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作品13_孤独者之歌 - 赫尔曼•黑塞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孤独者之歌
著者:[德国]赫尔曼·黑塞
译者:蔡伸章
责任编辑:陈启甸 王倩怡
特约编辑:文龙玉 华 丹
监制:吴 昊
目录
版权信息
黑塞的生平与作品
黑塞主要作品表
黑塞年谱
孤独者之歌
一、一个魔术师的童年(1923年)
二、学校生活记趣(1926年)
三、我的外祖父(1952年)
四、往事追忆(1925年)
五、忆印度之旅(1916年)
六、庇杜鲁塔拉加拉山(1911年)
七、纽伦堡之旅(1926年)
八、迁入新居(1931年)
九、巴登疗养札记(1949年)
十、给玛璐拉(1953年)
十一、殷嘉定话旧23(1953年)
十二、温泉疗养客(1924年)
黑塞的生平与作品
在黑塞最后一部小说《玻璃珠游戏》(1943年出版)的“问学领域”里,受教的学生每年皆必须提交一份“生命历程”——作者可以选择自身过去的时期,写出一个“虚构的自传”。透过这些生命的描写,学生们便可以学到如何“将自己的个体视为面具,视为一种生命活力(entelechy)的短暂装扮”。
在这种习作里,学生享有充分的创作与表现的自由,而此往往能使作者惊异地透析了自身的知性与德性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下,黑塞小说的虚构叙述者包含了由鲁迪(MagisterLudi)、纳奇特(Joseph Knechi)所作的三种“生命”——而他们正代表着“这本书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事实上,在纳奇特的生命与黑塞自己的小说之间,是可以找到一种十分恰当的类比的。虽然黑塞本人从未写过一部单独叙述他全部生命历程的作品,但是在某些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他的所有作品——以歌德的名言来说——乃是“一部伟大忏悔录的断简”。在黑塞作品的背景里,不管它是《彷徨少年时》里的古印度、《乡愁》里的中古欧洲,或是《玻璃珠游戏》里的乌托邦式的诗情幻境,他小说里的主角往往都是——在顺应小说的环境下——黑塞本身的“化身”。在自传性的随笔《一个魔术师的童年》里,黑塞道出了他心中的秘密,说他小时候最狂热的希望乃是拥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隐身消失,或改变自己的形状。而在长大之后,他所希望的魔法则是,能在他虚构世界的角色之后,随己之意戏谑性地将自己隐藏起来。
此种美感的“散播”,我们可以从他许多虚构的“顶替者”——从《在轮下》(1906)的海纳(HermannHeilner),一直到《荒原狼》(1927)的哈勒(HarryHaller),乃至于《东方之旅》(1932)里的H.H——中很明显地看出来——而这种特色正是黑塞之原创力所在。一般来说,黑塞在他的小说里,並不十分刻意于客观地描写真实世界,他所执意追求的毋宁说是自我发现的“奇遇”,或以《玻璃珠游戏》的表现手法来说——他刻意创造“虚构的生命”,以期将作者的“生命活力”,在各种“短暂的装扮”中展现出来。
然而,黑塞作品里的这种自传性倾向,並不只呈现在主要角色身上。不管小说的背景是布于过去、现在或未来,故事的布局及次要角色皆直接取自黑塞本身的经验。
在学童性的小说《在轮下》,中古时代的故事《知识与爱情》,以及预言性的《玻璃珠游戏》等迥然不同的作品里,故事的背景皆巨细靡遗地落脚于“摩尔布隆”(Marlbronn)的西斯特西安修道院(Cistercian)里,而黑塞学校生活的一部分便是在这里度过的。而在其他许多短篇与中篇小说里,黑塞对他的故乡“卡尔夫(Calw)”镇描写之细致,也是任何注意的读者都能觉察出来的。此外,黑塞的朋友们在他的叙述里亦经常以各种不同的角色出现:友人毕士托里斯(Pist orius),《彷徨少年时》(Demian)一书里对古物怀有高度兴趣的风琴家,系仿自黑塞的心理分析家朋友约瑟夫·朗(Josef B.Lang);《玻璃珠游戏》里的卡罗·佛罗蒙特(Carlo Ferromonte)的名字与音乐天分则取材自黑塞的侄儿卡尔·尹森堡(Karl Isenberg);透过同样的“姓名考源学”(Onomastics)手法,黑塞亦将他的太太妮侬(Ninon)引进《东方之旅》里,在该书里她被称为“外乡人妮侬”。
虽然黑塞的小说大部分是由自传性的事实架构而成,但他的作品通常亦同时展现着一种“相反的运动”,因为他的作品经常融和着“虚构之物”。在《一个魔术师的童年》的几个地方,黑塞对他早年的记述,实已超越了“自传性的事实”,而进入了想象的神奇领域里——不管是否真实——此种想象领域皆比外在的现实,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例如,“小巧人”即充作黑塞童年时的护灵)。同样地,在《温泉疗养客》中,与一个狂暴荷兰人的邂逅,以及在《巴登疗养札记》中,与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型的年轻人的对话,皆是由作者凭其超凡的虚构想象力,将之塑造成《荒原狼》之类的插曲的。
而此种戏谑性的转化现实的最惊人例证当推“生命故事简述”的结尾处,在此,黑塞对他个人至执笔时为止的生命历程的重大事态重加申述,并对未来的生命旅程进行探测。据此,黑塞臆测道,像他这种不肯随俗的人是迟早会跟命运的律则发生冲突的。他自忖,到了晚年,他将会被逮捕——例如,或许会因为利用魔法勾引少女而被捕。在监狱服刑期间,为排遣无聊,他乃在牢房墙壁上画了一幅精美的山景,画面上有一列火车正穿入山洞,如此虽身处牢中,他倒能苦中作乐,闷中自娱。而当黑塞不耐于牢房的沉闷与审问时,他便爬上他画中的火车里,然后跟着火车消失于他想象世界的山洞里,而将现实中的牢房与惊愕的狱卒留诸其后。
这其中的奥妙说穿了其实很简单。不管黑塞写的是小说或是自传,他在结尾时总是设法使其进入他所谓的“精神的无时领域”,而此种领域是超乎时空的——超越乎牢房墙壁上的画,或以他最早期作品之一的“书名”名之“超越乎午夜的时刻”。
黑塞心灵与作品的主要特色并非得之于生命与艺术之间,亦非得之于事实与虚构之间,而系得之于精神的有意义实体与日常的短暂世界之间。一旦我们了解此种精神领域对黑塞是如何的真实,我们便可以理解,他作品里形式上维系着自传与虚构的“无常性障碍”,为何经常会突然消失。在他自传性的《纽伦堡之旅》里,他叙述到他曾看到过他的旧友毕士托里斯,对黑塞本人而言,这一点绝不仅是他私底下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黑塞作品13_孤独者之歌 - 赫尔曼•黑塞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