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看世界-第二部分-上 春秋 - 温骏轩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1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地缘看世界
温骏轩
路边社
第二部分
中央之国的形成
之所以这么久才开始中国部分,主要是在思考从哪里开始。如果按照我一开始划分的地缘结构图,可以从左至右或从上至下逐块分析。不过每一个单元固然有它的特点,但如果不能和周边的地理单元联系起来的话,我们并不能看清它在中国版图中的地位如何。
以历史为脉络进行分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套用一句西方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放在中国身上也是一样。中国之所以能够形成今天的版图,是经历过5000年的历史磨合,其间的地缘轨迹异常清晰。我们只需按照历史的脉络,随着中华民族扩张的路线解读下去就行了。当然,尽管每一个王朝的循环看似都有些类似,但其实都有各自的地缘重点。如果把握住这一点,才是中国部分的关键。
前言
从09年7月开这个贴以来,也已经有半年多了。就“地缘看世界”这个话题而言,实际上还是从中国的视角来观察世界,或者说是主要探究与中国相关的地缘话题,包括中国在这个星球上的地缘定位、周边地区的地缘结构,以及他们与中国之间的地缘关系。这部分目前已经整理成书稿,如果幸运的话,当会有机会出现在书店的某一个角落。
在写完这部分之后,按照“地缘看世界”这个命题,应该将视线投向其他地区,比如欧洲、美国,以从地缘的角度更为全面的了解外面的世界。不过混迹于国观也有些年头了,深感大部分朋友都对国家兴亡抱以极大的兴趣,但有些时候也显得激情有余,理性不足。对于激情,我向来是持肯定态度,否则一个国家将会了无生气。不过在激情的背后多了解些基础知识,想来不是件坏事。而在将视线投向更为波澜壮阔的国际舞台之前,我觉得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国本身的地缘结构。西方有句谚语叫“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也不是自古就形成现在的地缘结构的。
之前的部分,我们可以将之总结为第一部分,并暂命名为〈中国崛起之地缘路线图〉;而第二部分则以解读中国现有的地缘结构为方向,以地缘为角度,历史为脉络,沿着先人的足迹,渐进式的解读中国形成的过程。如果要为这部分取个名字,可以叫作〈中央之国的形成〉。以史为鉴,一则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自己的国家;二则可以从历史的兴衰,探究出国际政治的规律,以利于我们更清楚的睁眼看世界。当然,对于喜欢历史的朋友,也许这部分可以成为你读史的助手,里面的内容或许能够帮助你解读心里埋藏已久的疑惑。
帖子不会写得太快,因为按照我个人的习惯,还是要以图明事,在线作些地图以使大家更直观的了解内容,但会尽量保证每天更新。对于这些地图,如果觉得还有些参考价值,尽可以拿去使用。由于在线写和做图,难免会出现失误甚至硬伤,如果有看出的朋友,也请指出,在此先行谢过。另外对于史料的采信,尽量会采用已有定论的史实,不过周以前的历史以及地缘格局,更多的只能是一种推论,大家姑且当成一种参考。其实整个帖子的内容,都只是一家之言,望大家不要抱着听课的态度来看,我亦担不起这个责任。大家并不一定要将每个部分都看完,尽可以在目录中寻找自己感兴趣话题,并参与讨论,也可以短信交流。
关于之前的内容,以及新近发生的一些国际事件,与地缘相关的也会间或做一些解读,内容则会偏重于基础分析。至于预测和判断,在看过这些基础分析后,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看法。其实写些时评或慷慨激昂的文字,更新速度会快些,也会让很多朋友觉得更加过瘾。不过论坛上已经有很多方家在做这类事了,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还是做些基础的事情更有意义些吧。
正如“鄙视抢沙发”这个儿戏般的马甲一样,并非真的是在“鄙视”坐到沙发的朋友,更多的只是在表明一种态度,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人上网多是因为无聊,但网上并非只能做无聊的事”。从我上网写这个帖子的本意来说,最初只是因为夜里要陪伴孕中的爱人,又想找些事做。后来发现也许能为即将出世的宝宝留下点东西,也就越写越多了。现在宝宝已经出世了,但帖子还会继续,只是由于要以他为主,所以晚上更新的速度有时不好掌控,先对大家说一声抱歉!
上部
炎黄·春秋
上古洪荒
新石器时代的地缘结构
既然准备按照历史的脉络来写,那么从什么时代开始亦是一个问题。如果要追要溯源的话,也许要从史前人类走出非洲开始了。这样的工程实在不是我能承受的,事实上现在也没有定论。如果从这一块开始的话,大家又会陷入到DNA的争论中去。
如果仅从有明确记载的历史时期开始,那么西周的共和元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公元前841年)。从那时起,中国的历史就有了明确的纪年。不过对于华夏民族的最初起源,始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我们还是要从炎黄时代谈起。这一部分一直到商代,之前都被西方认为是神话时代。当然甲古文的发现让这部分历史变得有了可信度,因此中国古代对于这一部分的记载也可以部分采信了。
当然,于这个帖子本身的立意来说,并不想介入“专家”们对那些生僻的汉字及名词解读的争论当中。我更想做的仍然是用简单的逻辑关系,结合一部分可信度较高的史料,解读一下华夏文明形成的地缘因素。
我们还是把我前日所做的“中国地缘结构图”先贴上来,从全景的角度先审视一下中国的地缘结构。
中国地缘结构图
之前的内容中,我曾经将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直至海洋的中国疆土称之为“古中国核心区”,换而言之也就是汉人主要居住开发的区域。而其余的东北地区、蒙古高原、西域盆地区、青藏高原都被列为曾经的边缘地区。当然这种分类方法都只是相对的,这些所谓的边缘地区,现在都已经明白无误的成为中国主权完整的一部分了。之所以要这样划分是想让大家清楚,中国的历史很大程度就是这几块边缘地区与核心区的反复博弈过程。而今天之中国能够拥有这这些地区,是有无数先人流血牺牲而造就的。
当然正如在历史上,这些所谓的“边缘地区”需要时间成为中国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一样。所谓的“核心区”也不是一天造就的。在这张地缘结构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按照各自的地缘特点,古中国的核心区可以由北至南,由西至东大致被划为6个区域。即黄土高原区、华北平原——山东丘陵区、四川盆地区、长江中下流平原——丘陵区、云贵高原区(包括横断山脉)、东南沿海丘陵区。
这6个地理单元成为华夏核心区的顺序大致是由北向南的,起点就是 ............

书籍插图:
书籍《地缘看世界-第二部分-上 春秋 - 温骏轩》 - 插图1
书籍《地缘看世界-第二部分-上 春秋 - 温骏轩》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地缘看世界-第二部分-上 春秋 - 温骏轩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