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缅北的鹰 中日史料对照下的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萨苏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0.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突破缅北的鹰:中日史料对照下的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萨苏著.—上海:文汇出版社,2011.12
ISBN 978-7-5496-0392-3
Ⅰ.①突… Ⅱ.①萨… Ⅲ.①国民党军—抗日战争—史料 Ⅳ.①K265.210.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241227号
突破缅北的鹰:中日史料对照下的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
策  划/么志龙
责任编辑/竺振榕
制  版/九章文化
封面设计/奇文云海
出版发行/
上海市威海路755号(邮政编码:200041)
出 版 人/桂国强
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
印刷装订/三河市玉星印刷装订厂
版  次/2012年1月第1版
印  次/2012年1月第1次印刷
开  本/720×1000 1/16
字  数/435千字 338幅图
印  张/25
书  号/ISBN 978-7-5496-0392-3
定  价/39.80元
前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有一支中国军队从印度经历苦战打回祖国,为遭到封锁的中国打开了国际补给线。这就是孙立人、廖耀湘等率领的中国远征军驻印军,这支部队由于其主力新编第一军的军徽为“鹰”,故此也被称为“蓝鹰部队”。
本书主要描述中国驻印军扩编并打通中印公路返回祖国的过程,同时描述云南的远征军部队粉碎日军“断作战”的过程,时间为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
笔者因为长期在日本工作,从日方资料中收集到大量日军在缅北滇西与中国军队交战的材料,因此萌生利用日本史料,重新介绍这段历史的思路。对于远征军的研究,国内已经有邓贤的《大国之魂》等优秀作品问世,但主要着重于我国军队从云南入缅作战的部分,对于在印度重新整训后形成的驻印军部队的作战描述不多。
实际上,这支部队在训练装备上十分独特,几乎完全按照当时美军的标准建立,并在与日军的作战中取得了辉煌战果,证明了中国将士的优秀。按照日军记载,归国的远征军共计歼灭日军一个师团主力,重创三个师团和一个独立混成旅团,仅第18师团先后被击毙者就有20394人(含部分美英军战果)。其战斗经历曲折而激烈。远征军的缅北之战是中国军民在抗战中辉煌的一幕。而且,无论是从日军的描述还是从当年中国老兵的回忆,都可以感受到远征军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中国驻印军焕发的坚强斗志,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中国人对于返回故乡的渴望。
这段历史,也反映了中、英、美在二战期间合作而又相互疑虑的客观情况。通过对远征军部队风貌的切实描写,我们还能理解其在对外战争中与内战中截然不同的表现和命运,以及远征军系将领在国民党政府内部遭到清洗的历史原因。
大量利用日方史料,以“敌人的眼睛”描述这支优秀的中国军队,或可为本书一大特色。
与此同时,笔者在日本发现了属于中国远征军的历史照片约200幅,大多数在国内公开媒体上没有出现过,将其用作本书的插图,希望能籍此更客观地反映中国“蓝鹰部队”突破缅北,重返祖国这段历史的面貌。
全书的写作以时间为主轴,其间点缀对经典人物或经典事件的重点描写。
萨 苏
2008.11.23于北京
中国驻印军指挥系统表
1943年10月
○上表来源于日本《丸》杂志特刊《最恶的战场》(1984年)
○上表来源于日本出口范树编《悲剧的战场》(1988年)
日军缅甸方面军编成
1.新建当时(1943年3月27日)
2.英帕尔作战当时(1944年5月1日)
3.伊洛瓦底会战当时(1945年3月10日)
引子
在大奈河支流的战斗中,我们俘获了一名重伤的中国兵。看起来他还完全是个未成年的孩子。素以豪毅自诩的岛田中尉走到他的身边,温和地(用中国话)说:“你辛苦多多的。”
那名中国兵没有回答,口中只是喃喃地念道:“中国,中国……(原文为日语‘ツンコ、ツンコ’,我是根据发音辨认出其中的含义的)”
他的目光一直望着东方,重复着这两个字,直到气绝。
——井上咸,原日军18师团第55联队大队副官,陆军大尉。
(选自井上咸著《死谷胡康的持久防御战》,第216页,潮书房,1978年)
美军记者写道:“远征军中有的士兵只有14岁,超过25岁的极少。”
远征军少年兵
日军第33军作战参谋黍野弘在《昆司令部战记》一书中写道:“在缅甸的中国少年兵作战勇敢,不知退却为何物。”
只有我们自己明白,为了保卫国家和种族,中国人已经奉上了自己最年轻的儿子。
这名望着东方死去的中国士兵,就属于正经由缅甸向祖国方向攻击前进的中国远征军。
井上咸在随后的作战总结中写道:“我等对支那军持有的优越感,以及由此产生的过剩的自信,是打洛乃至整个胡康作战悲剧的根本原因之一。”
1943年年底,中国远征军驻印部队与云南组建的第二期远征军部队同时发起攻势,开始了打通中印公路的缅北之战,这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最早发动的对日地面反攻。
很少有人注意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对日本的地面反攻,竟然是由一支中国军队拉开的序幕。
由于历史的原因,抗日战争中的中国远征军史料比较缺乏,尤其是远征军从印度雷多开始的归国之役,其资料不过寥寥数册。然而,这段历史却有着极其强大的魅力,吸引我们一次次走近它的身边。
反攻号角吹响,中国人要回家了。
这支军队,给日军带来了极大的伤亡。根据日军自己的统计,仅号称“丛林战之王”的第18师团,与中国远征军开始作战之后,其总兵力31444名(含战斗中进行15次补充的官兵)中,就共计阵亡和被俘20394人,到日本投降时,师团仅存人数11051人。这些损失包括了少量美军和英军的战果,但大部分应归功于中国远征军。
这支军队,从缅北的兵家绝地打开了归国之门,一路反击日军的顽强阻击,竟打了日军六个师团级部队,八莫一战曾独立发起对日军四个师团(第2、第18、第49、第56师团)的攻击,并将其打得落花流水。
这支军队,进攻的时候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通常是先把敌人工事炸平了再前进;负伤的有美军护士就地诊护,若是伤重便会召唤飞机来,空运后方医院进行治疗。
这支军队,意识形态十分淡薄,不但部队中没有国民党党部,而且在打回国内的途中,竟然还曾经高唱过八路军 ............

书籍插图:
书籍《突破缅北的鹰 中日史料对照下的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萨苏》 - 插图1
书籍《突破缅北的鹰 中日史料对照下的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萨苏》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突破缅北的鹰 中日史料对照下的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萨苏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