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续编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7mb。
书籍内容: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 (近人)张次溪 编纂
●目录
正编
序
著者事略
燕兰小谱
日下看花记
片羽集
听春新咏
莺花小谱
金台残泪记
燕台鸿爪集
辛壬癸甲録
长安看花记
丁年玉笋志
梦华琐簿
昙波
法婴秘籍
明僮合録
增补菊部羣英
评花新谱
菊部羣英
群英续集
宣南杂俎
撷华小録
燕台花事録
凤城品花记
怀芳记
侧帽余谭
鞠台集秀録
新刊鞠台集秀録
瑶台小録
情天外史
越缦堂菊话
异伶传
哭庵赏菊诗
菊部丛谭
宣南零梦録
梨园旧话
梨园轶闻
旧剧丛谈
北京梨园掌故长编
北京梨园金石文字録
双肇楼
续编
序
云郎小史
九青图咏
消寒新咏
众香国
燕台集艳
燕台花史
檀青引
鞠部明僮选胜録
杏林撷秀
闻歌述忆
北平梨园竹枝词荟编
燕都名伶传
燕归来簃随笔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续编 序
●目录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续编》序
序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续编》自序
题燕京梨园续史
题词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续编》序
昔者东京既覆,元老録《梦华》之篇;南都云亡,澹心作《板桥》之记。秦淮剧品,潘子托其感吁;秦云小録,冬有撷其芳郁。虽复语涉狎比,事邻琐艳,然而君子取之。岂不以洛阳名园,关天下之盛衰;长干寺塔,纪六代之嬗递?言近指远,见微知着。新莺早燕,亦征寒暑之迁;卯笛魁箫,并寓沧桑之感。传之好事,资为旧闻,溯厥由来,盖非一例。京师人海,昔号王城。八方之所凫趋,九流于焉鳞萃。有婵嫣之子弟,作鼓吹于休明。园邻芥子,客愿瞻韩;街近樱桃,人宜姓郑。侏儒奉御,同汉代之俳优;都尉新声,重李家之姊弟。曲廊回榭,洞号迷香。剪袖残桃,人愁破老。时则八荒无事,四海清平。贞元朝士,车骑雍容。日下才人,冠裳戾上。朝回花底,玉缸会客之晨;月上柳梢,灯市期人之夜。魏三熟客,帘前之鹦鹉能呼;郑六生儿,厨下之雄鸡失德。锦城丝管,奏一片之承平;乐部班行,亦累朝之作养也。陵谷俄迁,寒温失序。堂前旧燕,恋王氏之衣冠;陌上游骢,误李娃之门巷。薛僮筚栗,悲闻亡国之音;李老琵琶,不是人间之曲。当年阿监抛檀板于歌尘,往日明僮唱莲花于风雪。其尤异者,墨池雪岭,登降由心。萧艾荃蘅,熏莸无判。羊非甚瘦,居然博士之呼;鹦卽能言,无解似人之诮。甚乃狂翻脚本,滥使新声。役失志之文人,述非宫之爨作。关、魏为之齿冷,孔、洪见而心惭。斯亦俗尚之波靡,人心之溪壑也。
次溪张子,岭峤清才,长安残客。李摹擫笛,偷得新翻;公瑾当筵,屡逢顾误。觅燕兰之余谱,缵日下之旧闻。云郎侍史,惆怅新婚;紫稼妖姿,偏怜暮齿。拈来红豆,皆成记事之珠;封入缥签,不少清都之曲。萃梨园之掌故,成菊部之阳秋。斯虽里巷之风謡,足备开天之遗事已。嗟嗟!大千龙树,佛说因缘;十万莺花,春归梦影。胭脂坡上,忆貂裘夜走之时;护世城中,想鸾脯仙厨之馔。渭城一曲,旧人惟有何戡;画壁三章,赌酒倘逢王涣。然则览斯编也者,其亦等江州客去,鹃唬商妇之舟;华表魂归,鹤语尧年之雪也欤?
江宁枝巢夏仁虎序于旧都
●序
赵景深
张次溪先生的《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是戏曲史和演剧史上的一个极有价值的贡献。他博搜广采的勤勉极可惊人!我对于这方面是愚昧无知的。起初只从青木正儿的《中国近世戏曲史》上知道有所谓《燕兰小谱》、《听春新咏》、《怀芳记》、《明僮合録》这四种,又从这书上知道扫叶山房本的《清人说荟》二集里有《金台残泪记》、《长安看花记》、《辛壬癸甲録》、《丁年玉笋志》、《梦华琐簿》这五种,我便把这五种买了来,并以未得一读其它四种为憾。后来看到卄三年《剧学》月刊三卷八期上的介绍,方知张次溪先生的大工程已将出而问世,其中不仅把我所想看的四种完全收入,并且除了这九种外,又增加了十九种珍本秘籍。当时我已经惊服他的努力。谁知隔了四个月,就又在《剧学》月刊十二期上看到一个消息,说起他这部书又增加了八种新的名贵作品。于是我又把张先生这部书买了来,以供研究从昆曲到皮黄的变迁之用。看到他的自序中云:『余少时随宦燕京,平时喜向冷摊搜觅。凡遇此类书籍发现,虽索多金,亦不可少靳。』方知他能成此艰巨,实非朝夕之功,而是从少时就开始搜集,一直搜集到现在,方才有这个成绩的。但成书以后,我们虽已经佩服得极,他却仍以为未竟其业,依旧继续搜求,于是又有这部《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续编》的辑集。去年他还只收集到六种,最近却又增加了好几种,将来成书以后,恐怕还有增益呢。我真高兴,他供给了这许多戏曲史料,给治此道者以极大的方便!
我个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没有开始,但我的论文《品花宝鉴考证》已经采用了这部书中不少的材料。并且正编中的《菊部羣英》【同治十年】和《菊台集秀録》【光绪十二年】,以及《新刊菊台集秀録》这三部书中的剧目引起了我很大的兴味。《菊部羣英》使我们知道同治年间花部与雅部仍是杂揉的。花旦戏多过青衣戏,旦戏还不曾走到严肃的路上去,仍只是些游戏的调情小剧,像《扛子》、《卖饽饽》、《入府》、《面缸》、《摇会》、《上坟》、《拾镯记》、《湖船》、《花鼓》、《关王庙》、《打樱桃》等,几乎每一个花旦都会唱,其中如《上坟》、《面缸》、《连厢》【卽《花鼓》】等在《缀白裘》第十一集中是统称为梆子腔的,而兼唱昆腔、乱弹与皮黄的人也很多,如凤玲、金保之类。但在后二种中,昆腔的剧目就极少极少了。由这三部书的剧目的忠实保证,使我相信昆腔在同治年间仍有一部份势力,到了光绪年间,昆腔便被皮黄戏几乎完全取而代之了。此次续集中张次溪先生自己的《燕归来簃随笔》提到九皇堂的习俗和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续编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