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爱宋朝:重新发现造极之世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7.1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我们为什么爱宋朝:重新发现造极之世
贾冬婷 杨璐 著
中信出版集团
目录
文丛总序 倡导生活与知识生产
回思宋朝热
我们为什么爱宋朝
追寻宋朝:士与器的黄金时代
《东京梦华录》:宋代生活的时空门
风雅世界里的世俗之乐
雅集:理想化归宿
书院:宋人理学传播器
宋词:浅斟低唱中的都市创作
宋画:神游山水林泉间
宋茶:不枉人间住百年
宋茶东渡与荣西禅师《吃茶养生记》
宋酒:从《水浒传》里的酒文化谈起
宋香:水沉春透露华鲜
灵台湛空明:从《药方帖》谈黄庭坚的异香世界
匣琴流水:琴有士子文人像
文人盛世的落幕
《清明上河图》:繁华背后的忧思
宋徽宗: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金瓯缺:两宋王朝的真实与想象
尾声 访宋陵
编后记
版权页
文丛总序 倡导生活与知识生产
《三联生活周刊》创刊之际,为自己确立的定位很有想象力:一本杂志和它倡导的生活。
10年之后,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这本杂志做了一项挺有勇气的决定:用五期杂志的封面故事,做一个超大型的抗战历史报道,纪念中国人民的奋斗与胜利。
媒体对历史进行报道,并不稀奇,甚至新闻本身也经常自我标榜——“历史的草稿”。只是,当时杂志已经运行10年,各项报道手段日臻成熟,这个时候,周刊独特的新闻方法论对历史的发现与叙述是否有所贡献,以资证明自己存在之价值,才是挑战。
新闻是历史的草稿,当然不错;只是,这部草稿的构成,是无数需要重新整理的碎片(新闻)。既如此,我们的历史报道,在尘埃落定、草稿成型,历史事实被无数学者再三甄别,意义与价值日益分明,共识逐渐形成之际,可否反转回来,仍然将宏大历史“碎片化”呢?——碎片化本身,是一种传播技术与手段。用这种手段让概念的历史“新闻化”,并借此重新回到陌生的历史现场。如此,宏大的命题在事实与细节背后,也在传播的快车道上,是双赢。
主意既定,每期抗战主题封面之下,我们以一个“七天单元”承载对当期主旨之“事件报道”,其间“每天”单独成篇,每篇单独立意。有结构的七个“碎片”——历史现场的“事件新闻”,构成了战争不同时期的意义与价值,也构成了历史的连续性。
其实,如果你有意将新闻或报道当作一项技术来研究,它也是常常会让人着迷的。
2005年,对《三联生活周刊》来说,是一个关键性的节点。创办10年之后,它开始腾飞。杂志的销售量,当年翻番,并由此走上长时段的增长之路。
为什么是这一年?很显然,我们被广泛关注的超大型的抗战历史报道,是重要原因。那么,支撑杂志起飞的历史报道,其成功的内在机理又是什么?我们的新闻方法论,最终自证了什么?三年后,清华大学邀请我去做演讲,分享《三联生活周刊》的新闻生产,到了这会儿,我找到了我们历史报道成功的原因。我们生产的不是新闻,而是知识。在这个急速变化的伟大时代,与时俱进的知识,是稀缺商品。
所谓知识,简单说来,无非在对抗人类遗忘的过程中,比新闻存活的时间更长而已。也许,很偶然,有些知识,还能存活得更长,成为常识。
在21年的时间里,《三联生活周刊》秉持着自己的使命:生产知识。这本杂志和它倡导生活,我们有自己的方法论。
当然,生产知识,对杂志来说,是理想与使命,它是否达成,有待更长时间与更多读者的检验。如何检验?这份杂志自身存续多长,以及它与读者、时代与国家形成什么样的互动关系,是一种检验;把杂志有价值的内容编辑成一本本书——最基本的知识的载体,则提供了另一种检验的可能。
现在,这些书,一本一本编辑出来了,它是否生产了知识,是否有可能更长久存续,且看时间的选择了。
李鸿谷
2016.7.31
回思宋朝热
我们为什么爱宋朝[1]
你最想穿越到哪个朝代?——在这个关于理想世界的乐此不疲的追问下,出现最多的答案是宋朝。原因很简单,宋朝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大俗与大雅,是最适合生活的朝代。
当时之盛
最直观的宋朝生活图景当然是《清明上河图》。它堪称北宋社会的“百科全图”,街道交错纵横,民居鳞次栉比,商铺百肆杂陈,商旅云集,车水马龙,徐徐展开了一幅12世纪初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繁盛的市井风俗画。“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正是孟元老写作可与画卷图文对照的《东京梦华录》的原因。
这幅画2016年秋天在北京故宫《石渠宝笈》特展上的展出曾引发了史无前例的观看热潮,连策展方都没想到,每天会有那么多人不惜排队6个小时,大多数人都是直奔《清明上河图》而去,今人对宋朝的好奇和追慕可见一斑。
与此相对照的一幅场景,是《西园雅集图》。如果说《清明上河图》集中反映了宋朝生活“俗”的一面,西园雅集则是“雅”的象征。在北宋被传为佳话的“西园雅集”,是当年众多文人雅士的宴游场景,包括苏轼、黄庭坚、米芾、李公麟、蔡襄、秦观等聚集在驸马都尉王诜府中,或吟诗赋词,或抚琴唱和,或打坐问禅,形成了以苏轼为中心的文人圈。
身在其中的北宋画家李公麟以写实的手法将雅集描绘下来,米芾作序,“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西园雅集”是古代绘画史中的一个经典母题,后代画家多有摹本或仿作,也是宋人精神的一种延续。
千里江山图(局部)
近代的拂晓
谈起宋朝,人们常有一种爱恨交加的感觉。最典型的,是教科书上常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宋史大家邓广铭先生之女邓小南评价道:“这种认识框架基本是近代以来形成的,包含着当代人的民族情感和反观历史的体悟;对‘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憧憬,往往与对汉唐盛世的怀恋联系在一起。”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一大批海外汉学家以相对超然的心态去看宋朝,甚至形成了完全两极的评价。比如,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主张,北宋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宋代包括了许多近代城市文明的特征,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视其为“近代早期”。
汉学家们普遍认为,尽管从军事威力和势力范围来衡量,宋朝是个虚弱的朝代,但就经济和社会繁荣程度而言,宋朝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人文精神、最有教养、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
有意思的是,如果把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对折一下,宋朝正好处在中间点上。很多史学家相信,在这个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我们为什么爱宋朝:重新发现造极之世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