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俗丛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阴历年
盖房
医生
婚娶
出殡
送礼
农事的好风俗
教书先生
民食
商家的信用
书铺
年关
喝粥
从前之政治及军队
一年中之节日
通识课堂

中国旧日风俗之关,真使人怀念不已。按从前教育远不及现在之普遍,法律更不及现在之严密,但风俗之勤俭、朴厚、信实等等,则比现在可好得多。从前的国民多不识字,多数没有受过教育,他所以能如此者,大多数都是古代传流下来的许多良言、善行,如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等词句所感染,便成了传统习惯。这些情形与西洋现在风尚不同,也可以说是相去太远,所以有人议论,说若永远保存这种情形,则不能与文明国竞争进化,将永远成为落伍的民族。其实不尽然,风俗与政治固然不能完全分离,但也不会因朴实而阻碍进化。所以我要把旧日好风俗写出来,请大家看看,不但很有趣味,或者对现在之浮薄风气,有所补救,也未可知。
阴历年
有人说,国家既用阳历,便应该过阳历年,不应该有两个年,且阳历比阴历好。有人说,应该过阴历年,因为这个年已经过了几千年了,人人有的传统观念,是万万不可废的,且实在与中国文化有极大的关系。有人说,这个年是农历,废了这个年,则农人种田无法把握时期……种种谈论,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当然我也有一种意见了,我认为大家的意见自是各有道理,但也有不合实际的地方。现在我把实际的情形大略谈谈。
大家说不应该过两个年,这话自是不错,国家既规定用阳历,则阳历便是国家之正朔,孔夫子作《春秋》的笔法,就是所有列国必须尊周之正朔,所以《春秋》的文字第一笔就是“春王正月”,《公羊传》解释得最好,其原文曰:“王者何,谓文王也。”总之,是尊王统一的意思,不必多赘。现在全国大一统,焉有过两个年之理呢?所以在民国二三年,北平过新历年,过得最起劲,也是因为前清专制多年,人民多不满意,乍成民国,耳目一新,人人高兴,所以多想过新历年。彼时我也是坚持非过新历年不可,在舍下不但要过新历年,且是不许过旧历年。北方风俗过年非吃饺子不可,而我的主张,是平常都可以吃饺子,唯独旧历年这一天不许吃。后因北平政府的作风越来越不满人意,又兼人民有过旧历年的风俗习惯,于是新历年就慢慢地冷淡下来了。但是近十几年来,我却极端主张过这个年,不过不可叫作年,只名曰过节就是了。现在政府管它叫作春节,这是最对的,这个节字并没有神话的性质,不过是如同竹子的一节,一年分若干节就是了,各国各民族,都有他们传统的节日,也就是他们的文化,中国这个节更是有几千年文化的关系,为什么要废了它呢?再者,我之所以主张过此节者,还不只因为它有几千年的历史,也因为十余年来,考察在全球各地的华侨,多少万人,无不庆祝此节(即是过此年),散处天涯各处的同胞都过此节,唯独本国不过,则不但有悖旧文化,且无以联系海外同胞之感情,所以十几年来,我特别主张过此节。
再者,人说阳历一定优于阴历,也得再行审察。若说用阳历,与世界各国来往交际较为方便,确是实情;若说它一定比阴历好,则怕未必,以极浅近的情形来说,每月之潮汐则非看阴历不可,这与行船便有极大关系,证据很多,但不在本题范围之内,不必多说。
旧历的年虽然应该过,但若说废了旧历,于农人不便,这话则大错特错。又管旧历叫作农历,这尤其外行。现在无妨附带着谈一谈,吾国数千年来,虽尽用阴历,但农人则永远用阳历。什么是阳历呢?即是二十四节气,因为阴历不方便,也可以说是不准确。例如,今年的冬至比后年的冬至就要差一个多月。农人无法把握时候,二十四节气则与阳历之月日差不了两天,所以农人尽以阳历为凭准。于是关于农事之谚语歌谣,都是以二十四节气为依归,不过各省气候不同,谚语当然也就不会相同,我所知道的,以华北的谚语较多,兹只略举华北之谚语如下。
清明高粱,谷雨谷,立夏芝麻,小满黍。意是在清明节前后,须把高粱播种也,其余可类推。
芒种三天见麦茬。意是芒种节后,就要割麦也。
立夏分瓣。意是种蒜,立夏节便分瓣也。
立秋十八天,寸草比秀。意是立秋节后,各种植物,都秀穗也。
处暑找黍,白露割谷。意是处暑节,黍便熟也。处暑亦作去暑。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此言麦子播种之时也。
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也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过了芒种,不可强种。意是凡春季应种之谷类,均须及时,过了芒种节,便不可以强种,即种出来,也不能得粮食。
处暑不出头,割了喂老牛。意是各种谷类,到处暑节,便须秀穗,否则粒实不能成熟了,只好喂牛。
谷雨种棉花,立秋即割靛。靛,亦曰蓝靛,乃一种制造蓝色颜料的植物。
这种谚语多得很,我单集有《农谚》一书,兹不多赘。总之都是以二十四节气之阳历为标准。大致国家或社会中之习惯,凡祭祀吃喝,多用阴历,如正月十五吃元宵、二月二日吃煎饼(补天穿)、五月节、八月节、腊八日等等,不可胜记。而农事则非阳历不可,所以说管旧历叫作农历,实在是外行。不但中国自古有阳历。在西洋,也是自古有阴历的,例如他们的历书等等,总画有朔望及上下弦四图,这当然就是阴历。本来天上有这么两个很亮的圆球,怎么能够不管它呢?
盖房
谈起我中华民族风俗之勤俭朴厚来,恐怕世界上的国家没有能比得上的。就以盖房一件事情来说,在欧美各国,大的建筑自然要请工程师,就是最小的房屋也必须花钱雇木工、瓦工来建筑;中国大城镇中盖房,大致也是如此,到乡间则不然了,尤其是华北几省。在富贵之家,建筑砖瓦房用有技术的高等匠人,自然也要花钱雇用,若平常之小工,则都是同村之人来帮忙。至于建筑平常砖房或土坯房,则没有花钱雇人的,都是左近街坊本村人来帮助,每天只管三顿饭吃便足,亦不必一定吃好的。较为富足之家,隔两天可以吃一顿白面;中等以下人家,就给粗粮吃,大家也不会不满意;若穷苦人家盖房,也常不管吃,大家帮忙,届时自己回家吃饭,吃了饭再来工作,这也是常有的事情。请看这种情形,社会的风俗还要多朴实?白帮忙而且不是非吃好的不可。自然也要看盖房者之家况,倘稍富足,他自然也要给白面吃,或蒸包子,或面条。这种情形都是本家自动,帮忙者绝对不会要求,且绝对不用肉;中等以下人家,只给粗粮面吃便足;贫寒人家,不给吃亦无不可,且多是帮忙者自动不吃。北方乡间,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风俗丛谈》 - 插图1
书籍《中国风俗丛谈》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风俗丛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