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灭之赋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0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简体中文版序
序 摩灭之赋
第一辑 消减之相
痕迹中的玛利亚
水边与佛陀
欧珀石的盲目
牙齿与宾头卢
废弃的王都
口中的硬糖
臼的由来
砥石的教诲
第二辑 无常之观
从无常到托马森
关于虚薄
人生的乞食
时间的崇高
后记
废弃王都 吴哥窟
吴哥窟深藏在一片树海里。
所谓摩灭,是人造物在大自然面前彻底败北的痕迹。
异样的光景,就像是浮雕把热带树木旺盛的生命力背后隐藏着的无限哀愁化作了自身命运的一部分。虽然已经倾颓,但在古代高棉都城壮丽威严的背景下,那些在十九世纪近代国家援助下进行的局部修缮与其相比,无可奈何地展现了拙劣和刻意。
©摄影:何杰峰
“树木花草的威严与哀愁”,多么精彩的一句。当我看到庄严的浮雕遭受人为毁坏和自然风化之后又被巨大的榕树根干庞杂缠绕时,感动之下不禁脱口而出的也是这句话。
©摄影:何杰峰
时间 泰国悟孟寺佛像
与躯体完美无缺、充满着人性光辉的雕像相比,身体上显露缩减和缺失的雕像更令人共鸣,更激发思考和想象。我们对抽象艺术的偏爱,是因为那些欠缺、那些裂痕中和了雕像上强烈的人的要素,让我们心生爱意。
时间 马雷塞官邸的雕像
在历史进程中,不仅是雕像经历了岁月洗礼,将岁月痕迹当作一种美来鉴赏的美学意识本身,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摄影:蕾克
时间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像和锡拉库萨的维纳斯像,都缺失了头部和手臂,为什么反倒充满了神秘的美?如果有一天她们缺失的部分出土了,经过精心巧妙的修复,雕像重现出完美之姿,对我们来说,将是何等巨大的焦虑和幻灭。
观照摩灭,即观照自己和事物之间横亘着的巨大的时间。
无常 《源氏物语》第四十七帖
“儚”不再是偶发的情感,而是作为人物的本质,确切地体现在了每个角色身上。曾经用于表达脆弱和预示毁灭的“儚”,演变成了一种具有正面意义的幽深美妙的情感。
无常 泰国阿瑜陀耶佛像
所有雕像只要被制作出来,终归会毁灭,有可能毁在大自然长年施加的力量之下,有可能毁于人手的瞬间暴力。然而,与雕像原本的完璧之姿等同,遭到破坏的碎片,亦是新的雕像。即使碎片逐渐摩灭,即使碎片上所有人为痕迹都消失了,它依然是雕像的分灵。我想,这也许就是佛教所说的佛性的真谛吧。
©摄影:王涵
消减
在这个所有人都已沉睡的深夜
你出现在我的梦里
轻声告诉我
你就是
列奥纳多的《圣哲罗姆》
那散失已久的半幅
©Leonardo da Vinci
褪色 《罗马风情画》
在费里尼的电影《罗马风情画》里,有一场戏演绎出了更大型的瞬间褪色。修建罗马地铁的工人无意中挖到一处古代遗址,发现了色彩鲜艳的古代壁画,四方墙壁上描绘着神话人物和生活场景。当鉴定人员和考古学者匆匆赶到时,壁画就因为疾风般流入的空气和阳光的射入,瞬间失去了色彩,变成了平淡无奇的土墙。这一幕,就像在嘲笑“艺术是永恒的”这个观念。
世间万物
世间万物,唯始与终奥妙难言。
就如巨岩摩灭成细沙,世上万物要由宏大变渺小,又一路演变为些微的颗粒。确实如泽庵和尚所说,天地自然是人眼看不见的巨大石磨,我们的身体,是磨盘缝隙里的短暂实存。
世间万物 泰国悟孟寺摩灭的墙
墙壁、石柱和塔,不仅体现了人们想将世间万象都铭刻于其上的强烈欲望,
同时,也如实记录了企图摧毁这些铭刻的诸多暴力。
人对旧事的遗忘,是一种虚薄。
相反,人没有认真看一个东西,
只是在偶遇时匆匆一瞥,这也是虚薄。
我们在信息爆炸的现代消费社会里,随时随地体验着虚薄。
盲目 《伊卡洛斯的坠落》
数不清的摩灭,构成了我们的肉体。弗洛伊德说,人类有着死亡本能。
©Pieter Bruegel
盲目 Tobias Curing His Father's Blindness
为了治愈失明,人必须自己把手放到眼睛上,去“擦拭”。
©Bernardo Strozzi
身在缓慢的衰亡途中,
自是一种喜悦。
摩灭途中的人,
总站在时间的边缘。
简体中文版序
现在我正从《东坡文集》里查找诗句。我记得他在流谪时留下文字,感喟过一座被时间湮灭了字迹的古老石碑,但我又实在想不起文章的题目和具体细节,也难怪,因为那是半个世纪前我在大学时代读到的。
我至今都还记得东坡那一行文字在我内心留下的感动。因为,铭刻在磐石上的文字,在漫长岁月中历经风雨摩灭,最终变成难以解读的稀薄痕迹,实在让人感物伤怀。时间的力量磨圆了万物的棱角,荡平了起伏,消隐了名字,让万物重归无名,这样的时间之力让我畏惧。
但同时,我也怀疑,那行文字真的出自苏轼吗?我花了几天时间翻看《苏轼选集》,却怎么也找不到那篇文章。莫非,目睹了那场摩灭的并非是谪居僻地的苏轼,而是来自我的脑髓?或许是我用了几十年时间,用自己的想象力酝酿出了那篇本不存在的东坡文章?如果真是这样,那事情就有点博尔赫斯了,我无法摆脱那个渐渐摩灭而去的石碑的意象,凭空创造出了苏轼的字句。真相究竟如何,我也不知道。我的记忆和碑文一样摩灭了。
被千千万万善男信女用信仰之手摩灭掉眼睛和口鼻的佛像;被冲打到南方岛屿海岸上的珊瑚碎片和漂流木;在强烈阳光和洪水灾害的共同作用下再难觅原形的古代遗址的壁面装饰;乡村列车的方向盘上裸露出的原木纹;马上就要含化的硬糖……
我周围有无数摩灭正在发生,细数不完。即使是最初有过完璧之姿的物质,也会在漫长时间里丧失掉明确的轮廓。没了棱角,鲜艳色彩渐虚,出现磕碰失落,出现龟裂,再不复原本的均衡之态。但就我所知,以前几乎没有人对这种现象上的美学感兴趣。
行走在世界各地的巡礼圣地,无论是耶路撒冷、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
[1]
,还是在中国台湾的妈祖庙和日本信州的善光寺,摩灭的意象一直凭依在我心里,所以才有了这本叫作《摩灭之赋》的小书。这本书该归属到哪类范畴,我也解释不清。书中虽然写到巴尔扎克小说和贝克特戏剧中人物的摩灭之相,但并非文学或戏剧评论。这里论述了石臼和砥石如何在摩灭他物的同时也摩灭了自身,但与流体力学和矿物学毫无关系。我还言及了泰国曼谷佛教寺院里的佛像,当然本书也不是宗教学或佛教哲学。至于艺术作品上的摩灭论,更和正统研究无关,书中写到的只是一些不幸的例子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摩灭之赋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