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毛泽东1:早年奋斗史1893—1927(新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8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编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一、韶山少年
公元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南岸上屋场。按照中国的传统纪年,这一天是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
韶山冲
萧三写道:
在中国的中南地区,在浩浩荡荡的长江(扬子江)的南岸,有一个很大的湖泊——洞庭湖。湖的南面,伸展着一块美丽的大地:流着湘、资、沅、澧四条江河(它们都流入洞庭湖,又转汇入长江);蜿蜒着五岭山脉、雪峰、武陵,以及衡山山脉——这里有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在这块大地上,覆盖着密密的树木、竹子、茶山、果树……散落着整齐的稻田、棉、麻、菜园……住着3000多万人——现在增加到4800万了。
这就是湖南省,中国美丽而又富饶的省份之一。
在湖南省湘江流域的湘潭县韶山冲,有一座大山,叫韶山。山上有韶峰,韶峰高达两三千米,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这山好像一座锦屏,一起一伏,绵亘约20里长。这个地带原就叫作韶山冲。一般说,冲长十里。
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冲里,有一些稀稀落落的房屋,住着毛、李、钟、周、邹、彭、庞等几姓人,其中姓毛的最多。他们大都是种地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忠厚、朴实、勤劳、善良的老百姓。
韶山的落脉处是一座不高但草木茂盛的山,叫韶山嘴。韶山冲有一条小溪顺着韶山,经韶山嘴,弯弯曲曲向东南缓缓地流过去。在韶山嘴的对面,在那山环水抱的南岸,有一栋半瓦半茅的朴素的房屋,叫上屋场。那时候在这所房子里住着两家人,堂屋正中为界。公元1893年12月26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这所房子里的毛家诞生了一个男孩子。他就是毛泽东,后来成为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我们的毛主席。〔1〕
家世
高菊村等在《青年毛泽东》一书中写道:
毛氏家族源远流长。据《韶山毛氏二修族谱》记载,韶山毛氏原籍江西。元末明初,农民起义,王朝迭兴。由于战争灾难连年不断,其始祖太华公不能立足,于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1368年),从江西吉州龙城(今江西省吉水县内)迁徙至云南澜沧(今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内),娶王氏,生八子。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太华公因军功封官入湖南,长子清一、四子清四随其父母一道来湘,居住在湘乡县城北门外绯紫桥。十余年后,清一、清四移至湘潭县七都七甲定居,在这个荒僻的山乡,白手起家,垦荒务农。从此,毛氏宗族便在韶山一带繁衍生息,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共同创造了这里的经济和文化。太华公就成为韶山毛氏家族的第一代祖先。
从第1代至第6代,毛氏家族没有固定的谱系。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韶山毛氏第一次修族谱时,制定了从第七代开始的固定谱系:
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
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
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二修族谱,因恐原订谱系不够,于是又续订了20个:
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
起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
以后,毛氏族谱经历三修、四修,均未再续谱系。毛氏从第7代开始严格按照上列谱系取名。
从始祖太华公算起,毛泽东是第20代子孙。目前韶山毛氏最晚的辈系,已是第二十四五代了。
毛氏家规颇严。据族谱记载,有家训十则:“培植心田”“品行端正”“孝养父母”“友爱兄弟”“和睦乡邻”“教训子孙”“矜怜孤寡”“婚姻随宜”“奋志芸窗”“勤劳本业”。还有家戒十则,即戒“游荡”“赌博”“争讼”“攘窃”“符法”“酗酒”等。当然,在封建时代,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三纲五常”。〔2〕
《韶山毛氏族谱》共十五卷,附首一卷,前后修过四次:创修于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二修于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三修于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四修于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内容包括传赞、祠堂图记、契文、墓图、家训、家规、任事录、世系表等,是研究毛泽东家世的珍贵资料。据《韶山毛氏族谱》(四修)西河堂民国三十年活字印本,毛泽东的家世如下表〔3〕:
毛泽东的父亲叫毛贻昌,字顺生,号良弼,公元1870年生,1920年1月23日卒。早年读过几年私塾,从17岁开始当家理事。
1936年冬,毛泽东回忆说:
我父亲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被迫当兵。他当了很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通过做小买卖和别的营生,用心节约,积下一点钱,买回了他自己的田地。
这时我家成了中农,拥有15亩田地。这些田地每年可以收60担谷。一家5口,每年食用共35担——每人7担左右——有25担剩余。利用这个剩余,我父亲又积蓄了一点钱,过了一段时间又买了7亩地,这就使我家具有“富”农的地位了。我们当时每年可以收84担谷。
我10岁时家中有15亩地,一家5口人,我父亲、母亲、祖父、弟弟和我。我家买了外加的7亩地后,我的祖父去世了,但是又添了一个弟弟。然而我们每年仍然有49担谷的剩余,依靠这剩余我父亲就不断地兴旺起来了。
当我父亲还是一个中农的时候,他开始做贩运谷子的买卖,从而赚了一些钱。他成为“富”农之后,就把他的大部分时间用在做这个买卖上。他雇了一个长工,并且让孩子们和妻子都到地里劳动。我6岁就开始干农活了。我父亲并没有开店,他只是从贫农们那里把粮食买下来,然后运到城里卖给商人,在那里他可以得到较高的价钱。在冬天碾米的时候,他便加雇一个短工在地里劳动。所以这个时候我家就有7口人吃饭了。我们家吃得很节省,不过总是够吃的。
……
我则识了几个字,我父亲就让我开始记家里的账。他要我学珠算。由于我父亲对这事很坚持,我就开始在晚间记账。他是一个严厉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账可记,他就叫我去干农活。他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常常打我和我的弟弟。他一文钱也不给我们,而且给我们吃最次的饭菜。他对雇工们做了让步,每月逢十五在他们吃饭时给鸡蛋吃,可是从来不给肉吃。对于我,他既不给肉也不给蛋。〔4〕
毛泽东的母亲文氏,公元1867年生于湖南省湘乡四都唐家圫,与韶山冲相距十余华里,仅一山之隔;卒于1919年10月5日。文氏原名文素勤,因排行第七,因此又名文七妹。文家世代务农,家境小康,因祖先葬在韶山冲,每年总要拜扫坟墓,想在当地找个落脚点,便将文氏许配给毛贻昌。
文氏生下五男二女,但长子、次子和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实录毛泽东1:早年奋斗史1893—1927(新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