoyen)继承、推广,被用来解释在伴侣争吵中扮演控制者一方的行为。[1]
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自恋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他解释道:“自恋是一种借着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自恋超过一定限度,就成了病态自恋。
病态自恋者对自己的才能、魅力和自我价值的认知极度膨胀,非常不符合现实。他们的自我知觉是虚浮夸大的,这样的社会认知模式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病态自恋者容易受到强烈的自利偏差的影响。如果事情顺利,他们就把所有的功劳归于自己;如果事情不顺,他们是不会承担一点责任的。他们对他人怎样对待自己的记忆也常出错;他们记得的接纳和和赞许比实际上得到的要多,但仍然倾向于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应得的礼遇。的确,他们特别无法容忍别人的拒绝,过分的自尊使他们对臆想中的怠慢特别敏感,容易反应过度。由于自我膨胀,一旦他们判定别人不尊重或不关照他们,他们就会感到非常委屈,进而做出比常人更愤怒、更具攻击性的反应。
而且,他们建立亲密关系时,从长远来看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忠于伴侣。他们的特权感使得他们四处寻找比目前更合意的伴侣。他们也不会去努力取悦目前的伴侣,却总是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
显然,病态自恋者是相当糟糕的伴侣,但要一开始就把他们识别出来却非常困难。因为他们起初表现出来的自信很有吸引力,常常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认识到他们是多么自私、小气和暴躁。病态自恋者常常具有“致命”的吸引力,但长期来看这种吸引力却是要人命的。这就给人们带来了挑战,在判断未来的亲密伴侣时要尽可能地运用辨别力和洞察力。
但是在我看来,纯粹为了获得控制的愉悦感而实施控制的情况并不常见。大部分实施话语控制的人其实不一定是所谓的“病态自恋者”。最常见的情况是,实施控制,比如说欺骗,是为了隐藏可能引发伴侣问题的某种行为,尽管这样做可能后果相当严重。
本书的写作目的是帮助读者识别控制的情境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出预警信号,以免受到由此带来的心理伤害。很多时候,抑郁甚至精神错乱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我们需要独自面对虚假信息:直觉或感受告诉我们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但是伴侣却试图说服我们,我们并没有看见我们所看见的,我们不必相信我们所相信的。
为什么在感情生活中,一个人(有时候则是双方)要用语言去诱导另一个人掉进陷阱呢?为什么人们常常看不出话语中的毒素?在伴侣之间,如果条件允许,有些人就会以有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另一些人则可能受到这些似是而非的话语的伤害。
话语控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有毒的话语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