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石:熊猫虎子 - (TXT全文下载)

书籍内容:

序曲缘分(图)

序曲 第一章 求生 第二章 锻造 第三章 过渡 第四章 独立 第五章 陷阱 第六章 恩惠 第七章 苦难 第八章 奔流的生命

序曲前言(图)

熊猫虎子

当古猿还没有演化成人的两百多万年前,大熊猫就已经在我国的柳江江畔出现。随后的化石记录表明,人类与大熊猫共同生存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里,它们的演化历史始终相互交会,这就是我们与大熊猫的缘分。

历史上,这两种生物共同的分布区曾一度席卷过亚洲东南部的大片地区,从广西向南到越南、老挝和泰国,然后又向东至江淮平原,并继续向北一直扩张到北京周口店。更新世前后四次冰期所造成的气候变化和晚期智人的大屠杀使数十种大型野兽销声匿迹,人类继续不断扩充自己的种群和领域,而大熊猫只能在中国西部大山中寻找荒野依旧的自然避难所。

对于大熊猫来说,适应无需十分精确,生活更不必非常完美,只要勉强能够维持就可以了。因此,它们保留着古代食肉动物的肠胃,却过着以食竹为生的清寒生活;它们继承了古熊那种以生下不足月的早产儿的繁殖策略,来保住母亲和孩子的生命。在历经漫长艰难生活的颠连之后,至今野生大熊猫的基因还没有什么缺陷,它们的生存力和繁殖力也没有受到削弱。与其同时代的大型哺乳类相比,大熊猫是生存竞争中的胜利者。然而,二十世纪中后叶,大熊猫的命运竟发展到了几乎灭绝的边缘,究其原因并非自然力所为,而是现代人的野蛮行径所致。

大熊猫灭亡的时间还没有到,它们还能生活得更加长久。今天,大熊猫不仅仅生活在大山的竹林中,同时也永驻在人们的心里。

序曲序曲(图)

虎子在它生长的秦岭地区

雪片从空中飘落,无声无息。在灰蒙蒙的天幕下群山呈现着渺无人烟的蛮荒景象,有个紧裹着防寒服的人在雪野上跋涉。白色雾气从他肺里呼出,又在他睫毛、眉毛和头发上结成了冰碴。 四周出奇的安静,有种阴森恐怖的气氛笼罩着山谷。在万籁静寂的森林里,他专心地寻找野兽的踪迹。一个轻微的脆裂声从就在他身后响起,他侧耳静听了一会儿,再慢慢转过头去……一只娇小玲珑的雌熊猫正在跨越结冰的溪水,然后便钻到山坡上的竹林里。 竹梢微动,雪花纷纷落下。透过枝叶的缝隙可以看见:她斜倚在雪地上,伸出左爪钩过一根竹子,送进口中,用牙把竹叶逐一咬下,噙在嘴的左角,待积累成一小撮,再用右掌把竹叶卷紧成筒状之后,便眯起双眼,心满意足地、一口一口地咬切和咀嚼起来。 几分钟后,她爬上小山梁,从容自若地走着;不一会,她停在一棵山杨下,用毛茸茸的尾巴把自己的香气施放在树干上;随后无拘无束地昂起头来,在她那少女般的脸上,带着一股狂野的美丽和高雅的气质。 ……

第一章 求生求生(1)(图)

娇娇把刚出生的虎子从地上叼起来

  一个秋雨连绵的黎明。

  在秦岭南坡海拔1950米的一处峡谷里,大熊猫虎子和它的孪生兄弟,被胞衣包裹,几乎同时从母亲温暖的产道中挤出来,悄悄地坠落在寒冷的石穴中。它们先在没有任何铺垫物的泥土地上静静地、一动不动地躺着,几秒钟后,两个胎儿几乎同时挣脱了胞衣,大声地啼叫起来。

  母熊猫低下头去仔细查看,用舌头触摸它们,并一次又一次地舔去胎儿身上的血污,然后用牙叼起了其中一只――它就是虎子。虎子被放在妈妈毛茸茸的手掌上,妈妈将它呵护在自己的胸前,使它在温暖和爱抚中安静了下来。但是,与此同时,母熊猫不得不用惋惜和无可奈何的眼神,凝视着另一只还在巢里蠕动和尖厉啼哭着的胎儿,直至那只小生命停止了呼吸。母熊猫疲乏极了,她闭上了眼睛,细细品味着新生婴儿求生的呼唤和自己做母亲的艰难。

  母熊猫半年前独自从远处迁来,当时她还是一只处于青春期的四岁半的雌熊猫。她很快选择并适应了这里的新环境:由两条在北边相互连接,然后又分别向东南和西南方向逐渐降低高度的小山梁,包围形成一个隐蔽而平缓的谷地;湍急的溪水在这里收住了奔腾,徐徐地向南流出开阔的谷口;大片大片的巴山木竹生长在溪流两边的坡地上,乱石则堆积在两侧的山脊附近;在安详、温暖的阳光下面,许多由巨石围成的洞穴遮掩在青苔、葛藤和枝条的绿幕之下。

  年轻的母熊猫到达谷地三周之后,在一个飘雪的冬日,我把一个无线电跟踪颈圈佩戴到她的脖颈上。

  她身材苗条,毛发鲜亮洁白,圆圆的脸上长着小小的黑色的鼻子。在她那对美丽的深黑色眼斑中间滚动着珠子一般清亮的眼睛,她的面颜端庄,仪容典雅姣好。我把她叫作“娇娇”。那个精致的皮制颈圈更增添了她高雅和独特的气质,同时还帮助了我,在秦岭长达13年的时光里可以时刻与她为伴。

  天亮了,当东方刚刚现出曙光的时候,我就在娇娇产崽的石穴上找到了一个小小的缝隙,安放了一个带有红外线光源和录音设备的微型摄像镜头,并通过导线把图像输送到我的帐篷之中,使我有可能通过这套闭路电视系统,在不干扰娇娇和虎子的情况下,能连续地、不间断地观察到洞穴中的情况。

  我蜷缩在帐篷里已整整30小时了,眼睛和浑身的肌肉渐感不支,但还是未能见到虎子的影子。我的身体僵得很厉害,需要使大劲搓揉才能站起来,正当我打算舒展一下酸痛的筋骨时,娇娇把脸转向了洞口。即刻,我看到她脖子下面有一只细小而瘦弱的肉红色的幼崽在蠕动。娇娇把它托在左掌的掌心里,一次又一次地用她温暖的舌头去抚摩她的幼崽,并多次仰起头来对着洞外嗅闻,显出有些放心不下的样子。3分多钟后,她转过身去,又把黑白分明的身子背对着洞口。

  两个半小时之后,娇娇再次把脸转向摄影镜头。这次我发现她的面部满是疲乏、困倦的表情,一会儿就打起了瞌睡。不留神,娇嫩的幼崽虎子就从她手中滑落到窝里。洞穴中传来幼崽一阵响亮的、吱吱哇哇的叫声,就是在我的帐篷里也能听得清清楚楚。娇娇脸上的倦容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好似听到了紧急号令,她立即弯下身去,用牙轻轻叼起兽崽,捧在手中,用舌头一遍又一遍地抚慰它,使它安静下来。

  我打开笔记本写道:

  为什么一只刚刚生下来的熊猫婴儿,叫声竟会如此尖厉而响亮?这与它身体的大小极不相符。显然,婴儿的叫声是一种表达自己意愿的信号。当母、崽熊猫相距甚远时,这种高声调的呼唤是十分必要的;而当母、崽都同在洞穴里时,为什么还需要如此强烈的信号呢?

  如果说,因为与母亲相比,幼崽的身体实在太小、太弱,它必须用一种强烈的信号才能引起母亲的注意。但是,为什么母熊猫面对另一只在地上蠕动并大声啼哭的胎儿,却又“置之不理”呢?

第一章 求生求生(2)(图)

出生不久的虎子在妈妈娇娇的怀里熟睡

  一个秋雨连绵的黎明。

  在秦岭南坡海拔1950米的一处峡谷里,大熊猫虎子和它的孪生兄弟,被胞衣包裹,几乎同时从母亲温暖的产道中挤出来,悄悄地坠落在寒冷的石穴中。它们先在没有任何铺垫物的泥土地上静静地、一动不动地躺着,几秒钟后,两个胎儿几乎同时挣脱了胞衣,大声地啼叫起来。

  母熊猫低下头去仔细查看,用舌头触摸它们,并一次又一次地舔去胎儿身上的血污,然后用牙叼起了其中一只――它就是虎子。虎子被放在妈妈毛茸茸的手掌上,妈妈将它呵护在自己的胸前,使它在温暖和爱抚中安静了下来。但是,与此同时,母熊猫不得不用惋惜和无可奈何的眼神,凝视着另一只还在巢里蠕动和尖厉啼哭着的胎儿,直至那只小生命停止了呼吸。母熊猫疲乏极了,她闭上了眼睛,细细品味着新生婴儿求生的呼唤和自己做母亲的艰难。

  母熊猫半年前独自从远处迁来,当时她还是一只处于青春期的四岁半的雌熊猫。她很快选择并适应了这里的新环境:由两条在北边相互连接,然后又分别向东南和西南方向逐渐降低高度的小山梁,包围形成一个隐蔽而平缓的谷地;湍急的溪水在这里收住了奔腾,徐徐地向南流出开阔的谷口;大片大片的巴山木竹生长在溪流两边的坡地上,乱石则堆积在两侧的山脊附近;在安详、温暖的阳光下面,许多由巨石围成的洞穴遮掩在青苔、葛藤和枝条的绿幕之下。

  年轻的母熊猫到达谷地三周之后,在一个飘雪的冬日,我把一个无线电跟踪颈圈佩戴到她的脖颈上。

  她身材苗条,毛发鲜亮洁白,圆圆的脸上长着小小的黑色的鼻子。在她那对美丽的深黑色眼斑中间滚动着珠子一般清亮的眼睛,她的面颜端庄,仪容典雅姣好。我把她叫作“娇娇”。那个精致的皮制颈圈更增添了她高雅和独特的气质,同时还帮助了我,在秦岭长达13年的时光里可以时刻与她为伴。

  天亮了,当东方刚刚现出曙光的时候,我就在娇娇产崽的石穴上找到了一个小小的缝隙,安放了一个带有红外线光源和录音设备的微型摄像镜头,并通过导线把图像输送到我的帐篷之中,使我有可能通过这套闭路电视系统,在不干扰娇娇和虎子的情况下,能连续地、不间断地观察到洞穴中的情况。

  我蜷缩在帐篷里已整整30小时了,眼睛和浑身的肌肉渐感不支,但还是未能见到虎子的影子。我的身体僵得很厉害,需要使大劲搓揉才能站起来,正当我打算舒展一下酸痛的筋骨时,娇娇把脸转向了洞口。即刻,我看到她脖子下面有一只细小而瘦弱的肉红色的幼崽在蠕动。娇娇把它托在左掌的掌心里,一次又一次地用她温暖的舌头去抚摩她的幼崽,并多次仰起头来对着洞外嗅闻,显出有些放心不下的样子。3分多钟后,她转过身去,又把黑白分明的身子背对着洞口。

  两个半小时之后,娇娇再次把脸转向摄影镜头。这次我发现她的面部满是疲乏、困倦的表情,一会儿就打起了瞌睡。不留神,娇嫩的幼崽虎子就从她手中滑落到窝里。洞穴中传来幼崽一阵响亮的、吱吱哇哇的叫声,就是在我的帐篷里也能听得清清楚楚。娇娇脸上的倦容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好似听到了紧急号令,她立即弯下身去,用牙轻轻叼起兽崽,捧在手中,用舌头一遍又一遍地抚慰它,使它安静下来。

  我打开笔记本写道:

  为什么一只刚刚生下来的熊猫婴儿,叫声竟会如此尖厉而响亮?这与它身体的大小极不相符。显然,婴儿的叫声是一种表达自己意愿的信号。当母、崽熊猫相距甚远时,a 不知道那只被遗弃的婴儿身体发育状况如何?是雄的还是雌的?

  熊猫崽出生后的第九天,趁娇娇第一次离开洞穴外出觅食时,我和一位助手来到洞口,打算观察虎子的状况。但洞口被娇娇用树枝和竹子挡住了,我请助手守住洞口,自己拨开挡在洞口的遮掩物,匍匐着爬了进去。我发现,原来被娇娇堆放在洞穴里的竹子都被摆到产崽的窝上面,把幼崽掩盖了起来。

  我十分小心地挪开那些竹子,这才见到一只熟睡中的熊猫崽;透过竹叶和枝条,还隐约可见在窝巢下面那只早已夭亡的婴儿。由于高山气候寒冷,缺少细菌,那只婴儿还没有腐坏,竟还保留着新鲜和完好的状态:

  在初生婴儿肉红色的皮肤上,长着略长而稀疏的白毛,双眼紧闭,耳廓尚未长出,只能见到两个小小的耳孔,有一条相当于体长三分之一的尾巴。整个身体的形状与它父母比起来相去甚远。

  我取出一个小弹簧秤先称量那只出生后就夭亡的婴儿,体重为103克,看起来比一只实验室的小白鼠略大一些。然后,我就小心翼翼地搬动已经9日龄的虎子,生怕搅扰它的睡眠。它看起来像一只大白鼠。我把它放进了一个布袋里,它仍然保持安静的状态;但当我把布袋挂到弹簧秤的小钩子上时,它突然高声尖叫起来。我迅速看了一眼弹簧秤上的刻度,其体重已达到450克。我急忙按原样掩盖好竹子,快速离开洞穴。这时,在50米外竹林中觅食的娇娇发出一声嗥叫,连蹦带窜地往石洞奔来。

  我迅速跑回帐篷,打开录像机记录:

  娇娇进到洞里,捧起正在啼叫的虎子给它喂奶,崽兽一进入妈妈的怀里,闻到妈妈的体味便立即安静下来。娇娇用舌头舔幼崽的背、胸和臀部,连肛门外面的排泄物也舔掉了,直到把幼崽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她斜倚在洞穴的石壁上,半闭双眼,同时把自己的一只后脚弯至胸前来推动幼崽,帮它寻找到自己鼓胀的奶头。

  我的助手也跑回帐篷。

  “教授,找到了吗?”他急切地问道。

  “找到了。”我答道。

  “那只幼崽怎么样?”

  “看起来还挺好的。”我说。

  “娇娇好不容易成功怀孕并顺利生下两只幼崽,为什么她只留一只呢?”助手又问道。

  “我想……”我回想那只已经死在洞穴中的熊猫幼崽,不知道该如何从事情的本质来解释这个现象,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

  助手见我皱着眉头若有所思,便钻到帐篷外面做自己的事去了。

  我独自坐在帐篷中,开始按照我已经掌握的事实和系统知识去想像娇娇怀孕和分娩的过程:

  3月11日,娇娇和公熊猫幽会后,她的两个卵巢各排出一个成熟的卵子,分别进入左、右输卵管,并在其中遇到游动的精子而成为了受精卵;之后,两个受精卵继续分别下行至左、右双分子宫。也像其他熊科动物一样,它们的受精卵在子宫中必须经历一个延迟着床的时期。根据娇娇两个幼崽的出生日期(8月19日),我算出这两个受精卵在娇娇的子宫中一直靠子宫乳(由子宫分泌的一种保证受精卵存活的液体)为营养,一共漂浮了115天后才植入母亲的子宫壁。此后,它们分别通过胎盘和脐带,才源源不断地从母体取得营养物质和新鲜氧气而迅速生长。这样计算起来,两个受精卵在母亲的子宫里真正生长及发育的时间大约只有45天。这是大熊猫在其进化过程中被大自然筛选出来的一种特别的繁殖策略――只有依靠缩短怀孕时间和生下“早产儿”,才能保障母亲的健康和胎儿的生命。

  大熊猫大约是在2500万年前从熊科动物进化来的,当时的熊已经出现了穴居行为。穴居行为是由于需要度过缺食季节而产生的。它们在洞穴里不吃不喝,处在休眠状态。大熊猫至今仍保留着熊类祖先的这些行为烙印。这对于一只怀孕的母熊猫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面临着既要保全自己的生命,又要满足胎儿新陈代谢需求的双重压力。虽然大熊猫可以利用水解脂肪来提供一部分能量,但是,因为自由脂肪酸过于疏水,而不能通过母体胎盘和胎儿胎盘之间的屏障,因此,大熊猫的胎儿不能利用母体血液中数量巨大的脂肪,而仍然需要葡萄糖作为其能量的基本底物。为保证胎儿的生存,一只怀孕的母熊猫只能把自身的蛋白质转化为糖类,来为胎儿提供营养。但是,如果转化太多蛋白质,就会威胁母熊猫自身的生存。在这种生理压力下,大熊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选用了一个两全其美的生殖方法:缩短怀孕期,产下体型小,发育程度低的幼崽。这样才能保证母体与崽体的安全。

这种高声调的呼唤是十分必要的;而当母、崽都同在洞穴里时,为什么还需要如此强烈的信号呢?

  如果说,因为与母亲相比,幼崽的身体实在太小、太弱,它必须用一种强烈的信号才能引起母亲的注意。但是,为什么母熊猫面对另一只在地上蠕动并大声啼哭的胎儿,却又“置之不理”呢?

第一章 求生求生(3)(图)

出生一个月左右的虎子已经有了“熊猫样儿”

  根据一篇“关于大熊猫初生胎儿器官组织学研究”的论文中报道:“大熊猫初生幼崽的发育还处在十分幼稚的阶段,生下来时几乎不能动弹,新生熊猫婴儿的脑没有沟回,其肾脏还处于原始的中肾阶段,免疫系统尚未建立……”

  这些比较形态学特征表明,大熊猫幼崽的发育程度,大致还处在鱼类的阶段上,顶多相当于人类四个月大的胚胎。

  面对两个如此娇嫩的新生的生命,做母亲的该如何对待和呵护它们呢?

  这时,乌云遮蔽了秦岭的天空,大风在山谷中刮了起来,一阵急骤的雨夹着雪粒与冰雹开始摇晃和敲打着我的帐篷。顷刻间,气温骤降,寒气袭人,但我的思绪仍停留在娇娇的生殖行为上――她该如何做,才能保住自己的婴儿。

  我打开鸭绒睡袋钻了进去,睡袋中也是寒气袭人。过了一会儿,睡袋受我的体温的烘烤才暖和起来。我看了一眼挂在帐篷里的温度计,水银柱停在2℃。

  我倒了一杯热水,希望暖和一下身子。我忽然想起必须及时整理白天的野外记录,便把手中的水杯放在了地上。我打开箍在额头上的头灯,在日记本上记录了娇娇洞穴中的情况和她奇特的护崽行为。之后,我伸手去拿放在地上的水杯时,竟发现杯中的水已经变得冰凉了。

  这无意间的一个动作,促使我心血来潮,设计了一个受到心灵启发的,巧妙而简单的实验:

  先同时准备好两个灌满38℃温水的小塑料瓶,把它们放在冰冷的地上。然后,我学着娇娇的样子只捧住其中一瓶,把它当作虎子,保护在自己暖和的胸前;对放在地上的那个瓶子则置之不理,就如同娇娇对待那只在地上啼哭的新生婴儿的态度一样。36分钟后,地上那瓶水已经冰凉了,而手中瓶子的水却仍是暖和的。

  于是,我开始理解母熊猫为什么对手中的幼崽如获至宝,须臾不让它离开自己的胸脯,而对地上那只不停啼哭的幼崽却无能为力,只有忍痛割爱了。

  由于母熊猫自身生存――觅食及运动的需要,她必须依靠四肢走路,不可能长时间同时使用两只前掌抱着两只幼崽觅食和走动。因此在寒冷的洞穴中,母熊猫面对两只高声啼哭的新生幼崽,有两个方法可供选择:如果她轮换为两只幼崽保暖,那么这两只婴儿将先后被冻死;而如果她只保护其中一只,不顾另一只,那么它怀里的婴儿将有更多存活的机会。

  助手在门口脱下雨衣,带着一股寒意钻进帐篷,他一边搓擦着双手,一边向我发问:

  “既然母熊猫只能养活一个幼崽,为什么她们还要怀孕两个受精卵,并把它们都生下来呢?”

  “在生物界中,动植物都一样,生下的多,养活的少,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按你这么说,人也一样。”“是的,大约有八分之一的人并不知道,他(她)曾经在妈妈的子宫中还有过自己的孪生兄弟或姐妹。更不知道,这些孪生兄弟姐妹在早期着床的6-8周时就不知不觉流产消逝了。”接着,我又补充说:“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作,生命为了保障成功繁殖,必须进行具有保险性质的生殖投资。”

  “这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母熊猫保证成功繁殖的手段之一?”助手说道。

  “我想,每一种生命都是在演化过程中,经过自然的淘汰而筛选下来的,所有被保留下来的繁殖行为都是为了进行成功的繁殖。这就是它们的繁殖演化战略。”

  “两个婴儿几乎同时生下来,母熊猫会把存活的机会给谁呢?”助手又问。

  面对助手的问题,我努力按自己对生命本质的理解来看待眼前发生的事情:

  从演化的观点来看,每一个生物有机体都是基因的载体,它的生命职责就是把上一代的基因通过自己传给下一代。由于大熊猫是在更新世的冰期及间冰期生存和发展起来的,产崽时环境温度成为新生熊猫幼崽存亡的决定因素,因此,我们可以把母熊猫奇特的“保护幼崽”的行为看作是对冷酷环境的适应。这种经过至少一百多万年的自然选择而保留下来的行为特征,对大熊猫在寒冷群山中得以生存起到了保证的作用。两只孪生的兄弟或姐妹,在寒冷的群山中同时降生,由于只有其中一只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而另一只必然夭亡,因此它们之中任何一只的生存机会就只有50%,不是生就是死。如果虎子和另一只新生幼崽是异卵双胞胎,那么它们的等位基因便有50%相同;如果它们是同卵双胞胎,等位基因则100%一样。不论是同卵或异卵的孪生崽中的任何一只与母亲之间均享有比例相同的50%的等位基因数。因此对娇娇而言,在拾取哪一个婴儿上不必进行选择,因为在基因传承的效率上都一样,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保证被叼起婴儿的存活上!但是对新生的熊猫婴儿来说,却是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只有进入母亲的怀抱,才有生存的希望。

第一章 求生求生(4)(图)

在树顶上无忧无虑熟睡的虎子

  对虎子来说,在挣脱胞衣之后,就必须立即大声呼唤,拼命为自己的生存奋斗!

第二章 锻造锻造(1)(图)

虎子“标准照”

  公熊猫在与母熊猫幽会数日之后就离开了母熊猫。

  虎子从一生下来就由母亲独立喂养与保护,同妈妈在一起组成一个“母―幼家庭”。在这种情形下,发育程度极差,出生时还十分软弱,就像人类刚出生的婴儿那样,处于无助的晚成状态。如果熊猫崽不能经常和长期得到母亲的照料,那么就很可能导致夭亡,特别是当幼崽还处在其性命攸关的最初阶段。

  母―幼家庭中困难的最大承受者是幼熊猫。由于熊猫妈妈仅为了自身的生存,就需要花掉每天60%的时间用于觅食竹子,来获得足够维持自己生命的能量;当她要养活一个孩子时,还需要增加20%的觅食时间,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来为孩子提供乳汁;如果母熊猫还要再多养一个孩子,就必须再多花费20%的觅食时间。这样一来,母熊猫就没有时间休息、睡觉和照顾自己的孩子了。这就是一只母熊猫每次可以怀孕及生育两只幼崽,却只能养活其中一个的根本原因。

  一天中午,当太阳直射进洞口的时候,洞穴中不但变得亮堂,而且也变得暖和起来了。娇娇四脚朝天、慵懒地仰躺在洞穴里,她的新生婴儿虎子也四脚张开地仰卧着。它们都睡得很香。我在帐篷中指着荧光屏,用很轻的声音对我的助手说道:

  “你过来看看,虎子是一只小雄崽。”

  “对,我看过小狗娃子,公的就是这样子。”助手用更轻的声音说,生怕惊醒屏幕上的那只新生熊猫崽似的。

  我把33日龄的虎子的形状特征画在笔记本上,然后开始记录:

  1989.09.21

  11∶03 娇娇仰躺着,虎子卧在她怀中……

  11∶26 虎子先醒了,张开嘴打哈欠;翻转身来,用鼻子揉妈妈的胸部;小爪子有开始爬行的动作,但未能使身体移动。这时娇娇睡醒了,她先坐了起来,把儿子颈部全含在口中,再用一只前爪接住它,又用牙轻轻地叼住它的腿。看样子是在逗它玩。

  11∶33 娇娇用鼻子拱儿子的身体,帮它翻身;再用舌头舔它的脸、脖子、腹部及4只爪子。被娇娇刺激了12分钟之后,崽兽排泄了一些黄色的黏稠物,娇娇把儿子所有的排泄物全部吃掉,为儿子打扫卫生花了1分多钟。

  11∶49 娇娇把儿子放在胸前,自己斜倚在洞穴的石壁上,让儿子吃奶7分钟。

  11∶58 娇娇让吃饱了奶的儿子从自己的胸前滑落到巢上。自己则把身体坐直,一次一次向洞外张望。

  洞外,在晌午明亮的阳光中,有一层淡淡的雾从谷底升起,又缓缓地飘散在竹林上空;娇娇张开鼻孔,使劲嗅着那些弥漫在潮湿空气中的竹叶香味……我估计她打算出洞觅食。

第二章 锻造锻造(2)(图)

虎子在树上跷着腿、悠然自得的样子

  等娇娇出洞之后,我和助手钻进她的洞穴。虎子的外形有了明显的变化,眼圈、耳朵、肩部和前后足都已经密生黑毛,全身毛茸茸的,黑白分明,已经显现出成年个体的雏形,只是黑色的耳廓比较短而嘴吻部和尾巴相对较长,有如一件会动作的小熊玩具,十分惹人爱。

  我把它抱了起来,放进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布兜中,挂在弹簧秤上。这只黑白分明的兽崽,体重已经达到1.6千克,相当于出生时体重的15倍。当搬动它时,它的叫声不再那么尖厉刺耳,变得柔和多了。但它的眼睛还未完全睁开,我们知道,此时它视网膜上的两种感光神经细胞都还没有形成。它躺在巢中还不能爬行。

  我先钻出洞口,没料到此时娇娇已出现在前面15米远的山坡上!娇娇先抬头看见了我,立即咆哮着直奔洞口。我已经无路可走,只得转身从4米多高的小悬崖上跳下去。娇娇也跟着跳下来,在我身后紧追不舍。助手趁机从洞中钻出来,跑上山坡,同时大喊两声,吸引了娇娇的注意力。只见娇娇一个急转身冲向助手,但助手早已跑得不见踪影了。

  娇娇走回自己的洞口,站在那儿环顾四周。这时洞穴中传出几声幼崽的叫声,但娇娇只给儿子一个声音信号而自己却纹丝不动;虎子便不再吱声了,它开始学习在危险时不动声色。娇娇仍怒气冲冲地四处嗅闻着,搜寻着,静听着,为了保护幼崽,准备再次迎击任何入侵者。

第二章 锻造锻造(3)(图)

虎子在吞食竹笋

  我迅速钻回到帐篷里,继续用闭路摄像系统记录着外面发生的情况:

  娇娇伫立在洞口,好像在思索着什么,85秒钟之后,才钻进洞穴。在她坐下来时,发出银铃般的一串声音,然后就抱起幼崽;她一面查看窝巢,一面心神不安地向洞外窥探。15分钟之后,娇娇平静下来并侧身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儿子。直到太阳落山之后,娇娇才又钻出洞来。

  在朦胧的暮色中勉强可以辨清娇娇嘴里衔着一件东西,隐约可以看到有两条小腿在她下颌下面摆动,还听到了她轻微的哼叫声。很快,熊猫母子便消失在黄昏的竹林之中。虎子就在这种被惊扰的气氛下,在寒冷雪原上艰难跋涉的途中,逐渐地体会着如何逃避危险。

  助手并没有跑远,他躲在一块巨石上面,离洞穴很近,仔细观察了熊猫的活动过程,证明娇娇用嘴衔着幼崽的颈背,向黑森森的冷杉林走去。

  当天晚上,我们用无线电接收机监听娇娇的活动。知道她翻过了一个小山脊,整夜都在森林里转悠,估计是在寻找适宜于建立新巢的地点。但是从第二天凌晨开始直至中午,无线电讯号都指示着娇娇不活动。我们担心娇娇出了什么事,便立即在无线电接收机天线的引导下,前往调查。我们很快找到了娇娇,她坐在一棵老铁杉树基部的空洞里,背靠着洞壁,面对洞口,头低垂在胸前,两个前肢把幼崽搂抱在胸脯和下巴之间。由于一夜的奔波劳累,母子俩都酣睡了,样子十分可爱。一只吵闹的星鸦,站在附近的树上不停地呱呱大叫,也没有惊扰它们的美梦。

  这里也是一个理想的营巢地点,35米外便是茂密的巴山木竹林;再走70米,在一处悬岩下面就有一潭清泉,许多动物都在此饮水。这儿唯一的缺点是缺少阳光,使森林中显得阴冷。不过虎子已经有34日龄,即使离开母亲温暖的怀抱,也不太容易遭受寒冷及偶然事故的伤害了。

  我们在娇娇的新巢对面选择了一棵红桦树,在离地面11米处3个粗大的枝丫之间搭了一个临时观察平台。这里距熊猫的新巢还不足15米,我们通过一个绳梯便可以迅速爬上观察台。我先在观察平台上架好摄录像机,助手趁娇娇不在窝中时,把一个红外线光源和一个超小型的摄像头安在娇娇的洞穴里。我们坐在观察平台上便可以对大熊猫母子在树洞里的活动进行不间断地观察与记录。

  娇娇仍旧用她的老办法,在离开巢穴外出觅食时,总是就近抓些树枝、竹茎把洞口隐蔽起来。娇娇每次做了这些掩盖活动之后,都会使她的虎子产生一种安全的感觉。因此,隐藏自己和自我保护的本能也就渐渐地在虎子的心中得到了加强和巩固。

  在虎子生下来一个半月后的一天,我们对熊猫母崽进行了3昼夜的连续观察。发现在每24小时之内,娇娇需要外出觅食2次,虎子吸吮奶汁2次。在每次吃奶之后,娇娇都用舌头为虎子梳理毛发并哄它入睡。此外,我注意到46日龄时虎子的眼睛睁开了一条缝,但是眼球上还蒙着一层灰蓝色半透明的膜。

第二章 锻造锻造(4)(图)

虎子“回眸”

  天气越来越冷,气温很快下降到零度以下,白雪覆盖的森林呈现出一幅隆冬的景象。

  在虎子生下来3个月零3天的当天中午,灿烂的阳光照在森林中洁白的雪地上,各种反射和散射的光线,把娇娇巢穴映照得格外敞亮。在我们安装的微型闭路电视系统中,我们看到娇娇仰卧身子,脸朝向洞口;虎子也仰面睡在她的身旁,嘴微微张开,6颗白色的乳齿出现在肉红色的牙龈上。从乳齿生长的位置和形状可以判断是2颗上门齿和4颗下门齿。不久,虎子醒过来了,它不协调地活动身体,脸上露出几分调皮的神情,在巢中翻身、打滚,然后缓缓地爬到母亲的胸脯上吸奶。

  娇娇和虎子的行为都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娇娇更经常地外出觅食,有时候一离开就是几个小时;而虎子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寸步不能离开母亲。当虎子单独留下时,它学会了如何保持安静,不轻易发出叫声。

第二章 锻造锻造(5)(图)

虎子在荒野枝头远眺着什么

  一天清早,娇娇出去了。虎子独自在树巢里憩息时,它闻到树洞外面有一种浓烈的臭味,接着便听到一阵奇怪的鼻息声。它不知道那是一只凶猛的青鼬,正在透过虚掩着的树枝向洞里窥探。虽然虎子在它已有的全部生活经历里还从未碰到过这类情形,但它却知道害怕,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躲避危险的本能。因此,它在恐惧之中,清醒而镇静地伏卧在树巢里,一点也没有动弹,完全像一块木头。

  我们真为虎子的性命担忧,因为青鼬是森林中弱小动物的恐怖杀手。就在青鼬举起前腿,搭在树洞边缘的时候,我从怀里掏出一支弹弓。这支弹弓是我的防身武器,随时都带在身上,为的是击退山区农家恶犬的攻击,此时刚好派上用场。我用力拉满弹弓,弹射过去一块小石头,“吧嗒”一声,把青鼬吓了一跳;从肛门中喷射出一些液体之后,青鼬才转身逃跑了。

  中午,娇娇回来了。她在洞口闻到了青鼬的气味,于是一面咆哮着,一面急不可耐地跳进树巢里,无限慈爱地用鼻子、吻端和舌头抚慰她的爱子。虎子也仿佛意识到自己逃过了一场灾祸,在它头脑里又积累了一次躲避危险的经验。

  一会儿,娇娇把虎子叼在嘴里,离开了树巢,奔向竹林。娇娇要避开这个森林,因为这里居住着一只凶猛的食肉兽;天气变得更寒冷了,巢穴附近的水潭即将结冰,她必须向低处去寻找新的水源。虎子的体重已经有4.25千克了。娇娇一会儿衔着它,一会儿用一只前腿抱住它,在没踝深的积雪中,向山下顽强地跋涉。

  娇娇叼着虎子,翻过一个小山脊,穿过一片竹子稀少的山坡,走进一条自北向南倾斜的河谷。她轻车熟路地很快就找到了前一个冬季她曾居住过的、生长着巴山木竹的那个小山谷。

  严冬来了。娇娇不再呆在洞穴,她整日把虎子带在身边,觅食时,就把它放在附近,临时在地上找一个浅坑作它的窝。娇娇以幼崽的临时窝巢作为中心,其活动半径不超过60米,在这个范围内,娇娇只能依靠营养低劣的竹叶充饥,所得的菲薄的营养物质除了用来维持自己的新陈代谢、保持恒温和其他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还要喂养儿子。为了生产更多哺育儿子的乳汁,娇娇还必须增加觅食的时间,以便吞下更多的竹叶和竹茎。她辛苦极了,很快消瘦下来。

  一天,虎子吃饱了奶,俯卧在一个临时的浅坑中一动也不动,母亲则忙活在四周的竹林里。这时,有一头到处觅食的半大野猪,用它长的鼻子拱土,像犁地一样,一直拱到虎子的跟前。虎子被怔住了,接着几乎被吓昏了,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之下,虎子壮着胆子向野猪发出威严的像狗一样的吠叫,把野猪赶跑了。妈妈立刻追了过来,她首先是抚摸了一下儿子,发现儿子完好无损,接着就去驱赶野猪,一直到很远的地方,都还可以听到野猪的尖叫声。

  妈妈回来了,紧紧地、热烈地把虎子搂在怀里,额外地又让它再吃一次奶。妈妈把虎子放在地上,用牙咬住虎子的颈项,打算把它叼起来,但是虎子已经太重了,妈妈只好把它放下。虎子用前肢使劲绕着妈妈的脖子,不愿意离开。妈妈把虎子拽到一棵松树跟前,从她的鼻腔里发出轻柔的嘘气声,同时用鼻子把它拱到树干下面,示意要它往上爬。虎子虽然笨拙,但是它勇敢地一次又一次尝试,终于爬上了树……

  熊猫崽虎子已经有四个多月龄了,变得更加活泼,开始行走自如。但是它的牙齿还小,没有长全,因此不能吃固体食物,仍然需要依靠妈妈的乳汁才能继续生长。妈妈不在的时候,它便爬到树上,耐心地等待妈妈回来。它知道,树上总比地上安全。

  到冬天快结束的时候,虎子已经半岁了,它在艰难的生活中也还是迅速长大了。它变得更壮实、更聪明、更有能力和更有自信心。它已经能够快步走路、跑和爬树了。

  妈妈总是长时间离开虎子,也减少给它哺乳的次数,有意帮助它发展独立取食的能力。虽然可以看到虎子的嘴里已长出36颗小小的牙齿,其中每边有3颗门牙、1颗犬齿、3颗前臼齿和2颗臼齿,但是这些牙齿还不够大,不够结实,还不能咬啮坚硬的竹茎和竹叶。它的全部生命仍然必须依靠妈妈的乳汁来维持。事实上,它的十分消瘦的妈妈,在每一次哺乳之后,乳腺便完全排空。它发现妈妈的奶水越来越少。它强健的胃备受折磨,开始感到饥饿的痛苦。但是它只能呆在寒冷的树冠上忍受着,不但没有叫唤,而且还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第二章 锻造锻造(6)(图)

虎子的身影是秦岭一景

  一场短暂春雨过后的清晨,虎子独自在林中闲逛,正好被我遇上。我快步赶上去,张开双手打算去抱住它。但它比我动作更快,它本能地觉得危险,无论如何也不能被这种靠两条腿就可以走路的怪物抓住,妈妈不在身边,它必须迅速逃跑。虎子熟练地爬到一棵高大的杨树上,一直爬到树的末梢,再回过头来,把一条后腿挂在一个细小的枝丫上,歪着头望着我。看它逍遥自在和自信的样子,我心中想,它一定很骄傲,一定很得意地在想: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我打开野外日记写道:

  娇娇需要觅食更多的竹子,才能满足胃口越来越大的虎子的需求,因此,她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关心虎子了。妈妈经常不在身边,虎子肯定会遇上很多困难。不过,虎子似乎不太需要母亲的照料了。而且,只有艰难的环境,才能锻造出勇敢、倔强、桀骜不驯的性格!

第三章 过渡过渡(1)(图)

虎子在向潘文石教授耍赖乞食

  虎子开始从母亲身边溜走。最初只是因为饥饿――一种本能促使它到处寻觅食物,后来则为了好奇而四处看看。虽然它不知道自己遥远的祖先曾是一只食肉兽,但食肉兽的某些特征却依然牢固地印刻在它身上。它有锐利的爪子和虎牙,特别是上颌的最后一颗前臼齿和下颌的第一颗臼齿还都保留着强大裂齿的形态特征。这些都是它原始祖先专门用来食肉的结构。尽管它还未尝试过热血和肉的味道,但是它的祖先经过几千万年所形成的那种对于肉食追求的欲望,却仍然遗留在它深层的记忆之中。

  它无声无息地沿着林灌的间隙走着,听到了一阵啃咬竹茎的声音,在它面前不远的地方,一只灰色的竹鼠正在咬啮竹子。它打算过去看个究竟,但竹鼠立即钻进地洞里去了。它用鼻子闻了闻洞口,竹鼠从洞里发出凶狠的喷息声,把它吓得往后一跳。但那只竹鼠不敢走出洞穴,反而用土把洞口堵住,这就助长了它的勇气,它第一次知道还有比它弱小的动物。

  接着,它看到一群金鸡在灌木丛中扒土,它肆无忌惮地走了过去,傻头傻脑地用鼻子去嗅闻它们,结果一只雄鸡在它的鼻子上啄了一下,并跳起来用爪子和翅膀狠很抓打它的脸。这突如其来的攻击使它蹲坐了下来,失声哭叫,它的叫声把所有的金鸡都吓跑了。这让它知道鸟类也是比它弱小的动物,它掉转了尾巴,傻傻地走开了。

  它有生以来第一次走到小河边。它只知道水可以解渴,但不懂得水还有其他的特性。当它大胆地踏了进去时,这才立即惊叫起来。流动的水迅速地把它带到了河中心,冰凉的水灌进它的嘴和鼻子里,使它感到窒息难耐。它稳不住身体,四脚离开河床,但毛茸茸的身体使它沉不下去而漂浮在水面上,它本能地挥动四肢游起水来。在急流中一个漩涡打翻了它,使它在水中翻来覆去,或在岩石上磕磕撞撞,有时头朝下,肚朝上,有时又翻转过来,反反复复地冲向最湍急的河段,直到河水的拐弯处,它才被抛到一个小沙滩上。

  在那里,它昏昏欲睡,感到疲惫不堪,出生七个多月来还从未受到过这样的痛苦。突然,它感到孤苦无援,腹中饥饿难忍,于是起身去找它的母亲。

  它跌跌撞撞地沿着竹林中的小径小跑着,忽然看到一只云豹正咬住一只小鹿的脖子,使小鹿叫不出声来。小鹿拼命踢踏着四蹄,皮上的毛溅落下来,不久便停止了挣扎。它听到云豹撕裂小鹿肚皮的声音,看到热乎乎的鲜血滴落在洁白的雪地上。这情景更加刺激它的食欲,它悄悄地吞下在口中流动的口涎,同时情不自禁地向前迈步,因为它还不知道危险。云豹看见这只傻头傻脑的熊猫崽向它走来,便从叼住小鹿的嘴中发出“呜呜”的警告声;虎子因为听不懂云豹的语言而继续往前走。忽然,云豹发出嘘气声和高声的猫叫扑向它,并迅速伸出一只利爪,抓进它的额头,把它撕开了一道血口。它惊呆了,这才知道大祸临头,急忙转身逃跑,同时高声号叫,而云豹还在咆哮着追赶它。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候,娇娇为寻找虎子恰好赶到这里,妈妈从竹丛中奔跳出来,勇猛地截住了云豹,把云豹赶走。

  虎子投入妈妈的怀抱,再次尝到了在妈妈身边的安全和妈妈的无限慈爱。它用力将前爪抓住妈妈的脖颈,拥抱着,哭着,同时把这次离开妈妈之后的可怕经历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记忆里。娇娇用鼻子抚慰它,用舌头舐舔着它的伤口,然后带它一起回到那片熟悉的小竹林。在那儿,娇娇把高大坚硬的巴山木竹从基部咬断,把整棵竹子平放在地上,希望能让幼崽吃到顶端那些最嫩、最适口的竹叶。但是虎子还是咬啮不断这些竹叶。这时的竹子对它来说还只是玩具,不是食物。它迫不及待地转向妈妈,拼全力吸吮着妈妈那鼓鼓胀胀的乳房,直到填饱了肚子,才心满意足地跟随妈妈来到一棵巨大的松树下面,倚着妈妈打盹。

  它睡着了,开始做梦。身体在梦中扭来扭去,有时还叫了几声……它看到自己的祖先长得像狗一样,具有长而瘦的四肢和长长的尾巴,成群在草原上捕捉小动物,但是常常挨饿。后来有一群祖先进入森林靠吃瓜果、种子和草根为生,也捡食腐肉;它们的身体和头慢慢变大,四肢也变粗壮了,尾巴神奇地变短,同时行走的速度也变慢了。再后来,又有几个祖先走到南方温暖的地方,在竹林中边走边吃竹笋,渐渐地手上长出一个新的“指头”,身上的其他地方也就变成了它现在这个样子;不过,祖先皮毛的颜色总是看不清楚,分不清是棕白相间呢?还是黑白两色……

第三章 过渡过渡(2)(图)

潘文石教授与虎子的“合影”

  我在小山村请来了一位农民,他从前是个猎人。现在来当我的向导。

  我们在帐篷外面一边工作,一边讨论问题。

  “教授,大熊猫有几个指头?”向导问道。

  “5个。”我正在写笔记,随口答道。

  “不……”向导停了一会儿,希望我更加注意他的话,“我数过,它们的前掌有6个指头。”

  向导认真地比较过大熊猫和黑熊前掌的结构,知道这两种动物都有5个带爪的指头,全都向前伸出,只是大熊猫还多了一个,不过这个指头是向旁边伸出的,而且没有爪甲。

  “你观察得很细致。不过大熊猫的前掌确实只有5个指头。”我一边说着,一边在笔记本上画了大熊猫前掌的结构。“请你看看这里,这5个带爪的指头与其他熊类的前掌相同,而这一个是由大熊猫的一块名叫桡腕小骨的骨头演生而来的,”我指着了大熊猫那块加长的桡腕小骨说,“它成为一个假指。这是古熊类演化史的一个杰作。”

  “大熊猫就靠这个杰作,才能灵活地抓拿竹子吗?”向导问道。

  “是的,不过大熊猫除了依靠它来觅吃竹子之外,却同时也丧失了食肉动物所特有的捕食能力了。”我说。

  “教授,”向导略带反驳的口吻说,“不过,我亲眼见过一只大熊猫在挖竹鼠的洞。”

  “挖到了吗?”

  “那是极难挖到的。”向导说。

  “从它所花费的力气及所换来的利益来衡量的话,大熊猫靠狩猎为生是入不敷出的。”我说道。

  “我在一只大熊猫的粪便里看到过几块林麝的蹄甲。”向导说。

  我点头表示赞成,“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它吃了被盗猎者的套索套住的林麝。”我又说,“可是,在大熊猫的生活中,吃肉食是一种极难得的机会,要维持生存就必须找到一种可以源源不断供养的资源。”

  “没有竹子,就没有大熊猫?”向导问道。

  “从化石发现来看,大熊猫只分布在亚洲东南部生长着大量竹子的热带至温带地区。”我说。

  “前几年,很多报纸、电台和电视台都在说‘竹子开花熊猫面临绝境’,您有什么看法?”向导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竹子周期性大面积开花后死亡,对竹子来说本来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不过有人却误认为,对大熊猫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我说。

  “从1984年到1986年,秦岭大熊猫分布区内虽有一部分松花竹开花了,但在我看来,对大熊猫的生活没有大影响。”向导说。

  “这也是我们要跟踪娇娇母子的一个原因,看看它们是怎样经受这次竹子开花的考验的。”我说。

  第二天,早餐之后,我和向导背上一个高山小帐篷及一张捕捉动物的大网,离开大本营,向海拔更高的地区进发。

  6月的秦岭,初夏的高山花卉像火焰一样燃遍了所有林间的空地,雄雀鹛们在明媚的阳光下鸣唱不已。我们在海拔2500米的一处山坡安营扎寨。

  我和向导到一处泉水旁去辨认各种野兽的足迹,知道娇娇母子每日都需要来泉边饮水,便设置了一个捕捉它们的机关。

  娇娇对泉水附近的道路十分熟悉,也许是因为太熟悉,才没有留神。今天当她带着儿子又快步走向悬崖下面,预备在那个天天必到的水潭边来喝水时,一张大网忽然从天而降,把它们母子都罩在里面。这突如其来的事件,使它们惊慌失措。网是软软的,不管怎样左冲右突就是出不去。

  不久,我们径直向它们走去,不声不响地站在它们跟前。娇娇先发出牛犊般的“哞哞”声,这是她恐惧时的声音,同时猛烈地撞击网子。她的恐慌情绪立即影响了虎子,使它也跟着妈妈冲撞网子。

  我掀开网的一边,让娇娇从里边钻了出来。当虎子也打算跟随妈妈逃跑时,网子一翻,把它紧紧地裹住,使它无法动弹。它本能地咆哮和反抗,但它妈妈已无可奈何地逃进竹林,不敢过来救援它。这叫它既难过又惊恐,它头一次了解到,万物之中,人类是最强、最恶的,什么阴谋诡计都做得出来,同时,它的心里也涌起了一种软弱和渺小的感觉,期待着妈妈快一点来救它。

第三章 过渡过渡(3)(图)

潘文石教授与虎子情同父子

  已经10月龄的熊猫崽虎子,十分健壮,体重达42千克,长得虎头虎脑。

  当我想把一个小型的无线电颈圈戴到它的脖子上时,它吼叫着并咬住我的手腕,表现出勇猛和绝不认输的品格。

  于是,我同向导说:“把它叫作‘虎子’,没错吧。”

  戴着一个同妈妈一样的颈圈的虎子迅速地找到它的妈妈。妈妈就等在松花竹林中,她热烈地搂住儿子,用她温柔的“咩咩”声和慈爱的舌头,抚慰着她的爱崽,同时,儿子也搂着妈妈,用鼻子揉搓妈妈的头、脖子和胸部……

  娇娇母子穿过正在开花的松花竹林地区,走向更高的山上,那里有生长良好的紫箭竹。

  我把我所看到事实都记录到我的野外工作日记上:

  由于秦岭南坡同时生长着至少3种贮量十分丰富的竹子,当其中一种开花枯死的时候,大熊猫只需要做很短距离(200―300米)的移动就可以觅食到另外一种竹子。在秦岭南坡海拔1900―2300米的范围内,大约30%松花竹林大面积开花枯死,但是我从正在哺乳的母熊猫娇娇及她的儿子虎子身上看不到饥饿的痕迹。

  两周后的一天,娇娇在紫箭竹林中吃饱之后,独自躺在一棵冷杉树下睡觉,虎子溜走了。当它穿过一片浓密的竹丛时,突然在它身旁有一只雌血雉惊飞起来,虎子被吓了一跳,向后倒退了好几步。之后它出于好奇心,同时也没有发现什么危险,潜在的古老的食肉动物的本能促使它大着胆子向前走去。它发现了一群趴在枯枝落叶上的幼雏。它嗅了嗅它们,用一只前爪抓起一只。小雏拼命挣扎和叫唤着,虎子刚把小雏送到嘴边,这时,正在远处觅食的血雉双亲快速飞来,用它们有力的翅膀扇打虎子的耳光。虎子松开了爪子,小雏立即逃跑了。与此同时母血雏咯咯地唤着自己的儿女,小雏便都四散跑掉了……

  虎子赶忙去追赶它们,但是那些小雏聪明得很,一个个用自己的双脚抓住枯叶,然后仰面朝天转了过去,让树叶盖在自己的身上。顷刻之间,小雏们似乎遁地了,消失得无影无踪。虎子像一只猎狗一样把鼻子贴近地面寻找,居然嗅闻到一只小雉的气味,它用两只前爪扑下去,捧住一堆枯叶。它坐下来慢慢地打开前爪,让枯叶散落下来,就在这时,母雉再次飞过来,用喙狠狠地啄它的头和眼睛,并咯咯地叫唤起来,迫使虎子不得不用前爪去捂住自己的眼睛,手中的小雉也随落叶一齐落地,接着其他小雏也从枯叶里钻出来,一齐跟随双亲逃掉了。虎子顾此失彼,连一只稚雏都抓不住。对于血雏双亲和孩子们来说,这是一场虚惊。而对于少年虎子来说,这是其成长过程中探索求知和学习独立谋生所必需的经历。

  虎子有些扫兴,它舐舐嘴唇之后,继续在竹林中闲逛。

  又有一天,虎子再次从妈妈身边溜走。它在高山灌木丛中凑巧地遇上一只生长着黄褐色毛,大约2个月龄的小羚牛。当时小羚牛正卧在地上,看起来身体大小与虎子差不多。虎子想同它交个朋友,便呆头笨脑地走了过去。正当它打算用鼻子嗅闻熟睡中的小羚牛时,一只200千克重的母羚牛低吼一声,冲到虎子跟前,用头把它撞出去老远,使它沿着山坡翻滚下去。它哭喊一阵之后,也没见到妈妈前来抚慰。它只好走回竹林,寻找柔软多汁的紫箭竹笋充饥,一直到填饱肚子为止。

  转眼间到了秋天,太阳更多地照射在南半球上,北半球的白天渐渐地在缩短。虎子也已经1周岁了,不过它仍依恋妈妈,偶尔还在妈妈的胸脯上寻找奶头,但是,这回妈妈的乳房真的干瘪了。当秦岭高处寒气袭人的时候,虎子跟随妈妈回到低山河谷地带,度过它出生以来的第二个冬天。这时虎子的上下颌已经长出38颗坚实的牙齿了,能够依靠它们来咬啮坚硬的竹茎。

  似乎有一种内力在虎子的生命中产生,那便是离开母亲的倾向,到天南地北流浪。有如候鸟,到了某个固定的季节,就一定要启程远飞。去往何处?虎子并不知道,但它正在向独立生活过度。

第三章 过渡过渡(4)(图)

虎子开始溜号

虎子开始从母亲身边溜走。最初只是因为饥饿――一种本能促使它到处寻觅食物,后来则为了好奇而四处看看。虽然它不知道自己遥远的祖先曾是一只食肉兽,但食肉兽的某些特征却依然牢固地印刻在它身上。它有锐利的爪子和虎牙,特别是上颌的最后一颗前臼齿和下颌的第一颗臼齿还都保留着强大裂齿的形态特征。这些都是它原始祖先专门用来食肉的结构。尽管它还未尝试过热血和肉的味道,但是它祖先经过几千万年,所形成的那种对于肉食追求的欲望,却仍然遗留在它深层的记忆之中。

……

转眼间到了秋天,太阳更多地照射在南半球上,北半球的白天渐渐地在缩短。虎子也已经1周岁了,不过它仍依恋妈妈,偶尔还在妈妈的胸脯上寻找奶头,但是,这回妈妈的乳房真的干瘪了。当秦岭高处寒气袭人的时候,虎子跟随妈妈回到低山河谷地带,度过它出生以来的第二个冬天。这时虎子的上下颌已经长出38颗坚实的牙齿了,能够依靠它们来咬啮坚硬的竹茎。

似乎有一种内力在虎子的生命中产生,那便是离开母亲的倾向,到天南地北流浪。有如候鸟,到了某个固定的季节,就一定要启程远飞。去往何处?虎子并不知道,但它正在向独立生活过度。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潘文石:熊猫虎子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