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约旦河西岸 - 范雨臣_张零贵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前言1、迁出耶路撒冷2、入住犹太定居点3、定居点的历史背景4、嘎沃5、嘎沃的居民7、拉比-罗森伯格8、懒汉兹维9、搭便车10、前苏联人11、学语言12、希伯来语13、谁的名字叫“耶和华”14、漫话十戒15、学习《塔木德》16、伯尔哈17、安息日18、救星——弥赛亚19、犹太宗教学校——依希瓦20、祈祷21、犹太婚姻22、祭司、利未以及什一税23、借贷24、移民25、第一句话和第一首歌26、好天气和坏天气27、以色列人的生老病死28、以色列的节日29、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拉比,卢巴维奇·曼纳汉姆·门德勒30、间谍波拉得31、耶路撒冷老城32、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33、犹太图腾和标志34、犹太正统教派“哈瑞第”35、以色列的选举及议会36、罗生特医生37、翻译上的混乱38、西联汇款39、守麦尔40、恐怖分子——哈穆德41、约旦河西岸的买地风波42、以色列境内的偷车43、吻别44、西装与高跟鞋45、吸烟46、“雇佣兵”老李47、“傻Bi”与“他娘了个Bi”48、社会科学院院长49、国际歌50、耶路撒冷街头忧伤的手风琴声附录一、13项原则附录二、凯帕、大披肩、小披肩、祈祷方盒附录三、安息日期间的39类禁做工作附录四、613条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生活在约旦河西岸/范雨臣,张零贵著. -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8ISBN 7-5043-5056-7I.生… II. ①范...②张... III. 纪实文学 – 中国 – 当代 IV.I25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6)第080546号 生活在约旦河西岸作者:范雨臣 张零贵责任编辑:沈楚瑾封面设计:郭运娟责任校对:张莲芳监印:陈晓华出版发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电话:86093580 86093583社址:北京市西城区真武庙二条9号(邮政编码100045)经销:全国各地新华书店装订:涿州市新华装订厂开本:850毫米×1168毫米 1/32字数:179(千)字印张:11版次:2006年8月第1版 2006年8月第1次印刷印数:3000册书号:ISBN 7-5043-5056-7/C·81定价:20.00元
前言1994年当我们刚入住约旦河西岸犹太定居点时,本想最多住半年就走。不料一住就是12年,至今不但不想走,而且决心与定居点居民一起、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一直住下去。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主意、并决心呆下来?简单地说是定居点的生活方式。定居点内人与人的关系比城里亲密得多,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整个定居点犹如一个大家庭。比如人们进城的主要方式是搭车,而不是坐公共汽车,公共汽车上经常空无一人,详见《搭便车》一节。再如,煤气用完了,只需把钱用夹子夹到煤气罐上,打个电话就会有人把气换好,无需留人伺候,多年来从未出过错(当初由于对以色列社会不了解,不敢把自己的账号给煤气公司,怕他们胡扣,才用这种方式付款)。定居点使我们充分体验了什么叫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十多年来,我们只在出远门时才锁门,其余时间从未锁过房门和车门。所有这些在城里绝对办不到。每逢安息日的晚餐,也就是星期五的晚餐,每家很少独自用餐。一般总是邀请别人或被人邀请,共同用餐。虽然食物很一般,但人们可以深谈一个晚上,极大地拉近了人们的距离。我们东方人来到异国他乡,特别是入住犹太定居点,到一个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人群里,他们的方式不但没经历过,甚至从未听说过,这极大激发了我们的感悟。这些感悟是全方位的,不仅有生活的直觉,还有深层次的思考。现把它们写出来、汇成此书。书中虽每一节都是独立的,但最好按顺序读,因一些词汇或概念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才做解释。本书在献给广大读者的同时,希望专门研究犹太学的学者们也能受益,为此对所有重要犹太理念都给出出处,并适当引用犹太哲人的解释。另外,书中还有一些国内中文著作从未详细述及的内容,比如安息日期间的39类禁做工作、613条等。在通俗性的基础上兼顾学术性是本书的写作原则,望各界都能从书中受益。
1、迁出耶路撒冷“以色列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阿拉伯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清了一下喉咙,开始用希伯来语讲演。由于紧张,声音有些颤抖。但我坚信我能不打磕绊地讲下去,因事先我已演练了十几遍。台下五百多名男人个个睁大眼睛、以极大的兴趣、实际上是好奇心聆听我的讲话。楼上的妇女们急忙撩起挡在她们前边的半透明的隔离纱帘,注视着我,她们想看清我这个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人到底长得什么样。这是1995年4月一个安息日的早晨,在约旦河西岸一个犹太定居点内的教堂里。按照定居点的规定,凡想入住的人必须要在全体居民面前公开亮相并讲话,然后全民投票决定是否入住。同意后还有一段观察期,再次通过后才能成为正式成员。在以色列,许多伊舒夫(犹太定居点)、基布兹(共产公社)、穆萨夫(本土的村落)都有类似的规定。以色列是一个极度多元化的社会。不同群体的生活习性、文化历史背景、思想意识、道德规范差异极大,甚至截然相反。各类群体五花八门。比如在以色列北部有个叫哈尔垛夫的基布兹。那里的人们拒绝一切现代科学技术,干活不用机器和电力。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男耕女织。没有电灯、不看电视、不听广播。悠然自得地过着中世纪般的田园生活。在以色列几乎每个居民点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新人入住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人们当然希望与志同道合的人生活在一起,不愿外人进来掺沙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概是人类社会的一条万有定律。我想入住的这个定居点的特点是信教。信教的人要遵从全部的犹太戒律。祈祷是信教群体的一项重要活动,其中安息日的祈祷最为重要,安息日的早祷要持续两个半小时。教堂内男女分开,男人在楼下,女人在楼上。女人区前置一半透明的纱帘,在整个祈祷期间纱帘紧落。安息日的早祷是每星期全村重要的聚会。祈祷后经常有一些活动,今天我的讲演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消息已在两个星期前的定居点周报上刊出。教堂的主事说今天来的人特别多,大概都想看看“外星来人”。他们都问,“这户中国人家为什么要来入住,能自觉遵从全部犹太戒律吗?”这个定居点距耶路撒冷很近,乘车只需三十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生活在约旦河西岸 - 范雨臣_张零贵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