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的遗嘱 - (TXT全文下载)
书籍内容:
背景介绍内文展示
1691年,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得到了一本非同寻常的书,这是牛顿科学史上一段很特别的小插曲,关于他得到这本书的周折,研究牛顿的权威学者Betty Dubois在她的书中有很好的描述。在他的书房里,他投入普通人难以理解的热情研究并翻译了这本书,这本著作的作者是一个生活在中世纪的法国人,一个欧洲历史上最难解的神秘之谜。当牛顿细读这本书时,他的沉思之眼从中看到了重力理论的影子,暧昧的"光理论"。他从书中看到了启示…… 现在,陪伴牛顿孤独晚年的那部神秘文献,你也将读到;而牛顿曾领悟的,也许你也将领悟。一切尽在《尼古拉的遗嘱》,2004年度最奇特的书。 PING Z用这部作品为我们诠释了新神话时代的人类探索精神:理性的怀疑,充沛的热情和永不枯竭的幻想力,对于美的感受力,还要有坚定的实证。
背景介绍魔法石的主人--尼古拉・勒梅
在J・K・罗琳的《哈里・波特与魔法石》中,邪恶的伏地魔试图通过魔法石的力量复活,魔法石的主人就是一个名叫尼古拉・勒梅的巫师。这个非凡的巫师并非J・K・罗琳的虚构,历史上确有其人。并且围绕这个人,历史上曾发生了一系列表面看似无关的离奇事件,本书将为你一 一揭示。
1936年,科学家牛顿的大批从未发表的手稿在索斯比拍卖会上出现,人们从中发现了一部《尼古拉・勒梅之书》,它正是牛顿对尼古拉・勒梅那部神秘著作的亲笔英译文。幸运的是,你将在本书中看到牛顿这部神奇手稿的影印件,它会让你与一位伟人如此接近。
到底是什么让牛顿对尼古拉・勒梅如此着迷?
几个世纪以来,西方人对尼古拉之谜的狂热程度丝毫不亚于他们对埃及金字塔的兴趣。尼古拉到底有什么秘密如此广泛、深远地影响了西方世界,你在书中将会找到答案。
"我找到他了!" 哈利小声说,"我找到尼古拉・ 勒梅了!"
--J・K・罗琳《哈利・波特与魔法石》,1999年。
1417年前后,尼古拉・勒梅死在他的小屋里。小屋地窖的柱子上刻满了奇怪的符号。
--雨果《巴黎圣母院》,1831年。
我们知道中世纪有一对夫妻,尼古拉和潘乃丽。
--荣格《移情心理学》,1946年。
1693年,牛顿翻译了尼古拉・勒梅的著作。其实在此之前的20年里,他早已经从该书中得到大量灵感,比如关于重力和光的理论。
--贝逖・铎布《双面神的天才》,1991年。
土耳其人脸上带着一种神秘的微笑,"不,尼古拉还活着。"
--保罗・卢卡《土耳其之旅》,1719年。
传说尼古拉・勒梅和他的妻子至今仍生活在阿拉伯半岛。
--叶芝 《炼金术玫瑰》,1913年。
18世纪初,那个保罗・卢卡说他在土耳其见到了勒梅,我很难相信这一切。
--安德鲁・布荷东《超现实主义宣言》,1929年。
背景介绍写作历时五年之久的奇书
本书全彩图文珍藏版已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第一时间馆藏。
全书写作历时五年,法、美、英、及印度等国学者参与合作,跨越历史、艺术、文学与科学诸领域,内含珍贵文献资料,牛顿SOTHBY LOT 25号原始手稿影印件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档案与珍品收藏部独家授权,通过本书首次在中国发布。
本书首席艺术顾问由英国当代艺术家Paul Birkinshaw担任。内文版式依照欧洲中世纪书籍风格设计,数百张珍贵中世纪古图精彩呈现。
全书采用特种蒙肯纸全彩印刷,异型16开,15.5印张。珍贵中世纪图片近百幅,完备英文书目及详细的中英双文索引。
背景介绍新神话时代最特立独行的华语作家PING Z
"PING Z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惊人的故事,如果这一切真的曾经发生过,那么毫无疑问将改写人类的历史。"
--澳大利亚人类学博士约翰・里斯
"这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我为能参与其中感到骄傲。"
--英国当代前卫艺术家保罗・伯肯肖
"PING Z似乎试图说明,所谓人类集体幻觉与历史事实再也没有截然的区别。人类一直有一种比用时间和事件串起来的更为奇异的历史,问题是我们能否有机会认识它?《尼古拉的遗嘱》让我们更充满幻想的看待自己的历史。"
--法国中世纪史研究专家皮埃尔・里卢教授
"本书叙事带有某种解谜的性质,这样一种探索异端秘传知识的写法,可以说和新时代文学的超级畅销书《塞莱斯廷预言》及《达芬奇密码》具有异曲同工之效。"
--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叶舒宪教授
"《尼古拉的遗嘱》让我们重新认识书这一人类知识的载体,它可以那么美。"
--法国艺术品收藏家阿弗莱德・费洛
"它不仅仅是书,它的精彩可与电影相提并论,我愿意用巴赫的复调音乐来形容它的结构和语言。它比绘画更色彩绚烂,它是另一类多媒体艺术品,惟一的区别是它被放在书店里出售。"
--香港当代艺术家丹尼斯・李
"我觉得这书很特别,就像一本神秘的指南,它让我有一种深夜出走的冲动,去找到我的同类。"
-- 时尚杂志编辑 范汶琪
"尼古拉的事情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了,他很酷。PING在书中提到的许多地方,你都可以亲自去看看,因为它们还在那儿。是的,我很幸运,因为我就住在巴黎。我只要走出公寓就可以去圣雅克教堂看看,还有地下墓穴,哈哈,你绝对不想错过中世纪博物馆里的尼古拉墓碑,来巴黎吧。总之,PING Z的书棒极了。"
--法国留学生博林志
"《达芬奇密码》里没有说出来的神秘之谜,PING Z在《尼古拉的遗嘱》里为我们全说清楚了。"
--魔幻文化发烧友林锡
"中国出版业完全具有制作一本世界级畅销书的实力和水准,这本书的出版让我很高兴的看到了这一点。"
--纽约书评人 乔治・伦林
背景介绍史上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神秘事件
600多年前,一个卑微的抄写员尼古拉・勒梅在巴黎安静的去世。这个尼古拉・勒梅就是欧洲中世纪最著名的谜:他留下了可疑的巨额财产,一部晦涩难懂、充满隐语的著作,还有一份用密码写成的怪异遗嘱;他去世前曾让人在臭名昭著的巴黎圣婴公墓尸房墙上刻下了神秘的浮雕;当盗墓贼撬开他的棺材以后,出现在众人面前的一幕让人脊背发冷……这些听起来如同魔幻小说中虚构的情节,却真的发生在14世纪的法国。
尼古拉当年居住过的房屋完好的保存至今,成为巴黎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而他的墓碑在19世纪末奇迹般的意外出现之后,被著名的法国中世纪博物馆收藏,今天仍静静的立在博物馆一隅,众多西方学者仍然试图通过墓碑上无声的文字破译出其主人的秘密。本书将为你展示这些珍贵而神奇的图片。
传说中,尼古拉和他的妻子曾经出现在18世纪的印度。本书作者PING Z与其印度朋友花了5年的时间研究这个课题,他们一直试图在泰米尔・纳德邦以及印度北方邦寻找与尼古拉・勒梅相关的古老传说和文献。如果有任何有趣的发现,他们将在下一本书中告诉大家。
让我们期待。
背景介绍神奇之书《尼古拉的遗嘱》
一本在出版前已经引起海内外关注的神奇之书《尼古拉的遗嘱》终于近日由中国和平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作者PINGZ在《尼古拉的遗嘱》中称,600多年前,一个卑微的抄写员尼古拉・勒梅在巴黎安静的去世,这个尼古拉・勒梅就是欧洲中世纪最著名的谜:他留下了可疑的巨额财产,一部晦涩难懂、充满隐语的著作,还有一份用密码写成的怪异遗嘱;他去世前曾让人在臭名昭著的巴黎圣婴公墓尸旁墙上刻下了神秘的浮雕;当盗墓贼撬开他的棺材以后,出现在众人面前的一幕让人脊背发冷……这些情节,却真的发生在14世纪的法国。600多年来,"尼古拉之谜"吸引着人类历史上最优秀、最智慧的精英。本书作者PINGZ认为一个作家仅用作品来与读者交流已经足够。全书写历时五年,法、美、英、及印度等国学者参与合作,内容跨越历史、艺术、文学与科学诸领域,除了近百幅珍贵的中世纪图片外,作者费尽周折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档案与珍品收藏部获得了一份体现牛顿和尼古拉的神秘关系的"牛顿SOTHBYLOT25号原始手稿影印件"。《尼古拉的遗嘱》可以说是打造国际合作之书的典范。
自中世纪以来,"尼古拉之谜"深深影响了西方各个领域,对这个传奇之谜的介绍使《尼古拉的遗嘱》在中国隆重出版后也引起了来自各个领域读者的强烈反响。据该书责编王蕾透露,出版方将于8月初在北京召开一个大型"《尼古拉的遗嘱》交流会",来自历史、艺术、文学和科学等领域的诸位知名人士将以普通读者的身份汇集一堂,畅所欲言。(北京晚报)
背景介绍关于尼古拉与历史上诸位名人的复杂关系
600多年来,尼古拉之谜吸引着人类历史上最优秀、最智慧的精英,在这些人中有我们熟悉的名字:
--牛顿,曾翻译尼古拉・勒梅的著作,并从中得到大量科学研究灵感,比如关于重力和光的理论。
--大文豪雨果,把尼古拉的传奇写入了他的伟大作品《巴黎圣母院》。
--J・K・罗琳,在她的第一本畅销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尼古拉成为全书的隐身主角。
--法国国王查理六世,曾亲自介入调查"尼古拉谣言"的真实性。
--心理学家荣格,曾将尼古拉作为重要的心理学研究素材。
--红衣大主教黎塞留,曾为了得到尼古拉的秘密而不惜动用司法程序。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安德鲁・布荷东,曾声称自己从"尼古拉谣言"中汲取了前所未有的创作灵感。
背景介绍从尼古拉・勒梅汲取灵感的最后的炼金术士
1936年,牛顿的大批从未发表的手稿在索斯比拍卖会上出现,人们发现了一部牛顿翻译的关于尼古拉・勒梅的著作。幸运的是,你将在本书中看到牛顿这部神奇手稿的影印件,这份资料在国内的首次公布得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独家授权,它会让你与一位伟人如此接近。以下内容摘自本书第7章:
"虽然牛顿并不生活在中世纪,但我们不得不提到他,因为在炼金术史上,他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有人称他为"第一位科学家,最后一位魔法师"。
1727年当他去世以后,他的朋友们发现他留下了关于炼金术研究的百万字手稿,但当家的名誉。1936年当牛顿的大批手稿在索斯比拍卖的时候,人们才重新发现了这些炼金术手稿。
研究这些手稿之后,学者们提出,很显然牛顿的光学原理和重力学理论的灵感都来自炼金术,而1687年出版的《原理》一书更是直接来源于他的炼金术研究。学者们还发现,牛顿把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用于炼金术实验,他认为炼金术著作中藏着从远古时代就保存下来的智慧,而赫尔墨斯科学从天地创始时就存在,是更高的超自然力量赐给人类的智慧。
一个仆人曾这样回忆他的主人牛顿,"他几乎凌晨2、3点钟才会去睡觉,有时候会捱到5、6点,每天只睡4、5个小时,尤其在春、秋两季。他在忙些什么,我无从理解。"春天是炼金术开始的最佳时间,而秋天是收获的时候,这一点,尼古拉・勒梅在他的自传里已经很明白的告诉过我们。根据牛顿的炼金术手稿,人们猜测,牛顿正是在这些时间里进行炼金术实验。
牛顿长时间的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但没有迹象表明他获得了成功。
1727年,牛顿在临死之前,曾亲手烧毁过一些未发表的论文,许多学者都猜测它们可能与炼金术或魔法有关。"
背景介绍赫尔墨斯神开创的神秘世界
远古的美索不达米亚就流传着这样一个奇怪的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神的儿子们爱上了人类的女儿,他们甜蜜的结合。但幸福是不能长久的,因为死亡会带走一切。神当然是永恒的,可是人却一定会死。于是神子们把生命不朽的秘密教给了他们的心上人,据说就是传说中的"魔法石",它能将任何低贱的金属转化为最纯粹的黄金,而如果把它溶于水中,就能获得使生命不朽的"灵药"。从此,制造魔法石的方法以秘传的形式在人类中传播,人们相信这就是炼金术……
有人说,整个中世纪欧洲都是建立在"魔法"之上。要确切的形容这段历史是很困难的,因为它实在太丰富。而炼金术科学作为欧洲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艺术和科学其实都深深植根于此。然而我们中国还不了解它。尼古拉・勒梅的传奇将带我们进入赫尔墨斯神开创的那个神奇而美妙的世界。它曾深深吸引着大科学家牛顿,终其一生。PING Z这本美丽的书,给了我们一个接近真理的机会,而这个真理许诺人们永恒的自由,从心灵到肉体。
背景介绍怪问一箩筐
责编的话:
这本书无疑是今年中国图书界最奇特的一本书,这一点,作为出版方来说,我们非常有信心。然而考虑到本书深厚的学术背景,以及复杂奇特的语言结构,我们并不期待它会吸引许多普通读者,所以原本只计划为少数魔幻文化发烧友们推出一个限量发行的珍藏版本。
但是出版后的读者反馈非常热烈,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为了满足更多爱好者的需求,我们又加紧赶印了一批精美的平装版本,并为这本书专门设立了一个官方网站,以便和读者更好的交流。www.openelib.org
网站开通以来,我们收到很多读者来信,甚至有读者致电出版社,他们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其中有些读者的问题还问得十分专业,恐怕已经超出了责编的知识范围!当然,阅读这样一本复杂的书,而没有问题产生,是难以想象的。这本书我个人已经读过至少10遍了,却仍然感到有许多需要细细领会的地方。尤其是如果想读懂尼古拉的遗嘱,更是挑战智慧的事情。
现在,我从读者中挑选了一些我认为自己能够胜任的问题,尽力作答,希望能为提问的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对于无法一一回复每位读者,敬请十二分的谅解。
1.问:据我所知,1330DD1413年间,曾经有好几次瘟疫席卷整个巴黎,尼古拉却都没有死,这是不是不太合逻辑?
答:这个问题也许只有用概率来回答了。欧洲中世纪的人的确很可怜,他们总是生活在疾病中,生活环境又极其恶劣,卫生习惯好像也很有问题。但是,每次瘟疫总是应该有活下来的人吧。
2.问:尼古拉的那个天使梦是真的吗?可是,别人怎么会知道呢,还记录了下来?还是这只是作者的虚构?
答:肯定不是作者的虚构,这也是历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许多历史学家都问过同样的问题。除了书中提到的两部著作之外,16世纪还出现了一本署名为"尼古拉・勒梅"的著作《哲学纲要》,在那本书里,"尼古拉"很详细的描述了天使为他展示《犹太人亚伯拉罕之书》的那个梦。如果要求证这个梦的真实性,首先就需要验证那本著作的真伪了,但显然作者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在我看来,这个梦也许仅仅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氛围而已,毕竟这个梦并不重要。
3.问:尼古拉怎么38岁才结婚呢?在中世纪的时候,这是被社会允许的吗?38岁在那时
侯应该算很老了。好像不太正常。
答:这个问题恐怕只有让尼古拉先生自己回答了。不过,选择晚婚或是独居,我想在任何时代都有这样的情况吧。
4.问:如果尼古拉获得了永生的方法,而他又像书中所写的那样慈善,那么他为什么不用他获得的方法造福所有的人呢?至少救治那些快死的病人什么的?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是我不知道尼古拉先生所找到的那种传说中的永生方法是什么样的,所以无法回答,也许它并不适合所有的人。毕竟不是维他命C啊。
5. 问:尼古拉如果想保存他的秘密,为什么又要把它们刻在公墓的墙上呢?有点矛盾。
答:请您翻到书的第104页。我想答案都在那上面了。
6. 问:关于巴黎人在公墓里娱乐、吃小吃的事情是真的吗?尸骨都是露天堆着的吗?太可怕了。
答:是的,我也觉得很可怕。不过,如果古时候的人看见我们在迪厅蹦迪的话,也许也会觉得可怕。
7. 问:为什么尼古拉要在家门口刻上自己的肖像呢?他应该是个很低调的人吧?
答:是的,他可能想留芳千古,被人们永远记住。有学者认为尼古拉还是有他的弱点,他远非圣人,我想这就是证据之一。
8.问:1761年,尼古拉和潘乃丽真的出现在巴黎吗?
答:至少谣言就是这样说的,除非你认为所有的谣言都是空穴来风。1761年,尼古拉已经去世300多年了。如果300多年后,你还会被人记得,那肯定应该是有原因的。
9. 问:PING Z是谁?外国人吗?
答:这本书的作者,中国人。
10.问:我很喜欢这本书,但是只有一个问题:我一开始就忍不住翻到书的最后一页,结果发现关于尼古拉的存在与否并没有最终答案,我怀疑书的装订有问题,是掉页了吗?
答:本书一共248页,请仔细检查,如有装订问题,可以直接与出版社联系。我们将为您更换新书。至于尼古拉是否真的至今存在,作者的确没有给出一个最终的答案。我想,如果这本书真的给出了一个否定或是肯定的答案,你完全可以弃之不读了。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作者是明智的。启示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尼古拉的遗嘱 - (TXT全文下载)