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0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安娜·卡列尼娜(套装上下册)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高惠群 傅石球
产品经理:邵明鉴
关注微博:@上海译文出版社
微信服务号:上海译文出版社
微信订阅号:译文的书
我们的产品:译文的书
联系我们:hi@shtph.com
问题反馈:complain@shtph.com
合作电话:021-63914089
Digital Lab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业务的实验部门,成立于2014年3月。我们致力于将优质的资源送到读者手中。我们会不断努力,做体验更好,设计更好的电子书,加油!
上海译文出版社 | Digital Lab
版权信息
书名:安娜·卡列尼娜(上册)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高惠群 傅石球
产品经理:邵明鉴
关注微博:@上海译文出版社
微信服务号:上海译文出版社
微信订阅号:译文的书
我们的产品:译文的书
联系我们:hi@shtph.com
问题反馈:complain@shtph.com
合作电话:021-63914089
Digital Lab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业务的实验部门,成立于2014年3月。我们致力于将优质的资源送到读者手中。我们会不断努力,做体验更好,设计更好的电子书,加油!
上海译文出版社 | Digital Lab
译本序
《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8)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第二部长篇巨著。起初,托翁只打算把它写成一部“一个不忠实的妻子以及由此而发生的全部悲剧”(贝奇科夫语),仅用了五十天他便粗略地完成了全书。五年多以后,在前后用过《年轻太太》、《两段婚姻》、《两对夫妻》等书名后,它以《安娜·卡列尼娜》的名字问世了。
这部小说的主要意义应该包括三方面,即安娜的个人悲剧;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社会——沙龙、军官俱乐部、舞会、戏院、赛马……以及自传的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开篇第一句话,对于中国读者,甚至没有读过此书的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幸福的家庭无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安娜是一位穿着黑衣的最迷人的少妇,她善良、聪慧、生命力旺盛,男人和女人都为她着迷。她身上迸发出的爱情“含有一种暴烈的、肉感的、专横的性格”(罗曼·罗兰语)。其实,作家对婚姻、家庭问题的思考可以追溯到动笔撰写这部小说前的五年,即1868年,这一年,他在题为《论婚姻和妇女的天职》一文中说:“男人的天职是做人类社会蜂房的工蜂,那是无限多样化的;而母亲的天职呢,没有她们便不可能繁衍后代,这是唯一确定无疑的。”托尔斯泰借列文和吉提的恋爱婚姻表达出这一妇女观、家庭观。紧随这段话托翁又说:“虽然如此,妇女还是常常看不到这一使命,而选择虚假的,即其他的使命……这一使命的重要性和无限性,以及它只能在一夫一妻的形式(即过去和现在生活着的人称之为家庭的形式)下才能实现……因而一个妇女为了献身于母亲的天职而抛弃个人的追求越多,她就越完美。”由此不难理解,托尔斯泰为何将安娜命运的结局安排为卧轨自杀——在小说接近尾声的第七部第三十章,安娜还在想着“只要办完离婚手续,阿列克谢·亚力山德罗维奇把谢廖扎还给我,我就与渥伦斯基结婚”。既然还不牺牲个人的追求,在托翁看来,这样的女子就完美不起来,那就让她毁灭吧!可小说并没有因为安娜的死亡而结束。整个第八部的十九个章节的内容,就如同《战争与和平》长长的“尾声”,如果以西欧小说式的结局为标准,这已不像是“尾声”。
可见,《安娜·卡列尼娜》不只是关注安娜的死,安娜的悲剧一直扩展到所有家庭的幸与不幸。在对安娜形象的塑造上,托尔斯泰倾注了他对人的肉体本能因素、人的伦理因素、人的“灵魂”因素、人的社会因素等的思考与体悟。在此部小说之后的《忏悔录》(1879—1882)中,托翁还在进行着与上述内容相关的精神探索。
查晓燕
2006.3.22
伸冤在我,我必报应。[1]
[1]语出《新约·罗马书》第12章第19节,全句为:“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第一部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第二部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第三部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第四部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一
幸福的家庭无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
奥勃朗斯基家里全乱了套。妻子得知丈夫和过去的法国女家庭教师有染,就对丈夫声称,不可能和他同住在一个家里。这种局面僵持到第三天,夫妻双方及全体家人都有痛切感受。大家觉得住在一起实在无聊,随便哪家客店里偶然相逢的人也会比他们,奥勃朗斯基家的人关系更好些。妻子不出房门,丈夫三日不归。孩子们满屋乱跑,无人照料。英国女家庭教师跟女管家吵了架,写信请朋友重新找份工作。厨师昨天就离开了家,在午餐时走的。打下手的厨娘,还有马车夫也都要求辞工。
吵闹的第三天,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奥勃朗斯基公爵(在社交场合他叫斯季瓦)在通常时间、即上午八时醒来,但不在妻子的卧室,而在书房里的山羊皮长沙发上。他在弹簧上翻了一下保养得很好的丰满身体,紧紧搂住枕头,把脸埋进去,似乎还想好好睡一觉,可是他突然一骨碌爬起来,坐在沙发上,睁开了眼睛。
“哦,哦,梦见什么了?”他想起做过一个梦。“哦,梦见什么了?对了!阿拉宾在达姆施塔特[1]举行宴会;不,不在达姆施塔特,而是美国的什么地方。对,那个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安娜·卡列尼娜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