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归未来:银幕上的历史与社会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9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戴锦华,
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任教11年,1993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事电影、大众传媒与性别研究,开设《影片精读》《中国电影文化史》《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曾在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和访问。专著十余部,被译为多种语言出版。代表作有《浮出历史地表》《雾中风景》《电影批评》《隐形书写》《涉渡之舟》《昨日之岛》《性别中国》等。
王炎,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多年海外经历,往来于中美学界从事教学与研究。著有《小说的时间性与现代性——欧洲成长教育小说叙事的时间性研究》《奥斯威辛之后——犹太大屠杀记忆的影像生产》《美国往事——好莱坞镜像与历史记忆》《穿越时间的纵深——从耶路撒冷到纽约》。发表文章百余篇。
Copyright © 2019 by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作品版权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返归未来:银幕上的历史与社会/戴锦华,王炎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8
(三联精选)
ISBN 978-7-108-06658-9
Ⅰ.①返… Ⅱ.①戴… ②王… Ⅲ.①电影史-世界 Ⅳ.①J909.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59531号
责任编辑 王晨晨
装帧设计 鲁明静
责任印制 宋 家
出版发行 
三联书店
(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100010)
网  址 www.sdxjpc.com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隆昌伟业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 2019年8月北京第1版
2019年8月北京第1次印刷
开  本 880毫米×1092毫米 1/32
印  张 9.75
字  数 177千字 图49幅
印  数 0,001-8,000册
(印装查询:01064002715;邮购查询:01084010542)
目录
写在前面
一 光影再现历史
上编 电影如何书写历史
下编 作为历史的未来
二 美国电影中的政治
上编 美国政治“双城记”
下编 金融风暴中大而不倒
三 反恐电影之喻
上编 “反恐时代”与“好莱坞出品”
下编 重访被遮蔽的历史
四 从胶片到数码
上编 电影已死?
中编 “后胶片”美学
下编 电影文化的未来
五 已经怀旧?
上编 经典译制片的神话
中编 大片来了
下编 电影文化的沙漠化
六 冷战间谍片
上编 无形的战线
下编 后冷战价值的消解
七 人文、电影遭遇网络
上编 大众解体与欣赏分众
中编 “作者死亡”与知识转型
下编 人工智能与想象未来
后记 王炎
写在前面
以一个我自己经常在课堂上“玩”的文字游戏开始。
游戏的对象是“屏蔽”一词。一个不算生僻的书面语。意为遮蔽、阻隔。我所谓的游戏,便是在这个词组间加一道斜杠,变成“屏/蔽”。屏之一字作为名词,本意亦是遮挡与阻断。同为阻断,有形为屏,无形曰蔽。但在今日的语言系统中,它更多地对应着英文中的screen(s),也算个热词/字:荧屏/银屏、屏幕、画屏;也可以组合为屏显、视屏。在这个序列中,“屏”之一字的题中之义是显现、再现之载体;屏,意味着可见与看见。而将目光转向screen,其相应的中译则首先是银幕;在电影理论中,电影银幕经常被转喻为窗(外的景物)、框中画,抑或是镜子。而在今日学院中,似乎电影学/电影理论(Film Studies/Film theory)已随着新技术革命或曰数码转型的发生,部分漂移为屏幕研究(Screen Studies)。因为相对于今日视觉文化工业的现实,影院及其中的银幕远不如无所不在的屏幕——电视机、监视器、视窗、单屏或多屏大屏幕,以及/尤其形形色色,似乎嫁接、移植在人类手臂上的“黑镜子”:种种智能手机、Pad……——来得突出、普遍。当我们着魔般地凝视着屏幕,我们似乎从无数扇窗口望去:我们看见,我们获知,我们发现。于是,我们忽略甚至遗忘了屏之本意。每个视窗都同时是一面屏;或者说,每度屏(显)都同时是一次(遮)蔽;我们在看见的同时不见。在此,我想展示的并非幻象与真实——因为屏上之像,可以是全然的幻象,也可以是极致的真实。问题不在于屏中之像“真实”与否,而在于它始终只能是某种无法自外于权力结构(尽管可能是支离破碎、多元互博的权力)的现实之一种,而且注定是(经由)媒介的现实。对我来说,或许更重要的是,类似屏上现实/真实的获取无疑以多元、庞杂、丰富的现实之丧失为代价。
在这本小书中,我们的对话尝试去触碰的是老旧且常新的话题:电影与社会。或者说,是屏中现实与屏外(/屏后)的世界。添加的参数是记忆,与历史相对、与历史相关的记忆。我们个人的记忆——迷影或成长年代电影留下的擦痕与社会的记忆——电影作为20世纪专属的记忆体与意识形态暗箱相叠。影片的事实(film facts)/所谓文本分析是我们的围场,而电影的事实(cinema fact)/所谓工业、产业研究/生产过程是我们的狩猎过程。电影,是我们思考的入口,但我们的问题意识及诉求所在则是社会,是当下,是斑驳多端的现实。换言之,由屏外的世界而入屏上的影像叙事的结构与肌理,同时,参照着记忆的拖尾与变形,讨论影像的历史与历史的影像;而后,破镜而出,再度尝试回应或对话社会现实。也可以说,这正是我十数年来尝试将电影研究的文本细读、症候批评、审美判断与文化研究的社会观照政治经济学脉络进行有机连接。
事实上,电影学作为率先出现在北美大学体系中的新学科,其特殊之处正在于,它几乎可以称为“全球六十年代”的学术“遗腹子”之一。大学殿堂上的电影学术,曾直接出自街头的对抗。渐趋精致完备的电影学,曾浓重地浸染着催泪弹、燃烧瓶的味道。你可以认定它诞生于灰烬,也可以想象它脱化于火焰。因此,电影研究与其“同庚”的相关学术领域——文化研究,有着经典人文学科所不具的、“与生 ............

书籍插图:
书籍《返归未来:银幕上的历史与社会》 - 插图1
书籍《返归未来:银幕上的历史与社会》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返归未来:银幕上的历史与社会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